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新一轮东北振兴中旅游业的重要作用及实现途径(下)
时间:2017年09月29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四、战略举措

  要实现旅游业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的战略目标,需要东北各级地方党政机关和社会各方面从思想认识到工作措施上采取战略性举措,主要可概括为十大工程。

  1.旅游理论武装工程。对象主体是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内容是通过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组织开展系统全面、持续不断、分层分类、形式多样的旅游理论知识教育培训,让各级、各方面经济社会事业的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与新一轮东北振兴、东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东北人民、我国其他地区人民全面小康生活的内在关系,明确旅游业在东北地区及其省、市、县、乡、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功能定位和在各项工作事务中的地位,掌握国家、地区、城市有关旅游业的方针政策、规划部署、对策措施,让他们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科学高效地投身到参与、支持、配合旅游业发展的工作中去。因此,旅游理论武装工程的关键,是要突破以各级旅游领导干部——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方面主管、分管、联系旅游工作的同志——以及旅游行业内部领导干部的范围限制,面向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组织实施,实现对象的全覆盖。在具体方式上,一是组织举办旅游理论知识专题培训班、研讨班、读书班;二是将旅游理论知识作为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组织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班的必备课程;三是以会代训、以会带训,即在相关会议上安排旅游专题讲座、专题研讨;四是专门举办面向党政干部的旅游专题讲座、论坛、研讨会、高峰会,或者在举办有关旅游规划评审论证、旅游政策研讨交流等活动时尽可能将参加范围扩大到相应级别、相关范围的领导干部。

  2.旅游软环境营造工程。通过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结合、主流媒体与行业媒体结合、单位内部宣传与社区户外宣传结合、官方宣传与民间交流结合等各种渠道、方式、手段,面向广大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旅游理论知识,营造全社会了解、理解、关注、支持、配合、参与旅游消费、开发建设、经营服务的氛围,形成城乡人民大众关心旅游、热爱旅游新风尚,引导人民群众从自身生活水平提高、工作水平提高、知识水平提高、时尚水平提高的高度来对待旅游,将旅游与自身的生活、健康、幸福和就业、工作、前途、命运等联系和结合起来,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旅游环境改善、氛围营造中来。

  3.旅游基础培育工程。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阶段学校教育中,全面开展旅游理论知识、礼仪礼貌、基本劳动技能等教学,让旅游理论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既为旅游业造就宏大和高质量人才队伍奠定坚实基础,更为旅游软环境营造和加强旅游理论武装奠定基础、创造条件、贡献力量。

  4.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工程。东北四省区及其市、县、乡、村和各大系统党政机关,根据自身需要,按照国家关于全域旅游的部署,进行旅游工作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管理考核、投融资支持支撑、旅游规划编制实施、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旅游环境整治优化和软环境建设、旅游经营服务质量监管、旅游市场规范和权益保障、旅游投资和经营服务环境优化、旅游形象宣传推广和品牌塑造、旅游教育培训等各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创新,以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将旅游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标准规范、考核评价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避免九龙治水、龙多四靠甚至坚壁封锁、与邻为壑等现象。

  5.旅游基础配套提升工程。基础配套是旅游的硬环境建设,是旅游消费、项目建设、产品生产、服务提供的基础支撑和硬件支持。东北旅游以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为主要功能目标,必须全面、大幅度提升交通、通信、网络、城建、市政等建设、供给、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全面适应旅游者追求便捷、舒适、健康、快乐和幸福的需求。

  6.旅游重大项目引进工程。项目是产业的具体形态,重大项目对东北及其各个地区、城市提升旅游品质和吸引力、竞争力意义重大。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服务往往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项目引进除了引进资金、技术以外,更重要、更长远的是引进机制、观念和市场,这对处于从大工业基地向旅游和服务业转型、从传统经济形态向现代化、市场化、信息化转型的东北来说,更为重要和必要。

  7.旅游服务提升工程。质量无止境,服务无止境。东北要从传统大工业、大农业、大森工向以精细化、人性化、特色化为基本要求的旅游服务转型,全面实施旅游服务提升工程非常必要和紧迫。此工程主要是旅游行业内部的任务,也涉及其他行业、方面中面向旅游者提供服务的部分,而且从长期度假休闲、养生养老、体验参与来看,这一部分的范围越来越大且难以确定,从政府到社会和企事业机构,可扩展至全区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如果将环境氛围也包含进去就更是这样。所以,从内容、涉及主体来看,旅游服务提升是全面的,难度很大,必须与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方面密切配合、坚持不懈。

  8.旅游国际合作工程。开放是国家发展新理念,是旅游活动的本质要求——没有对内对外开放,就没有跨区域、跨国家的旅游活动。对于东北旅游来说,还因为其在项目引进、开发建设、组织管理、经营服务等各个方面和环节都需要开放,深入广泛、形式多样地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同时,东北居于东北亚核心位置,分别与俄罗斯、蒙古、朝鲜陆上接壤,通过海上还与韩国、日本相邻,因此,在旅游目的地建设、产品和项目开发、客源市场开发等方面,都应该且完全可以更好地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实现共赢。

  9.旅游形象塑造工程。整体上,东北要在主要客源地形成“冰雪旅游、舍我其谁”和“中国最大最好避暑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为此“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林海雪原黑龙江”“吉祥如意,林海无边”“满风清韵”“浪漫之都”“巍巍大兴安,美丽阿尔山”等区域、省市县宣传口号及品牌都可以诠释、支撑,要继续围绕主体品牌塑造地区、城市等目的地品牌和企业、产品、服务品牌,形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和覆盖不同市场、不同客源层、不同时节的旅游品牌体系。在东北旅游形象塑造方面,除了主题形象和宣传口号外,要高度重视口碑营销和网络评价,密切跟踪、及时掌握和稳妥处理引起公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

  10.旅游目的地建设工程。整体上,东北四省区要共同建设我国冬季首要冰雪旅游目的地和夏季最大最集中连片避暑旅游目的地,其下各省、市州、县区再根据自身气候、环境等资源条件建设冰雪旅游度假地和避暑旅游度假地,以此整合其他各类观光、休闲、专项旅游资源和项目,并按照全域旅游思路做好规划、建设、配套、组织、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实现宜居宜游和全面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等目标。从内容上看,促进东北旅游发展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和服务于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专门作为一项工程提出,目的在于提请东北地区各层级在推进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始终要突出目的地建设这个出发点和目标,按照目标市场需要全面提升项目、设施、产品、服务及环境质量及其组合配套水平,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象。

  总之,新一轮东北振兴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决定了东北必须且能够根本提升旅游业的功能地位,将旅游业从重要服务产业转变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让旅游业成为东北振兴发展的突破口,成为东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建生态、兴文化的先导产业、接续产业、龙头产业、动力产业以及健康产业和幸福产业,集中力量将东北建设成为区域和国家首要的冰雪旅游目的地、最大和最集中连片的避暑旅游目的地、重要的休闲和旅居养生养老旅游目的地。

  作者:蔡家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作者:蔡家成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