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研学旅游亟待解决的五个问题
时间:2017年06月16日信息来源:旅思马记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研学旅游易走极端,“游”与“学”往往顾此失彼,游学失衡,其结果是游也不爽、学也不成。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经很好地诠释了研学旅游的方法途径。进一步讲,“游学合一”只是初级阶段,“知行合一”才是现代研学旅游的终极目的。

  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倡导研学旅游。“研学旅游”比传统的“修学旅游”内涵与外延更为宽泛。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拓展六要素中就有一个“学”,即指研学旅游,包括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目前,对于研学旅游,从项目体系到规划落地,再到组织实施,都尚不规范,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提升:

  研学主体,应从校内延伸到社会

  传统的修学旅游群体主要是学生,现在的研学旅游市场已出现变化: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加快,社会各层次的人尤其是中高层人士,有了更加紧迫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当研学和旅游合二为一,在学习知识基础上的修身养性成为休闲旅游时代更为普遍需求,特别是“修养”之旅,成为研学旅游的一种贵族化体验。因而,研学旅游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学生延伸到社会公众成为发展趋势。

  研学产品,应把死的转化为活的

  现在的景区研学旅游产品较少,且以呆板、说教的会展型产品为主,充其量增加一些科技手段,但缺乏互动性。未来的研学旅游产品必须在定位上细化,针对不同人群做出差异性的设计,并在深度上适应大众群体的文化层次,结合现代旅游的体验性属性,使研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和时尚化,让书本里的东西活起来,地下的东西走出来。

  研学项目,应将活动转变为产业

  研学项目体系庞杂,但又过于分散,目前还没有哪一个景区或区域单纯以研学旅游为主。作为景区旅游产品的一个子系,不同类型的项目大多分布在不同区域,即使同一体系下不同功能的研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也可能分布在不同区域,且开放时间上不能协调统一;与研学活动相配套的购物、住宿等功能设施就更不成体系了;至于相关产业的完善,已成为侈谈。

  研学内容,应把知识研习拓展为素质培育

  就研学内容来看,已出现环保、科技、人文、自然、历史、文学、艺术、体育等众多研学主题。这些内容,在形式上应注重落地性,即与研学旅行基地、红色旅游景区、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大型农场等紧密结合,以智慧旅游的思维去引导游客,抓住游客兴趣点,提高游客参与性,使旅游体验直观化;在行为导向上,需要在研学旅程中加入人文关怀,寓学于游,把研学旅行纳入社会综合素质教育范畴。

  研学方式,把“游学合一”提升为“行知合一”

  研学旅游易走极端,“游”与“学”往往顾此失彼,游学失衡,其结果是游也不爽、学也不成。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经很好地诠释了研学旅游的方法途径,所谓研学旅游就是抽出时间,换个空间,以旅行的方式学习体验古今中外的自然人文知识,并通过这个过程感悟生活,提升自我,修养操行。据此理解,“游学合一”只是初级阶段,“知行合一”才是现代研学旅游的终极目的。

上一篇:泰国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
(作者:马牧青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