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马牧青: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可融合发展
时间:2017年12月28日信息来源:旅思马记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是国家近年针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推出的两大战略,前者旨在为新兴高端特色产业寻找一个成本洼地,也是缓解“城市病”问题;后者旨在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也是纾解“空心村”这一症结。

  “城市病”与“空心村”是中国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两个大问题。对于“城市病”,主要表现在:城市无序扩张、良好环境消失、不宜居的尺度、建设风格同质、相互缺少关爱,等等;对于“空心村,则表现在田地荒芜、老幼留守、老无所养、幼无所教,等等。

  一、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的战略结合点

  1、特色小镇战略关顾了田园综合体

  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培育特色小镇,主要是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有利于增强小城镇发展能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改善城镇发展面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利于挖掘优势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

  这一段落的最后一句,就提到了与田园综合体有关的“三农”问题,当然,2016年相关部门还没有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

  2、田园综合体战略与特色小镇有关联

  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这一段落的最后一句,同样提到了“新型城镇化”,这与特色小镇有关。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古今中外城乡社会一直都在互融共享

  1、古代城乡社会形态一直是田园化的

  中国的乡村与城镇自古一体化,几千年来的都是如此,城镇周边环绕着大片的乡村田园,有城有镇有村有田,阡陌交通,城池广布,屋舍俨然,这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

  中国社会的封建时代较之于欧美封闭而漫长,其最具典型的形态是农耕经济,最直接的外在表现是田园风光。这种资源在欧美国家没有的,否则,有些外国人也不会蹲在中国的乡村田野上,一呆就是一天;住在乡村的农户家一住就是一年。

  中国与欧美乡村出现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文明是断层的文明,是从古代工商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城邦文明开始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文明。我们可以说,世界上最美、最具有历史与文化内涵的城市在欧洲,但世界上寿命最长、最完善、最成熟的乡村定然在中国,中国的乡村有文化、有历史、有家族、有独特的生活方式。这样说来,中国乡村的价值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中国的乡村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巨大遗产。

  中国乡村人文是无比丰厚的、活态化的遗产和财富,在世界上都独一无二。从工业文明角度看,这可能是一种愚昧的生活方式;但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和现代旅游角度讲,却是最原始、最原真、最原生的资源。况且所谓生活方式愚昧,只是部分国人的认识偏差,即使具有现代意识的欧美人也是不认同的,而恰恰是他们最为追崇的。

  乡村田园风景宜人,空气清新,适合人群居住。乡民从事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耕作,民风淳朴,形神有序,节奏舒缓。乡村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有久违的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乡村是安详稳定、恬淡自足的象征。乡村生活的这种闲适性,正是当下休闲旅游市场和现代城里人所追求的,具有无穷的吸引力,已经成为中国未来最稀缺的旅游资源。

  2、田园城市一直是城乡居民的向往

  霍华德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新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菲利普?罗斯有一个美好的憧憬:在我们的城市,每位市民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可以种植想种的植物,这样既满足了市民需求,又让整座城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田园城市概念一经提出,各国都有相应的实践,且在一般的城市建设中也借鉴了它的思想。应该说,田园城市是解决目前“城市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在国内,有人提出了“新田园主义十大主张”,跟“田园城市”有很多雷同理念,包括:

  产业驱动,用旅游产业引导中国乡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

  对接三农,与三农产生关联,积极促进产业和文化的发展;

  城乡互动,鼓励城市人来乡村消费、旅游、创业、生活和定居,带来经济和文化互动,促进交流与融合;

  共建共享,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也许是新的城乡社会结构的最佳载体;

  与时俱进,营造的是现代田园生活,不是固守传统、保守复古,在可持续发展、人文和自然等理念的指导下,将传统田园生活与现代科技相对接;

  持续发展,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统一;

  营造新社区,追求自然和人文主义的生活方式,营造有场所精神的社区。等等。这些理念已经或正在实践中探索实施。

  3、城乡互动在于解决城市人的乡村消费

  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城乡二元问题,二元就是不同,相疏离,这种不同所形成的差距不仅是物质差距,更是文化差距。解决差距的主要办法是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的主要路径是通过产业带动。

  首先,特色小镇是产业立镇,且是特色产业,是用乡村低成本吸引创业者

  对于特色小镇,一定是远离城市的,这就需要靠近乡村。由于我们的城市发展过快、城市发展成本过高,导致城市承载人口面临的压力越来越重,房价上涨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真正的实体经济需要寻求成本洼地。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规律中,工业早已开始远离城市,实体经济向城外走,出现了逆城市化的进程,正是一种产业在寻求成本洼地的现象。

  在我国,很多大城市都在致力于迁出低端产业,北京已经在这样做。这一政策一定会把部分看起来较低创业的人口从城市中心排斥出去。另外,大量的创业人口、草根经营需要创业空间,以及与其投入水平和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地方,而大城市的高房租、高消费必然会影响创业成本。因此,到周边小镇或村庄去,利用农民廉价的集体用地(宅基地),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创业成本。这在世界上也并非没有先例。

  近几十年,全世界产业的发展,并不一定出现在大城市。微软发迹于小镇,硅谷也不在城市中心地区,创业成本较低是小镇的主要,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可以说,创业选择成本洼地是特色小镇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城市中心区、主城区,既要保持城市的包容,又要加大城市的税收,还要增强城市的管理力度,造成巨大的管理成本。创业者集聚到小镇去,在这方面约束就相对减少。(参考《李铁:特色小镇热潮下的冷思考》)

  其次,田园综合体要业态叠加,关键在于城乡互动,用城市因素解决乡村问题

  在乡村社会,在一定的范畴内,快速工业化时代的乡镇工业模式之后,乡村可以发展的产业选择不多,较有普遍性的只有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主要选择,当然,少数地方也有具备有特色的其他产业条件,如科技、加工业、贸易等。农业发展带来的增加值是有限的,不足以覆盖乡村现代化所需要的成本。而旅游业的消费主体是城市人,它的增加值大,因此,旅游业可作为驱动性的产业选择,带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地弥合城乡之间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用城市因素解决乡村问题。解决物质水平差距的办法,是创造城市人的乡村消费。解决文化差异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城乡互动。

  关于城乡互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空间上把城市人和乡村人“搅合”在一起,在行为上让他们互相交织。欧美、日本的美丽小镇,它的成长经历了百年的积淀。中国的乡村现代化,在现在的物质和文化的现实差距下,由乡村自行发展,要想呈现好的发展局面,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它不能自动具备人才、资金、组织模式等良好的发展因子,所以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乡村社会在无序、无力和分散的思想下,在竭泽而渔中走向凋敝。

  田园综合体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之一和重要抓手,是农业农村统筹发展,城乡融合的主要规划设计类型。可以促进城郊地区和连片乡村区域的农民创业增收,形成城乡统筹、融合联动发展,突出农业多功能创新运营路径,带动内生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乡村特色小镇的统筹建设。更加强调农业产业的业态叠加,农业旅游的持续内生产业集群打造,强调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创新与运营,以市场为主体,融合区域资源统筹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休闲旅游教育主导功能。

  三、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对于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我想讲四点,主要是二者的异同与统合问题。

  1、不同点

  特色小镇在于找一个产业成本洼地,植入有创新性、特色性产业,引入高知人员,纾解城市功能,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最后延伸出带有文化性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带来生态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城市病”问题,以二产为主;

  田园综合体主要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问题——“空心村”问题,以一产为主。

  2、共同点

  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同步”;

  一产、二产、三产“三产融合”;

  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共融、共享、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四个建设;

  注重现代科技与文创,增加了旅游元素,都有第三产业,城里人和现代人是最大需求,都想吸引高技术和社会资本;

  都需要慢慢发展、循序渐进,最好不要搞政府形象工程、一拥而上;

  都不太需要大资本,都需要政策支持。

  3、结合点

  田园化小镇,生态小镇,特色小镇——城镇化升级版;

  养生田园,乡村旅居,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升级版;

  前者有田园,注重田园化;

  后者是小镇,不可过于城市化;

  最后都向田园化、生态化、产业化、循环化、绿色化靠拢;

  特色小镇+特色田园综合体=后工业革命时代新型社会发展形态。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互融,形成后现代社会形态,田园小镇生活实际上是一种后现代社会的表达方式,未来城市社会无底、无形、无边,其实就是由各种各样的小镇所连接而成的区域空间。

  4、着力点

  首先是融合共享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中国进入后工业革命时代,城乡社会全面融合,城市反哺乡村,乡村生态共享,社会转型升级、全面创新的新阶段。一个完善的田园小镇,是一个包含了农、林、加工、制造、餐饮、仓储、金融、旅游、康养等各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

  其次是城乡一体

  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利于培育农业农村和城镇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城乡一体化,推动城乡实现历史性变革。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模式,为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提供了新支点。可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带动园综合体资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使得城与乡、农与工、生产生活生态、传统与现代在田园小镇相得益彰。

  第三是生态田园

  在发展生产、壮大产业的同时,为现代城乡居民探索多元化的生产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最佳空间;田园风光、乡野氛围、业态功能等,加之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循环农业模式,能够更好迎合和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态旅游和乡村体验的消费需求,使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合互动发展。

  第四是田园城市

  生态是基础,是本色,因为特色小镇位于城乡之间,故一定要有田园风光,以及基于特定产业和地域特色风俗文化之上的特定建筑风格、风貌,正所谓与“山水林田湖”相融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形态。

(作者:马牧青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