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
“全域旅游”是顺应全民旅游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旅游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代表现代旅游发展方向。发展全域旅游将成为山西省未来旅游发展的“重头戏”,山西省应立足全域优化、全景融合、全业参与、全城联动、全民共享的发展思路,全力谋划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山西省旅游发展委主任盛佃清曾讲:“山西旅游业发展水平与丰厚的旅游资源还不相称,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也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有丰富的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这些共同构成了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但目前山西全省的旅游业收入处于全国末流”。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发力度不够,开发理念不到位,没有找出特点、挖出亮点、策划卖点、整合凝练引爆点;旅游发展环境制约,旅游配套服务制约等因素使然。山西省人文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是相对较弱的,没有“皓月”,只有“繁星”,缺乏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的名胜古迹。全省人文旅游资源相似性大,宗教特色显著,缺乏亮点,没有卖点。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相对分散,导致缺乏引点;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环境的不尽如人意,旅游服务不到位等都使得山西旅游“资源优势”不能够转化为山西旅游产业优势。而“全域旅游”是全新的观念,是全省通盘考虑的大局,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做出的山西省旅游顶层设计。其核心是通过对山西省全省旅游资源整合,改变各个空间板块上单一景区“一枝独秀”相互独立的窘境,打造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全新的旅游产业业态集群,最终形成山西省全域旅游“大开发”格局。从理论上看,全域旅游是在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体系下研究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成果。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山西省消除妨碍旅游产业乃至整个区域产业生产力成长的障碍,促进区域产业经济效率提升和创新发展。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强调旅游要素的深度整合和互动。在做大做强“食、住、行、游、购、娱”等传统六要素产业的同时,积极做好“商、养、学、闲、情、奇”等新六要素产业,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满足旅客多样化的需求是山西省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山西省发展全域旅游,主要是要做好三点核心要务。
1.推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战略支柱产业呼吁战略支持,山西省有关部门也需整合资源,为企业解决投融资、用地、规划等困难,落实地方党政一把手统筹的制度体系。只有把旅游行政管理从单一部门管理变为党政统筹,成为地方“一号工程”,才能真正形成地方旅游产业良性循环发展。因此,山西省在全省有条件的11个市和31个旅游重点县大力推进旅游委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山西省全域旅游发展,要分类推进。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实际,山西省全域旅游可以分为:综合型全域旅游区;龙头景区带动型全域旅游区;城市和城镇依托辐射型全域旅游区;美丽生态环境型全域旅游区;特色产业依托型全域旅游区;美丽乡村依托型全域旅游区。综合型全域旅游区,主要是省内以太原等大城市为主的旅游区。它所依托的核心景区、城镇、乡村等都很强,其发展全域旅游重点在于做好旅游服务,打造一站式服务,构建全域旅游目的地。龙头景区带动型全域旅游区,它依托龙头景区作为吸引核、动力核,带动周边区域旅游化发展,形成全域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城镇依托辐射型全域旅游区,主要是依托文化特色鲜明、商业休闲氛围浓郁的城市核心区为载体,或者依托特色城镇为核心吸引物,形成旅、文、产、居多区融合的全域旅游区,其核心在于打造休闲旅游、养生旅游。利用其丰富旅游资源条件建成旅游胜地,建立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新平台、新模式。美丽生态环境型全域旅游区,依托全域优化的生态环境景观,把整个区域当作A级景区来打造,整个区域各种空间、设施和交通等都进行全景化打造,形成处处是风景。特色产业依托型全域旅游区,主要是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将其作为吸引物,以“旅游+”和“+旅游”为途径,大力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推动全域旅游要素产业深度整合。美丽乡村依托型全域旅游区,全域旅游发展的空间和重点在农村,大量乡村环境优美的地区,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大力推进旅、农融合,推进全域旅游。
3.山西省全域旅游发展,要积极推动旅游业改革,打造提档升级版的全域旅游产品。“市场不缺钱,缺的是好观念、好政策”,如何找出特点、挖出亮点、策划卖点、整合凝练引爆点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山西省各地市应该结合地方特点,找寻亮点,凝练引爆点,积极通过产业交叉融合,推动旅游公共资源管理与服务体系创新,将单一的观光产品转型升级为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产品。这样才能盘活旅游资源,真正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和发挥旅游产业优势,满足休闲时代的旅游多样化诉求;真正实现山西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
张建忠(旅游管理博士)、李国卿(北京博雅规划院山西分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