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新常态下的旅游新发展——听听各路专家怎么说
时间:2015年01月26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分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新常态下的旅游新发展——听听各路专家怎么说


  中国经济由旧常态转向新常态,主要是2003年到2013年经济增长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逐渐转换到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换挡,是新常态建立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市场需求的变化看:首先消费的增长在过去几年一直比较平稳。最近几年,无论是网上购物还是外出度假、旅游,包括餐饮、在超市购物,这些活动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其次是2010年到2014年出口增长率是持续下降,这是经济增速换挡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是2009年到2014年投资增长回落。
  2014年经济增长约7%左右,考虑到新型城镇化的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所关联的互联互通等,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今年有望稳定在略高于7%的水平,2015年预测将是在略高于7%的水平上大体稳定下来。
  按照此规律,“十三五”将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全面适应新常态的关键时期。
  首先,供不应求的市场关系转变为供大于求。市场从强调有没有开始转向好不好。旅游业过去是供不应求,而随着新常态的出现,对各种旅游产品的需求会也不断提高,这对旅游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标准。
  其次,成本压力明显加大。现在我们经济增长的百分点,对应的GDP大概是6000亿到7000亿元,增量比过去大很多。因此,整个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过去明显突出。由此导致的土地价值、水资源价格、矿产资源价格,包括污染排放等生产成本的增加,是不可逆的。
  企业适应新常态,最重要的就是要从过去粗放的低水平、低成本,转向集约的、质量效益主导的生产和发展,这是我们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型。这个转型要求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考虑到面临的困难和考验,在秩序改善和支持旅游产品素质全面提高上下工夫。


  新环境、新常态与新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

新常态下的旅游新发展——听听各路专家怎么说


  很荣幸有机会在年度发布的第一环节,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编撰的旅游绿皮书。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在世界的旅游版图上,中国已经并且即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第二,中国旅游已经并且即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我认为,2014年中国旅游发展环境呈现出如下三个变化:从全球经济角度来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区分化日益明显,但是旅游却以高于GDP1.5%的速度增长,助推经济增长。
  从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来看,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入、生产能力、产业组织、要素优势、市场竞争特点、环境需求约束、风险控制以及宏观调控等,已经发生全面系统的变化。这又将形成一种稳定的、常态的经济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旅游业作为促进消费的核心领域,作为创新活力的重要领域,在经济发展中必将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从全球旅游经济的角度看,近几年来,亚太地区和中等收入国家旅游的份额显著提高。而中国作为本地区旅游业的领头羊,正进入经济大国和旅游大国同步崛起期。
  在三个环境都发生明显变化的背景之下,中国旅游在2014年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制度红利:从政策的角度来看,旅游新政密集出台。旅游法实施一年,国民休闲纲要实施一年,国务院31号文件的推出,制度红利将在新一年得到释放。
  简政放权:治理体系探索创新。在2014年,我们的旅游治理体系呈现创新、探索的格局。国家旅游局正在推动地方层面试点的旅游综合改革,是对治理体系的有利探索。
  旅游需求:消费分层明显加速。模仿型、排浪式消费,专项化、分层化消费,各美其美。
  旅游投资:收益风险双向累计。旅游投资成为2014年最热门的话题,在线旅游受到热捧,越来越多的外资参与进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入国际市场,双向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大型旅游项目层出不穷,有人称之为进入百亿时代,百亿以上的项目达到120多个。
  产业竞合:合纵连横开放平台。上下游、线上和线下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对手之间的联盟,越来越成为明显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此类平台。
  旅游集团:商业帝国呼之欲出。在全面转型的中国,高速成长起来的旅游集团,尤其是大型的旅游集团,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格局?我们拭目以待。
  国际地位:大国旅游风范愈显。中国从原来的学习和适应规则,直接转变到参与规则制订。大国真正发挥作用,中国的企业和游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八个发展新常态背景之下,展望2015年,以及未来更长的时间,我们认为中国旅游将呈现六个大趋势:
  科学化:科学化是解决我们目前发展失衡非常重要的方向,旅游发展治理体系在经营、服务、消费各个环节,更加理性科学。旅游业的集约式、内涵式发展越来越明显。
  法治化:怎么有效执法在未来是一个重要议题。
  社会化:资源、资本、治理、监管,将走向更加明显的社会化。治理体系方面,社会化将是旅游的发展趋势。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要强调商业模式,一方面也应更加注重商业伦理和企业责任。对于旅游者而言,除了强调消费者权益以外,还要强调负责任。
  内涵式:要素驱动、产品开发、产业体系、产业形态、竞争方式都更加强调内涵式。从对资源的依赖,走向结合资本和创意;从简单粗放走向集约特色;从传统的上下链条式,走向现代化的网格式;从价值竞争走向差异化、平台化。
  再洗牌:2015年,旅游行业再洗牌,将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不管是国家主题公园还是旅游地产,以及传统的旅行社业、酒店业,行业洗牌将更加明显。国家公园体系也会对资源管理体系进行重新调整。对于地方而言,市场秩序将成为检验旅游发展的核心指标。尤其在区域领域,“一带一路”和“四纵四横”的发展下,新的产品将不断出现。
  走出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走出国门,他们将更加自由和分散,在世界的旅游舞台上引起更大的关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以兼并上市等方式走向各个国家。我国也有望通过“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旅游的定位与比较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

新常态下的旅游新发展——听听各路专家怎么说

  我们一直在讨论新常态,新常态到底来自于哪里?显然它来自于国内、国际资源的综合配置。要了解新常态,就必须要把综合旅游放在国际旅游的大棋盘上。
  我认为,世界旅游业正在逐步形成新格局,世界旅游业已经进入新的全球化红利期。
  2014年旅游发展的最大亮点在亚太地区,欧洲已经进入成熟期,欧洲和亚太是世界旅游发展的两大引擎,而亚太地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近年世界旅游业的平均增长率来看,欧洲一直呈负增长,而亚太地区则是正增长。目前,欧洲大概占了全球旅游份额的40%,亚太所占份额将近30%,这是世界旅游发展格局的一个大变化。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分成了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全球旅游的发展基本上靠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从数据上看,中等收入国家在世界旅游的份额呈现猛增的状态。从驱动全球旅游增长的角度来说,中等收入国家也在驱动全球旅游的增长。可以说,中等收入国家的旅游经济正在全面崛起。
  经济发展格局和旅游业发展格局存在直接关系。当经济发展的时候,旅游也会相应发展。目前,世界旅游经济的分工正在从双板块时代到多板块时代转变,世界旅游分工体系变得日益丰富,世界的旅游版图变得越来越多元。
  在大的旅游版图里面来看中国,中国作为亚太旅游发展的引领,旅游规模正在持续增长,也驱动着世界旅游业的增长。中国是中等收入国家的旅游领头羊,正进入经济大国和旅游大国的同步崛起进程。在所有中等收入国家中,中国国际旅游收入最高。总体来说,在亚太地区内部跨国的旅游贸易里,中国一直占首位。
  世界旅游分工体系来说,也可分成三种国家,一种是中心型国家,一种是外围型国家,一种是通道型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中心型国家。中国是世界旅游分工体系中的亚太核心国,是亚太地区国际旅游的中心型目的地。
  中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中占据特殊性地位,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使得中国旅游模式和其他国家旅游模式迥然不同。我国一方面可以通过出入境旅游参与国际分工,另一方面可反向作用于国内旅游业。
  目前中国正在做的“向西的”自贸区和“向东的”一带一路这两件事情,是适合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新格局。


  政策利好乡村旅游发展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

新常态下的旅游新发展——听听各路专家怎么说


  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发展形势和规律做出的新判断。
  结合山东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我谈一下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三点看法。
  一、“三农”问题的大战略
  乡村旅游在山东发展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政府真正指导支持乡村旅游大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情。从中央支持“三农”的1号文件看,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发了5个1号文件,从2004年到2014年又连续发了11个中央1号文件。
  其中,首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的是在2010年,从那时起,在国家层面开始重视乡村旅游在“三农”中的重要作用,但乡村旅游真正从发展目标、政策扶持上升为支持“三农”大战略,由配角转变为主角,是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研究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和开展传统民居调查,落实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规划等。
  中央1号文件中大篇幅讲乡村旅游不仅前所未有,确定方向目标、明确政策扶持力度之大之全面,也是前所未有的。我认为,认识乡村旅游新常态,就是要充分认识中央将发展乡村旅游纳入促进“三农”发展大战略,政策利好会扶持乡村旅游进入新常态。
  二、居民需求的大市场
  从供需关系看,我国已进入买方市场,像汽车、住房、生活日用消费品等,大都供大于求。唯独旅游还是卖方市场,每当黄金周、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各地人满为患,各旅游景区摩肩接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虽然近年来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去年全国人均GDP将突破7000美元,山东将突破1万美元,“有钱”使人们具备了旅游的物质条件。但从有闲的角度看,一年52个假期当中,有45个为期2天的小周末、5个为期3天的大周末,这些大小周末,人们只能在居住地周边休闲,主要休闲旅游目的地是乡村。所以,无论是从休假制度看,还是从人们在假期更愿意去乡村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品尝购买鲜活农产品的需求看,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空间都非常巨大。
  有市场就具备了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机遇,适应乡村旅游新常态,就是要做好服务,利用好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乡村旅游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放手支持农户和乡村旅游集体依据市场需要发展乡村旅游。
  三、旅游工作的大文章
  让市场在乡村旅游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说旅游部门可以无所事事,无所作为,从山东实际看,乡村旅游是旅游工作的大文章。
  山东是从2013年开始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的,省政府出台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安排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乡村旅游联席会议制度,作为乡村旅游的职能部门,我们要从服务角度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规划引领。启动城市乡村旅游游憩带规划和县域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17个省辖市乡村旅游游憩带和130多个县(市、区)的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任务。
  二是落实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全员免费培训,省、市、县结合,在多个层面开展从业人员和师资培训。着眼于实用,安排财政资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开展大规模培训,去年和今年,连续组织两批千名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台学习交流活动。
  三是推动已有乡村旅游点改造升级,完成“改厨改厕”工程,省财政每户补贴8000元,市、县自筹8000元,对以农民为主体的1.5万户集中连片发展乡村旅游经营业户实施了改厕改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扶持新发展的6个县、10个镇、20个村和200个点,让其发挥带动作用。
  四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引导各地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制定标准规范。策划推出了胶东渔家、沂蒙人家、水浒人家、运河人家、黄河人家、泰山人家、岛上人家、圣地人家、鲁艺人家和湖上船家等十大山东特色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对品牌的打造营销,解决了乡村旅游分散、农民闯市场难的突出问题。
  五是完善基础设施,结合“村村通”工程,完善道路交通标识,推进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已建成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60余处。
  六是坚持农民主体,让农民受益原则,重点指导支持各地采取公司+农户、村集体+公司+农户、股份合作制、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实现农民主体地位与市场资本的有效结合,引导乡村旅游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从引领乡村旅游新常态看,山东乡村旅游正在进入政府引导、部门参与,旅游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新常态。


  互联网时代旅游管理创新
  □四川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

新常态下的旅游新发展——听听各路专家怎么说


  今天题目是新常态旅游的发展,我一直也在思考何为新常态?专家、学者、业界众说纷纭,我们现在所处的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最大的新常态之一。
  关于新常态,我谈以下三点:
  一、传统时代的旅游业组织结构
  管理好旅游产业就需要知道旅游产业究竟是什么形态。旅游不是类似制造业的产业链,而是网络矩阵。
  过去,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的供应和服务都是通过旅行社组合后,提供给游客,这不同于制造业,制造业的消费环节与供应链和要素部分没有发生关系,而旅游则需要要素企业提供服务。
  传统旅游业从行业结构看,以旅行社为主导,组合旅游六要素;从产品结构看,观光产品为主,制约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从商业模式看,产品研发效率低、信息传播渠道窄、交易方式单一。
  总之,旅游产业不是链式结构,是网格矩阵。传统的商业模式不能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目的地政府管理围绕旅行社的跟团游展开。
  二、互联网时代旅游需求和业态变化
  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占总人数的46.9%,互联网普及率很高,而在网民里面使用手机的用户占到39.1%。据统计,移动网民数量达到5.27亿人。互联网时代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
  互联网时代,旅游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是六要素,现在是“6+N”要素,也可以说是N要素。我们不仅需要线下的六要素的服务和支持,同时还需要网上的预订、分享、投诉、咨询等。
  旅游产品的特征之一是不可移动性,但是消费者可以移动,旅游服务业是非实物商品性,是服务类、体验性、无物流,而且是即时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旅游业需要改变。
  从服务角度看,全时间提供便捷服务,全空间提供便捷服务。
  从游客的角度看,通过终端、PC机,获取了大量的信息。行前解决心动的问题,行中解决行动的问题,行后解决分享的问题。如果我们的企业和政府把握好不同的游客需求阶段,为其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那移动目的地旅游发展会更加健康而有效。
  从目的地管理角度看,既要创新管理标准加智慧旅游、提供六要素服务,更要提高服
  务质量、流量调控、区域调度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水平。
  从政府管理角度看,政府部门行为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变革,互联网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如电子政务、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
  从旅游企业的角度看,旅游电商企业成为旅游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传统旅游企业创办的网站、专业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综合性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等。
  互联网时代旅游产业网格矩阵是:在销售的环节,不仅有旅行社继续提供服务,同时有大量新的在线企业和要素企业提供服务,所以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通过自助、自由行来实现出行。
  互联网时代,各要素环节协作性增强、信息交流对称性提高、旅游商业模式多样灵活、旅游商业模式层出不穷。首先从商业环节开始的互联网,然后互联网沿着产业要素链向上渗透,催生了更多新的业态。比如自由行、半自由行。
  结论是,旅游业与移动互联网是天然偶合,游客可更方便地获取目的地各类信息,助推自由行和半自由行的新业态大量涌现,推动旅游目的地政府管理创新。
  三、旅游目的地政府的管理创新
  新业态和新需求挑战目的地政府和景区管理。我认为政府应该关心这几个问题:市场刚性需求总是在节假日爆发;新需求倒逼已有服务和管理标准;新业态挑战目的地(景区)的管理。
  同时政府应该思考,基于跟团游的管理向基于散客、跟团游的管理转变;基于旅行社的行业管理向基于旅游公共服务管理的转变;基于传统的产品评级标准向基于公共服务的综合专业的管理标准转变;基于景区为中心的应急管理向基于景区联动区域的应急管理转变。
  总之,互联网加速旅游新业态的出现;互联网推动旅游管理的创新;互联网促进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互联网向旅游业渗透正在进行;目的地政府公共管理的创新正在进行;旅游业要面向未来,拥抱互联网。


  在线旅行商是行业的新生力量
  □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小可

新常态下的旅游新发展——听听各路专家怎么说


  我认为,在转型过程中,我们在传统的项目、产业、市场遇到的难点、热点和困难,没有解决的问题,会像产品一样,移交给下一个历史时期。
  目前,企业、政府都在努力做着很多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新事。研究新常态下的旅游改革发展,得先梳理一下传统的市场、传统的产品和传统的企业。
  现在,出境游、国内游持续增长,在入境旅游市场面临挑战的情况下,长期从事入境游市场服务的旅游企业要团结起来,等待市场的恢复。继续坚持传统经营业务的传统旅行社,面临退出市场的危险,而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多元的、复合旅游的方式,将成为新常态。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本次年会发布的TOP10旅行社,已经迈出全新转型步伐,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目前,众多中国传统的旅行社还在苦苦奋斗,传统旅行社应向中青旅等行业龙头企业学习,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全产业链的企业,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的路子,否则将会很难生存。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景区新玩法
  □纵横壹旅游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敬尧

新常态下的旅游新发展——听听各路专家怎么说


  2014年是智慧旅游的元年,国家旅游局提出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昨天会议上有一句话,“不管你的投入有多大,设施多好,游客不满意就是不好”。在2014年,我们发现了这一点,提出智慧体验,希望这个体验能带来互动的功能,这是景区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概念。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问问壹旅游--多维互动智能导游系统”。这一系统是今年四川为了熊猫粉丝,从欧洲引进开发的旅游产品和活动,四川省旅游局做的这个熊猫虚拟产品,也可以称为吉祥物。
  软件非常有趣,里面的资料库很多,日常生活管理等都可以问。在云端的大数据库,只要游客提问的问题是有意义的,我们都会把数据装进软件。
  这个活动,从去年十一开始做,十一7天假期间,游客增长了59%,粉丝增长了28%。这是一个媒体效应,相当多的媒体和名人都跟我们的武侯祠拍照。
  在我看来,2015年智慧旅游方兴未艾,我希望能够在2015年做出最佳旅游资源整合平台。平台的目的,就是为省市级大客户提供旅游资源整合营销方案,协助中小旅游资源供应商拓展市场。即使是导游,也可以进入到这个系统,在整个环境中做到利民,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开自己的网店,而不是淹没在互联网的大潮中。


  旅游规划革命
  □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副总裁杨小兰

新常态下的旅游新发展——听听各路专家怎么说


  我今天要与大家交流的话题是旅游规划革命。革命意味着改变,不仅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操作方式的改变,还意味着建立新的秩序。
  这两年,有两大事件深刻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是旅游型城镇化;二是移动互联时代。一系列的数据都说明了旅游产业目前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格局,正处于重新洗牌的过程。
  目前旅游咨询界注入了不少“新鲜血液”,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进入到旅游行业,如万达、阿里、百度、京东等。城市规划、景观建设的公司,电信、通讯等公司也都纷纷转入到旅游咨询行业来。面对这种情况,旅游业要转型。
  这些新鲜血液进入到旅游行业以后,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景区变成了大公园,度假区变成了住宅区。很多企业在打造旅游项目的时候,跟政府说打造旅游项目,结果却打造成了一批旅游酒店、商业小镇、商业街,然后出现住宅,导致度假区变成了住宅区,这让很多前来度假的人感受不到旅游的氛围。
  度假城市陷入了公地困境。公地,就是公共产品,城市要提供公共产品为大家服务。公共产品是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出力建设的。比如大家去三亚,游泳玩沙通常是在属于本酒店区域的海滩上玩耍,酒店的海滩是简单的娱乐,游客玩两三天可能就觉得枯燥了,想到别的地方去,但三亚连一个海上公园都没有,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这就是公共产品的缺失,目前,中国很多度假城市都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10多年前,我们就特别强调旅游产品的构建。丝绸、茶叶、药、艺术等,都可以成为旅游产品,但是十多年以后,很多城市却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目前我们面临更多的变革,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让旅游市场发生了变化,也让游客的需求变得更多样、更细分。
  客户的需求就是全产业咨询链,包括投资咨询、规划咨询,设计咨询、产业咨询、政策咨询、业态咨询、管理咨询、营销咨询。我们要用集成的方式去思考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方式,用整合的手段、创新的思维模式,提供更加贴合消费、市场需求的服务。


  新常态下的旅游发展新机遇
  □海航旅游集团副董事长兼CEO杨建红

新常态下的旅游新发展——听听各路专家怎么说


  从全世界平均水平来看,旅游产业占GDP的比例是10%,而中国旅游业占比为5%。中国旅游业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可以预见,旅游行业会迎来一个非常美好的时代。
  近年来,旅游市场结构发生着明显变化。出境游从2011年的35%增长到40%,成为中国旅游的第一大市场;散客时代全面到来,国内团队游比例从2011年的40%多下降到现在的20%左右。散客化时代要求所有的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散客的需求。
  在线旅游快速发展,移动互联正推动形成旅游新格局。近4年来,在线旅游交易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14年交易额超过2800亿元。在线旅游信息透明,传播迅速,便捷高效。
  出境游、国内游欣欣向荣的同时,入境游却持续下滑,市场徘徊不前,产品服务急需升级。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对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新思考。
  第一,政企合作,探索建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大企业牵头,政府参与,设立旅游产业基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各路资金,拓宽新融资渠道,投资区域旅游,促进产业发展;实现政府资金放大效益,通过设立旅游产业专项基金撬动庞大社会资本。通过产业基金支持,推动旅游企业发展,助力产业优化创新和转型升级。
  建议拓宽对旅游产业的支持方式,在传统的政府贴息和补助奖励基础上,引入股权投资方式,实现专业化投资处理。
  第二,加快推进智慧旅游模式,满足个性化需求。以“卡”为载体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新模式。充分运用旅游卡、电子支付等创新手段,以“卡”为载体和主线,结合线上线下消费需求,向消费者提供信得过、高性价比的旅游产品,个性化满足用户需求。
  第三,探索动态化游客连锁集散中心新模式。实现游客从单点集散到多点集散。迎合散客化、自由行趋势,改变过去在旅游客源地分散收客的传统组团方式,通过建立旅游目的地集散中心,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客源实现有效聚集。
  第四,建立综合服务救援体系。旅游保险与空中救援联动,建立综合立体化服务救援体系。探索固定翼+直升机+救护车的地空联运救援通道建设,构建地空联运无缝系救援通道及覆盖长、中、短程的快速转运体系。形成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的救援联动反应机制。
  第五,升级入境游产品服务,提升产品竞争力。我们希望外国游客到中国来旅游,旅游产品就一定要升级。目的地的营销必须得到尽快改变,景区要进一步升级。除了从度假型向休闲型转变之外,提升信息化水平,能够和国外的营销网络接轨,也是重要的方向。


  新常态下中青旅发展实践
  □中国旅行社协会会长、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立军

新常态下的旅游新发展——听听各路专家怎么说


  新常态一定催生新旅游。新旅游的内涵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第二,和谐社会的润滑剂;第三,百姓致富的好生计。
  从中青旅游的角度看,我们讲新常态,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变化。所以我想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
  首先是细分市场。旅游服务企业要始终关注需求和技术的变化。从2009年开始,中青旅就不断探索旅游主业多元化成长的旅行商业模式。我们在引领新需求、开展新市场、探索新模式的驱动下,把众多的旅游业务类型化繁为简。
  中青旅始终对旅行社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理解,努力把旅游主业做深、做精,做成品牌。围绕这一目标,中青旅坚持对市场细分、细分、再细分。比如从传统团队业务中,我们分离出来的会展业务,是以企业、社团、政府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为出发点,开展产业链的延伸,实现了会展旅游业务向活动管理、展览展示等业务的发展,同时完善市场布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有细分市场的布局,完全是按照团队垂直来延伸、辐射的。我们实现了8地13城市区域联动的会展业务,实现了事业部的双重考核模式。2014年APEC会议期间,中青旅完成了新闻中心的工作,为国内外3000多位媒体提供服务,在高规格的平台上,进一步展示了我们提供服务的能力。
  从传统参团业务来看,通过批量采购、资源整合、产业合作,我们已经延伸到北上广,正在向中西部地区延伸。业务范围也从最开始的以海岛为主向其他产品延伸。我们在互联网上寻求突破,应该说中青旅自由行一直是占比例最大的种类。不仅如此,我们已经连续三年占据淘宝旅行销售额第一名。那么,中青旅自己做网络,为什么会在淘宝上卖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互联网思维。如果不会在淘宝网上卖,怎么会在自己的网络上卖。如果都不是开放的,不是竞争的,渠道怎么能发展起来?当然这样做要冒很大的风险。
  我们去年刚刚细分出来的高端旅游市场,是从哪里细分的呢?是从自由行的业务里再次细分出来的。我们又打造了新的品牌,叫中青旅遨游网,每季度的营收都在翻番。目前我们的遨游网客单在5万元左右,是传统出境游的2倍多,而且还在持续增长。
  其次是基于市场整合升级,大力发展产业链,构造中青旅大品牌的旅游生态圈。这是我们对旅游市场的一个基本判断,如何来分享国内旅游的红利呢?我们选择了发展景区、酒店,以此来分享国内的发展红利。
  景区方面,我们投资了水乡乌镇,应该说乌镇景区大家都知道,从观光乌镇到田园小镇的方向发展,实现了古镇的整合升级、结构优化以及区域的整体性、文化代表性和地域特殊性的良好展示。目前乌镇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左右。互联网大会进一步突出了乌镇高水平的接待,目前我们正在考虑永久会址的建设,将以更高的平台,展示乌镇古镇的独特魅力。
  酒店方面,我们没有选择五星级酒店去投入,也没有选择特别低的经济型酒店,而是在考虑“不三不四”的形态上发展,也就是说三星级的投入,四星级的标准,在三和四之间进行挖掘,形成了山水时尚、山水设计、山水联盟等不同的品牌风格,至今,覆盖了主要的发达地区,有近60家酒店。目前正是这一类酒店比较火热的时候,这是在营造一个大的中青旅旅游生态圈。
  最后是互联网。2010年中青旅有一个战略,即要实现中青旅互联网化,就是以遨游网为龙头的O2O的发展道路。我们采取的战略是,线下的客人要有线上的便利,线上的客人要有线下的服务,线下要通过O2O,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到目前为止,我们B2C业务已经超过50%。接下来我们还会实现以遨游网为龙头,实现研发、财务、甚至运算的互联网一体化。这个互联网化绝对不是一个网站,而是基于对传统业务的思维,包括如何控制预算、资源、考核方式,是一整套互联网化的体系。
  就中青旅的实践而言,传统企业和互联网结合,传统企业这一块石头会被撬动,我相信大家共同努力,石头不仅能被撬动,也可以飞翔。


  新媒体时代下的旅游传播
  □世纪大象群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刘铭宇

新常态下的旅游新发展——听听各路专家怎么说


  3年半以前,我还是诺基亚用户,那个时候手机就只是手机,后来我把手机从诺基亚换成了苹果,就这样,我的移动互联时代开始了。
  旅游传播主要受众是城市的主流消费群体,在PC时代,应该把旅游推广转向新媒体,需求在哪里,资金就应该在哪里。
  2个月前,我们协助脸谱开了一场会,脸谱大数据里的中国景区前十中竟没有故宫,如此出名的景区竟在新媒体上没有呈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旅游传播的现状。脸谱有15亿的客户,脸谱的产品是400万元的费用保证100万的粉丝,这个收费很合理。目前脸谱最大的账号是澳大利亚国家旅游局,拥有600万的粉丝。
  在新媒体时代,脸谱、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的账号不但要建立起来,还要运营好。在这个时代,内容是可以完成自我传播的。


  入境游市场如何破局
  □金鼠标目的地营销机构总经理、魅力中国网创始人兼CEO 张进强

新常态下的旅游新发展——听听各路专家怎么说


  现在中国的旅游市场冰火两重天。出境游、国内游不断增长,入境游近两年却在下滑。
  入境旅游方面,在主要的客源地,大量传统来华批发商遭遇洗牌(重组、兼并、倒闭)。大批欧美在线旅游运营商缺少中国旅游产品。国际主流媒体对中国雾霾等负面形象报道频繁。在国外可咨询的中国旅游产品比较少,例如,西班牙的旅行网访问量非常大,但是在其导航里面看不到中国。
  国内目的地情况是,目的地不够重视入境游,没有纳入绩效考核指标。目的地入境游营销不成体系,单打独斗,缺乏长期战略规划。目的地营销预算比例不合理,不科学,入境游营销预算占总预算比例小于15%,网络营销预算占总预算比例小于15%。
  我认为,中国亟须加强国家旅游整体品牌形象宣传,特别是网络营销宣传。中国入境游营销有“六大突破点”:一是开展大数据营销,做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二是实施国际游客关怀计划,提升旅游产品体验,提升目的地口碑。三是重构主要客源地线上/线下全球营销渠道,完成旅游产品库。四是改革各地入境游地接奖励政策,创新入境游市场补贴机制。五是充分重视国际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营销,开展国际媒介公关。六是成立统一营销基金,开展联合营销,应对全球目的地竞争。
  比如制定中国入境游三年振兴计划,统一营销战略建议,联合营销,抱团作战。我建议:统一品牌形象、统一产品库、统一网络营销、统一营销基金、统一渠道开发、统一绩效管理平台。

(作者:张立群、宋瑞、金准等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