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时间:2017年09月15日信息来源:南开徐徐道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多年来,国内学者对对乡村旅游的概念有不同提法,如农业旅游、休闲农业、农业观光等,目前,多数学者的看法趋于一致,认为几个概念的内涵是一致的。张洁(2015)对乡村旅游的起源、定义、特征进行了阐述,认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王兆礼,曾乐春(2004)提出农业旅游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根据各地的实践,学者们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定位。邹统钎(2005)认为,我国乡村旅游有三种类型:农村依托型、农田依托型、农园依托型。刘德谦(2006)依据目标客源地、目的地的空间关系,将乡村旅游划分为客源地依托模式、目的地依托模式、非典型模式和复合模式4类。林刚(2006)根据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将乡村旅游划分为都市郊区型、景区周缘型和特色村塞型3种类型。王云才(2006)提出,乡村旅游新模式有主题农园与农庄、乡村主题博物馆、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乡村俱乐部、现代商务度假与企业庄园、农业产业化与产业庄园、区域景观整体与乡村意境梦幻体验等模式。北京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2010)中总结到:北京市乡村旅游在整个北京的旅游产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郊区农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书中把北京的乡村旅游按照产品、营销、投融资和行业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有特色的北京模式。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也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李庆雷等(2007)认为,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具有互动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旅游发展可以有效带动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又能促进旅游发展。孟铁鑫(2007)认为,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优化了的农业产业结构,改善了农村环境,不仅提升了农民生活水平和收入,也提高了农民的参与意识。同时,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2007)强调了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提出实施“以游助农”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继刚等(2003)认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力量是目的地社区居民,在旅游规划中必须重视当地社区居民参与,要考虑没有实际参与到旅游经营中的居民的利益。

  学术界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广泛探讨。杜海义(2007)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观念缺乏、思路不清、缺乏科学发展观、政策不到位、设施落后等问题,提出应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从业人员、保持乡村特色等改进措施。唐建兵(2007)提出,乡村旅游规划的误区有:规划过程不严谨;规划可行性分析不够、规划缺乏自身特色和独特卖点等。邹统钎等(2006)对北京和贵州的乡村旅游进行了实证研究,归纳出乡村旅游本土化动力系统,提出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内生动力包括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供给和对市场秩序管理维护,外生动力包括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外界捐助。其中内生动力是最根本的动力,外生动力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赵琳琳等(2007)认为,应从空间分析与空间设计出发规划与设计乡村旅游景区,实现生态化、人性化和地域化的设计。王铁等(2009)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乡村旅游开发影响因子体系与概率计算模型,建立了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开发决策路径。张红贤等(2009)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建设农村地区优先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模式。尹奎(2010)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有:缺乏科学规划、缺少资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产品结构单一、功能比较单调,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现代营销手段等。范子文在专著《北京休闲农业升级研究》(2014)中,对北京的休闲农业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系统的提升工程:景观升级是前提,产品升级是核心,文化升级是灵魂,规模升级是基础,组织升级是保障,营销升级是统领。

  近年来,国内学者日益重视对乡村旅游文化的研究。冯年华等编著了《乡村旅游文化学》(2011),构建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剖析了乡村旅游文化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特征、方法以及学科建设目标等基本问题,对旅游文化的整合与创新、文化力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书中解读了乡村聚落、乡村农业、乡村民俗、乡村旅游形象、乡村景观的文化特征与价值。郑文堂等在《休闲农业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2014)中,对休闲农业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提出创新发展休闲农业的关键路径,提到要拓展文化功能,传承古村落与农耕文化。

  综合各界专家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多从宏观层面对概念界定、模式总结、类型归纳、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也有少量学者以某一地区为例,提出乡村旅游的经营对策研究,专门针对县域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还比较少。

(作者:徐虹等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