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创新与共享:袁家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时间:2018年01月22日信息来源:旅界视野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创新与共享:袁家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8-01-20 旅界视野

  2007年以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解决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以股份合作为切入点,创办农民合作社,解决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问题。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路径。袁家村创新发展的思路和经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前来参观、考察和学习者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有多达29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计千余批次到访,开发区、特色小镇、旅游景区、文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乡镇村组考察团更是不计其数,成为中国农村近几十年罕见的独特现象。中国新农村建设袁家村课题组对袁家村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观察、调研和思考,尤其是进村入户,面对面直接和干部群众交流,获得很多第一手生动鲜活的材料,更加深了对袁家村的认识和理解。“袁家村模式”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和范例,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袁家村模式”是袁家村人在党的领导下,把农民组织起来,自主创新,解决三农问题,振兴乡村的的思路和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支部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

  袁家村是个只有62户286人的小村子。地处关中平原,渭河之北,干旱贫瘠,资源匮乏。历史上是个“点灯没油、耕地没牛、干活选不出头”的“烂杆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党支部书记郭裕禄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打井找水,积肥改土,粮棉产量跃居全省前列,甩掉了贫困帽子。八十年代,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改善村民生活,壮大集体经济,民富村强,成为陕西著名的“富裕村”、“小康村”。郭裕禄同志是袁家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陕西和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荣任党的十一大、十二大和十四大代表,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赞扬。其不甘落后、敢为人先、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精神成为袁家村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为袁家村的二次创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淘汰落后产能,高耗能、高污染的村办小企业陆续破产倒闭。2000年以后,集体经济萎缩,村民收入下降,袁家村逐渐沦为一个空心村。袁家村还有希望吗?村民出路在哪里?这个问题再次拷问着不甘沉沦的袁家村人。

  2007年新选出的党支部义无反顾的担当起二次创业,振兴袁家村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支部一班人有理想、敢担当、事业心强、责任心重,对群众感情深,对自己要求严。支部书记郭占武同志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心胸宽广、干事执着。上任之初他代表党支部和村干部向全村村民郑重承诺和表态,要千方百计谋发展,带领乡亲们奔小康,绝不让一家一户掉队。并要求全体干部不谋私利,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以实际行动取信于群众。十年来,党支部始终是全村的核心,时时刻刻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方向支部定,大事支部决;支部是群众的主心骨,支部是干部的指挥部。支部有思路,支部有能力,支部有威信,支部有感情。袁家村党支部把为群众办事,为群众谋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举一事、出一谋,必看群众是不是答应,群众是不是受益,群众是不是满意。坚持这个标准,什么事该干,什么事不该干就有了答案。从开办农家乐、建造民俗街到兴办作坊、成立合作社,从招商引资到进城出省,都是支部先拿主意,交由群众讨论,征求意见到户,思想工作到人。因为认识一致,思想统一,“人心齐,泰山移”,才能举全村之力,求快速发展之效。村民宋应军家孤儿寡母,条件困难,但在支部的直接帮扶下,盖起了新房,搞起经营,生活越过越红火。宋应军说再困难的时候也没有灰心丧气,因为他坚信党支部不会丢下他家不管。邻村袁坡村村民袁古川妻子常年卧病,生活困难,党支部对他特别帮扶,将其聘为景区保洁员,负责垃圾转运,年收入超过十万元,彻底摆脱了贫困。袁古川感激的说:“没有郭书记和党支部帮助,我家早就烂包了,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新村民张印民,是从河南来的“外来户”,拖家带口来到袁家村的时候身无分无,袁家村接纳了他,并为他提供了创业条件。张印民凭借自己的按摩采耳手艺为茶馆游客提供服务。随着游客量的增多,又组织起一支数十人的采按摩服务队。游客高峰期,这支队伍成员可达上百人,平时也有四五十人之多。张印民凭借自己高超的手艺和憨厚实诚的性格,获得了村民和游客的一致赞扬,生意越做越好,目前的年收入能达到40万以上。张印民能够在袁家村安居乐业,并且能够有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与郭占武书记和党支部的支持分不开。吃水不忘挖井人,张印民始终铭记着袁家村给他的一切,抚今追昔,每当他讲起自己天翻地覆的生活变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郭占武还特意在景区和道路两侧设置摊位,让周边一些老弱病残村民售卖自家的农产品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袁家村正是有这样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和一心为民的好书记,有这样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才能保证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把党中央和习总书记对农民的关怀送到农民的心坎上。袁家村就像一个大家庭,里面的每个成员都感受到党的温暖,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子里处处充满着喜悦与祥和的氛围。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如何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关乎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的加快等因素,农民的“去组织化”和边缘化日趋严重,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严重障碍。袁家村在发展之初,党支部书记郭占武就明确提出自主发展的路径。他们没有等、靠、要,也不迷信、不幻想外部力量。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树立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村民当家作主,自主发展、自我发展。直接承接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在自力更生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吸纳外来资本和资源,为我所用。目前在袁家村投资的外来资本规模和项目总量都远远超过村自有投资和项目。凡是符合袁家村的发展需要和确保村民利益的项目就能落地。凡是不符合村发展规划的、短期行为的、失去控制权的项目,一概拒绝。近几年袁家村旅游红红火火,一些资本看好袁家村的人气和市场,或想搞房地产开发,或想转移落后产业,因为与袁家村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不一致而拿不到通行证。无论来自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有多大,袁家村都不拿村民的自主权和控制权做交易,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确保全体村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袁家村不断发展壮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不断攀升。进入袁家村创业平台的投资人、参与者也越来越多,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理念成为共识。但是,袁家村的平台、袁家村的品牌、袁家村的产业都牢牢掌握在袁家村人自己手里,可以共享,绝不出让。袁家村的重大决策、袁家村的利益分配、袁家村的对外合作都由袁家村人自己说了算,可以集思广益,必须以我为主。

  袁家村的村民自治、村民财产权益都在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和保障,特别是在乡村治理和村民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就。十九大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袁家村的村中事务,无论巨细,都会摆到台面上由所有村民共同商议决定,村民或商户对村庄事务的参与几乎是全方位的,这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调动农民积极参与村庄事务的功能,集体决议保证了政策与制度在制定与推行过程中的透明化,打消了村民的种种顾虑。另外,村民集体决议给全体村民提供了发表意见的场合和机会,等于是给村庄的平稳运行安装了“安全阀门”,村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都会通过民主渠道在公开场合得到纾解。这种由村民自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没有给政府添麻烦,而且还有效促进了村民、商户之间的沟通与团结,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村政决策的顺利执行。草根民主在袁家村已经成为村庄事务决议的典型特征。

  以民为主、群众参与不仅表现在村民集体决策、集体共享发展红利上,还表现在村民的自我管理上。很多地方的农民在突然富起来以后,往往会出现很多不良社会现象与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乡村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但是在袁家村,却看不到因为“有钱”而萌生的弊端。尽管小吃街上的普通店面一年都能盈利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但是每个商户或村民依旧保持着农民淳朴本色,勤恳做事、亲和待客,没有任何的傲慢、浮躁情绪。

  袁家村之所以能出现“富而不骄”的社会特征,主要归因于村民自发组织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学习。针对收入急剧增长以后有可能出现的农民的心理膨胀、互相攀比问题,村里设立了“农民道德讲堂”,在发现不好的苗头以后由村民自发组织对相关村民进行教育,并进行忆苦思甜活动。通过抚今追昔的“自省”与“自醒”,让富裕起来的村民再次认识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去除他们的骄傲情绪。再者,通过“农民道德讲堂”也让农民认识到袁家村的村民和商户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商户之间都是互相关联、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每个商户都是袁家村这个整体系统中的一分子,如果从整体中分离出去,那么就不会有让人称羡的成绩,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以此来消除个别商户对发展大局认识不深刻,对某些事情想不通、想不明白的问题。

  袁家村村民对自己充满自信,对生活充满自信,对未来充满自信。对比目前各地普遍存在外来资本下乡,主导和把控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和乡村建设,村民失去土地、失去话语权、失去自信心,同时也失去主体地位,成为附属,被边缘化的情况,袁家村的经验尤为宝贵,发人深省。袁家村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各地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二、因地制宜,自主创新

  2007年以前的袁家村是个典型的“空心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弱病残守家,萧条破败,没有生气。既没有绿水青山的美景,也没有古镇老村的风貌,搞旅游没有任何可资利用的独特资源。一些专家学者考察后认为袁家村根本不具备搞旅游的条件,建议另找出路。党支部书记郭占武超越陈见,大胆创新,提出打造关中民俗文化体验地,以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他见人所未见,闻人所未闻,化平凡为神奇,发商机于寻常。从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挖掘资源,从乡村的传统习俗中挖掘资源。在没有任何外部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和参与下,自立项目、自筹资金、自组团队、自己策划、自己规划、自己设计,带领全村的父老乡亲,硬是在一片荒沟荒地和旧厂区的废墟上建成了今天享誉全国的关中印象体验地旅游景区,使关中民俗再现神韵,大放异彩,让乡村生活生机勃勃,魅力无穷。从“异想天开”到“无中生有”,是创新创造了奇迹,创新创造了价值,创新让袁家村走出困境,焕然一新,充满活力。

  创新是袁家村发展的动力,创新是袁家村发展的法宝,创新也是袁家村最大的资源。唯有不断创新袁家村才能不断发展。郭占武及其创新团队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到总体规划、街区布局,再到店面风格、产品包装,都以创新为准则。今天游客流连忘返、陶醉其中的康庄老街和作坊小吃街,既是传统的继承,更是创新的发展。用一条蜿蜒曲折的老街汇聚关中美食,传统手艺、真材实料、现做现吃,让游客目击一碗面从食材加工(面、油、醋等作坊)到手工制作(小吃街店铺)的全过程,体验袁家村“农民捍卫食品安全”的真人秀和现场版 ,就是一大创新。因为气候等自然条件,过去关中人没有在户外喝茶休闲的习惯,袁家村通过打造一个小环境、营造一个小场景,让游客仿佛置身于江南、蜀中,品茗、听戏、按摩、采耳、歇息,成为游客的最爱,周末、节假日一座难求。各个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民宿客栈,个性鲜明、推陈出新的文创工作室,洋溢着农家气息的作坊店铺,无不体现创新者的奇思妙想和匠心精工。将那些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安排在景区下棋玩牌,再做些力所能及的卫生保洁,不仅为景区增添了生活气息和民俗趣味,成为游客围观拍照的亮点,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创新,创出新业态,创新,创出新亮点,创新,让袁家村的乡村旅游和创意文化新意迭出、魅力无穷。

  1.创新发展 振兴乡村

  郭占武及其创新团队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贪大求全,毕其功于一役。把乡村旅游作为袁家村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向服务业转型。并提出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在全国率先奏响节奏分明、曲调流畅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三部曲。

  第一部,乡村旅游,留住乡愁。

  以关中传统老建筑、老作坊、老物件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关中民俗文化为内涵,以乡村生活、农家乐、关中小吃和当地农民参与经营为特征,建设关中印象体验地村景一体的体验式旅游景区,初步满足了都市居民周末一日游的需求,也解决了村民就业和收入问题。

  第二部,创意文化,休闲度假。

  以艺术长廊、书屋客栈、咖啡酒吧、创意工坊等新业态和文创青年、时尚达人参与投资经营为特征,增加和丰富了景区的经营项目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满足都市居民休闲度假和文化消费的需求,并吸纳周边更多农民就业和参与。逐步实现了阳光下的袁家村向月光下的袁家村的转变,即由一日游向两日游、多日游和度假游转变。

  第三部,特色小镇,美丽乡村。

  以更多资本和人才进入,带来更多要素和资源,全面扩大、充实和提升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社区和景区为特征。形成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各类人才聚集,三产融合发展;既有田园风光,又享时尚生活;既有现代气息,又有乡愁民俗,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宜业宜居、开放多元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充分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十年磨一剑。袁家村创新发展成就斐然、硕果累累。原来的袁家村是东西一条街,南北两排房,工厂废墟多,环境脏乱差。今天的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景区规模宏大,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农家庭院、民宿客栈、康庄老街、小吃街、作坊街、回民街、祠堂街、书院街、酒吧咖啡街,大剧院、宝宁寺、观音殿、魁星阁、敬天楼、秦琼祠、财神庙、土地庙、烟霞草堂、惟德书屋、关中戏楼、民国建筑等鳞次栉比,美不胜收。是国家AAAA旅游景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殊荣。小小村子汇聚千余创客,吸纳三千多人就业,带动周边数万农民增收,年接待游客达450万以上,旅游总收入愈3.8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十万元以上。“空心村”变身为中国最美乡村、最具特色小镇,这是一个奇迹。

  2.转型升级 进城出省

  正当乡村旅游的大潮方兴未艾,袁家村在全国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和风向标,各地竞相模仿、复制和克隆袁家村商业模式时,袁家村人居安思危,先行一步,转型升级,由乡村旅游向乡村度假转型,打造一批以左右客、生活客栈、田间、里居、沐舍、绒花阁、旅迹、桐咖啡等品牌为代表的高端休闲度假产品。由1.0版、2,0版向3.0版、4.0版升级。同时实施进城出省的走出去战略。以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模式,进军西安高端商业综合体,把袁家村的关中小吃美食搬到都市市民的家门口。曲江银泰城的袁家村餐饮体验店一开张就异常火爆,“农民捍卫食品安全”的承诺和誓言感人至深,袁家村人的诚信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由村民入股的600万元投资仅九个月就全部收回。陆续开业的连锁店都表现出很强的盈利能力,也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预计一至两年内可以开办十余家店,年营业收入可达三亿元以上。在西安市餐饮行业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袁家村小吃,是袁家村人创新发展的又一个成功案例,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典型案例,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总结。

  2016年,郭占武抓住国家推动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经过全面实地考察和深入调查研究,决定实施袁家村走出去战略。郭占武创新团队整合人才、资本和市场资源,凭借独特的发展思路、成功经验和创新能力,依托大都市大景区,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造具有地域民俗文化特色的体验景区,输出袁家村商业模式和品牌,展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以各种形式合作的在建项目和意向项目已达十余个之多,分布在山西、河南、浙江、江苏、湖北、青海和北京等省市。将逐步完成袁家村在全国的战略布局,也将对各地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农民增收、扶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产生积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3.自我总结 输出智力

  袁家村的创新发展和成功经验受到全国各地的关注和重视。前来考察学习者络绎不绝。但是走马观花看不出门道,蜻蜓点水取不到真经,纸上谈兵落不到实处。如何让村民讲明白袁家村模式,如何让外界弄懂袁家村模式,如何让更多的人从袁家村的成功经验中受益。郭占武以推广袁家村模式为契机,创办三农问题研究会、乡村振兴研习社和乡村旅游培训学校。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对外输出智力成果。打破常规搞培训,由袁家村人讲袁家村模式。通过面对面、接地气的讲师授课、干部传经、村民座谈和实地观摩、答疑解惑、交流互动等现场教学、实战教学形式,使学员全面了解和掌握:1.袁家村把农民组织起来的方法、步骤和形式;2.袁家村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和经验;3.袁家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做法和经验;4.袁家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做法和经验;5.袁家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特点和经验;6.袁家村进城出省走出去的战略布局;7.袁家村的股份合作制和集体经济;8.袁家村的民俗文化和创意文化;9.袁家村的建筑风格和街区规划;10.袁家村的业态、业态升级和新业态规划;11.袁家村的选商和商户培养;12.袁家村的运营和管理;13.袁家村的食品安全和保障体系;14.袁家村的农民教育和村规民约;15.袁家村的政府关系和周边环境;16.袁家村的党建和党支部、村委会工作;17.袁家村实施乡村振兴和百年袁家愿景的中长期规划。

  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区),既有市县、乡镇领导干部和村支部书记、村长骨干,也有高校、开发区、特色小镇和文旅企业的负责人和企业家。回访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学员对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非常满意,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学员认为完全达到了培训目的,有超过一半的学员希望再深入研修。江苏泗洪县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贵州遵义新区培训班、辽宁港湾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国资)培训班、辽宁沈阳兴隆集团(民企)培训班等都对袁家村的培训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誉,认为通过培训学习,不仅加深了对袁家村模式的理解和认识,更真切感受到袁家村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师左红丽参加培训后感慨道,袁家村模式培训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多创新,这正是院校教学所欠缺的,很值得借鉴和学习。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关晶通过参加在袁家村的考察和培训对乡村旅游有了全新的认识,撰写了《对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和浅见》一文,并在其博士论文中将袁家村作为案例。袁家村的培训没有依赖外部资源,没有聘请外部专家学者,完全依靠自己,通过内部培训,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完善,郭占武创新团队主要成员、村干部、村民和商户代表纷纷走上讲台,成为专题讲师或案例讲解员;通过创新培训方式,摒弃“假大空”,力求真实性。重大问题追根朔源,发展过程还原再现。使袁家村模式的内容具体直观,问题明确清晰,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学员易学易懂,能够实操落地。

  袁家村人对自己的发展思路和经验进行概括总结,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教材教案,通过政府、高校和智库的高层论坛演讲,报告会、讲座和培训向全国各地推介袁家村模式。目前,袁家村已经具备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策划、规划和设计能力,提供咨询顾问、系统策划和规划设计等服务业务,向外输出智力成果。这在中国农村还是第一例,具有里程碑意义和特殊价值。

  郭占武还通过发起“乡村振兴百村联盟”行动,携手全国各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创新发展、成就突出的村共同搭建第一个中国农民自己的交流分享平台,目前已联合浙江、河南等地若干村进行遴选理事、起草章程等筹备事宜。

  4.一个品牌  两个产业

  未来支撑袁家村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品牌和两大产业已逐步形成,清晰可见:

  袁家村品牌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内涵的“农”字号品牌,其产业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以发展三农为目的、以服务三农为使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者和创新者。郭占武提出的袁家村品牌+创新团队+资本+互联网的新思路、新模式将为袁家村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以民俗文化和创意文化为核心的个性化、高端化和系列化旅游文化产品产业链;逐步覆盖全国中心城市的袁家村品牌地域民俗景区,袁家村品牌价值不断放大和提升。

  以食品安全和健康餐饮为核心的农副产品的种养殖、加工包装和营销产业链;逐步覆盖全国市场的袁家村品牌农副产品和特色餐饮,袁家村市场价值不断放大和提升。

  袁家村品牌旗下的两大产业,是袁家村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设想用三到五年时间,借助资本市场和整合优势产能,线上线下,开拓市场,在全国旅游市场和农副产品市场初具规模,占有一席之地。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5.袁家村是乡村旅游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的创新者

  郭占武通过打造以关中民俗和乡村生活为特色的关中印象体验地景区,从品牌、主题、创意、风格到业态、招商、运营、管理、制度等形成一个村景一体、三产融合,相容共生、互补兼顾、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完备商业体系和成熟商业模式。这是自主创新和创新积累的结果,也是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案例。

  经过十年发展,袁家村从乡村旅游起步,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更加凸显,第三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直接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由手工作坊到加工工厂再到连锁加工企业,第二产业跟随第三产业走;第二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对优质农副产品原材料的需求。遍布各地的种养殖基地和订单农业,使第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这样,就实现了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和良性循环。

  目前销售在袁家村,加工在袁家村而种养殖在外地的产品比比皆是。部分农副产品的市场、加工和种养殖基地都已走出袁家村。以面粉和油泼辣子为例,销售、加工在袁家村,种植基地则在渭南和兴平。酸奶的加工也由最初的一个家庭手工作坊发展到村民合作社作坊,再到景区外通过国家食品安全认证(QS)的先进流水线。袁家村还以“旅游+”、“互联网+”,推动农副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和发展后劲,使产业持续发展,使农民持续增收。

  三、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道路

  袁家村发展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支部书记郭占武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秉持“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真富”的理念,从袁家村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总结出一整套把农民组织起来的步骤、方法和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创建农民创业平台

  以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为载体,通过袁家村农民学校对村民进行教育和培训,使村民初步具有经营能力和服务意识;然后提供优惠政策和基本条件,让村民分期分批低成本或无成本进入创业平台。郭占武主持的创新团队根据市场调研,设计业态、遴选项目、挑选商户。

  第二步,培育和扶持优势项目

  根据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对所有项目和商户进行动态管理。不断淘汰无效供给,补充新项目。经过市场选择,发现和确定优势项目,加以扶持和培育。并进一步考察市场前景,评估风险和效益。最终确定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可以扩大再生产并产业化的优势项目。

  第三步,增资扩股,成立农民合作社

  在此基础上,对优势项目增资扩股,成立农民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原则是:全民参与、入股自愿、钱少先入,钱多少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各个项目互相参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利益均衡,达到共同富裕。

  十年间袁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引发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化,也引起村民心理的剧烈波动,出现很多始料不及、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情况。村民与村民之间、商户与商户之间、本地村民和外来商户之间、投资人和村集体之间、袁家村和邻村之间,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利益冲突此起彼伏。处处陷阱,步步惊心。在跌宕起伏、变幻不定的利益大潮中,稍有不慎或一步走错,袁家村这支刚刚起航的小船随时都有倾覆沉没的危险,难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宿命。郭占武以非凡的定力和气概,牢牢把控发展方向,排除各种干扰和阻力,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适时调节收入分配,逐步平衡利益关系。坚持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不论亲疏一视同仁,本村外村统筹安排,既确保袁家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又兼顾每家每户的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事定策,因人施策,极具创造性的设计出一整套符合乡村实际和农民特点的股份合作制度,形成一个股权清晰,分配明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这是一次创新实践、也是一个重大突破。

  在把农民组织起来的过程中,郭占武和支部一班人不仅有眼光、有胸怀、有能力、有智慧,更有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和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利益面前,他们经受住考验,“先群众后干部,群众利益第一”。在优势项目增资扩股时,收益就在眼前,看得见摸的着,入股就有高回报,有些项目甚至高达百分之百的回报。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分享发展红利,并照顾经济条件较差的群众,郭占武设计的股权结构独具特色、合情合理,既保证负责合作社经营的大股东的利益,又尽可能让更多的群众入股参与。他本人主动放弃入股机会,不在合作社入股持股。袁家村村务公开透明,合作社股民名单上墙,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都明明白白,一清二楚。干部与村民待遇同等,没有特权,只有奉献。群众打心底信服党支部、村委会和村干部。

  特别值得注意和重视的是,袁家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新途径。袁家村在发展之初,属于村集体所有的资源只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办企业留下的一些集体建设用地。郭占武从实际出发,从村民利益出发,将资源变资产,即把属于村集体的建设用地盘活,变为资产,按比例直接分配到每户村民名下,即对应每户村民的可记名、可量化、可分配的股权,村民对自己持有的股权享有分红收益。随着村经济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的需要,对全村土地统筹利用、集约化经营已成为必要。在所有权、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村民自愿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村集体,用于经济合作组织,并获得相应的股权,变为股东。袁家村现有二十多家经济合作组织,都是农民自发、自愿,以土地经营权和现金入股的形式成立的,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既有袁家村的,也有周边其他村的,已经打破了村的界限。外来投资和经营项目,凡占用袁家村集体资源的,这部分集体资源就作为股份(一般为20%)进入项目,所得股份分红收益作为村集体收入,除用于必要的公共事业支出外,全部、直接分配给每户村民。村民同时还享有自己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入合作社获得的股份红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三变”后的袁家村集体经济,不是抽象的、模糊的、概念化的,更不是实际控制人或受托人任意支配的,而是装在每户村民腰包里的集体经济。村民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到、可支配。袁家村的村民从集体经济的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村民关心集体经济、热爱集体经济,对入股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抱有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袁家村以农民合作为基本特征的集体经济充满活力,并不断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打破了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传统观念,克服了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不可低估。

  袁家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创新者。郭占武通过引导农民进入创业平台,实行股份合作,加入合作社,共享产业发展收益,调节收入分配,避免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克服了农民个体经营的盲目性和分散化,实现了全体村民利益的一致性。在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近四十年后,在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在没有任何强迫命令的前提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农民为主体,自主解决三农问题,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袁家村人一个了不起的创举,意义深远。

  四、政策引导,政府帮扶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袁家村自主创新,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央和省市领导同志多次亲临袁家村视察和调研,予以指导和鼓励。陕西省委2016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袁家村模式”并予以推广。礼泉县委和县政府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农村工作政策,充分尊重、积极引导袁家村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营造有利于袁家村创新发展的大环境,并在政策、配套、培训和服务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扶。袁家村的探索始终是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进行的,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实事求是精神。

  礼泉县委、县政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问题的破解,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案和决定。2012年陆续推出《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意见》、《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决定》、《关于促进农民增收“一县一策”实施意见》。这些文件的发布和实施,为袁家村的创新试验营造了有利的大环境和良好的氛围,也为袁家村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早在2007年袁家村乡村旅游起步之初,礼泉县委、县政府就高度重视,着力培育。把袁家村作为试点,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在基础实施、公共服务和配套上向袁家村倾斜。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专项资金对包括袁家村在内的农家乐进行扶持,在工商、卫生、消防等手续审批上实行简化,在收费上予以减免。在政策支持上,从2012年到2014年,对袁家村连续三年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每年50万元;在项目建设上,每年将重点镇土地建设指标优先考虑到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建设项目;将敬老院、中学、供水站等规划建设在袁家村附近;并投资6000万元,新修旅游路、秦琼路、古御道、敬德路等多条旅游道路等基础设施;开通西安、咸阳、礼泉至袁家村旅游专线和公交专线;2017年县财政又拿出专项资金,全面整治、美化旅游路沿线和袁家村周边村容村貌和道路景观;为袁家村的乡村旅游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等坚实的硬件支撑。

  关中印象体验地建成伊始,县上就把袁家村作为礼泉的一张新名片,大力宣传,积极推介。县委主要领导同志在《陕西工作交流》2013年第十期上署名刊发《紧扣时代跳动脉博,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调研文章,总结和推介袁家村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受到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机关干部主动做袁家村的义务宣传员和推销员,逢人便说袁家村,请客就来农家乐;县上拿出资金印制旅游宣传品,重点推介袁家村;举办“桃花节”、“采摘节”等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和游客到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考察学习、观光游览;推荐袁家村参与国家和省市诸多奖项的评选,以提高知名度。2016年10月在袁家村隆重举办颇具影响力的“中国乡村旅游(袁家村)高峰论坛”,邀请到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业内权威人士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大大提升了袁家村的影响力。2016年与中央电视台七套《美丽乡村行》合作,拍摄录制袁家村民俗文化和乡村旅游节目,在春节期间向全国播放,影响广泛,反响热烈。

  2010年,礼泉县委、县政府从空间布局和规划引领上,推进袁家村乡村旅游升级,以打造重点镇烟霞镇为县域副中心,将袁家确定为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实施烟霞镇、袁家村镇村一体化建设。2013年,县上在袁家村成立袁家社区,推动“一村带十村”战略,实施污水处理、燃气进村、电力增容、环境整治的全面推进,全面建设,激活了周边十个村庄群众的内生动力,破解了休闲度假的空间扩张和服务保障难题。2014年,将袁家村列为传统民俗文化村试点示范村,2016年,将袁家村列为市级城乡一体化调研基地点。在人才输入上,大学生村官从素质到数量都优先、优厚分配给袁家村,充实和加强袁家村干部队伍。在管理服务上,设立大袁家景区管委会,由主要领导同志挂帅,县政府牵头,县旅游、农业、交警、食品、安监、消防等多个部门联手,从培训、安全、交通、环境等方面着手,强化和提升管理、保障和服务。特别是逢年过节和黄金周游客高峰期,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都亲临袁家村,掌握动态,指挥调度,并组织抽调大批干部到袁家村义务执勤,疏导交通,维持秩序,全天候、全方位服务景区,确保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景区安全万无一失。广大干部不怕辛苦、不计酬劳、放弃休假、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深感动了袁家村人。郭占武和村干部常说,袁家村能有今天的好局面,群众能过上好日子,应该感谢县委、县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村民和商户们也感激的说,我们节假日生意红火挣钱多,不能忘记县上这么多干部在为我们站岗执勤。县委、县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为袁家村的快速发展并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领头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袁家村创新发展乡村旅游和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同时也是礼泉县委、县政府借助资源优势和公信力,实施主导服务推动,政策扶持保障,转变工作职能的改革过程。充分体现了礼泉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实现县域经济社会追赶超越发展,建设富强、生态、人文、幸福新礼泉的坚定信心和实干精神。

  五、袁家村的基本经验和意义

  回顾和总结袁家村十年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1.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

  2.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

  3.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

  4.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

  5.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6.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

  7.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

  8.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

  袁家村的探索和实践证明: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工作政策;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书记起到带头人作用;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民不仅有能力自主创新,创造巨大的财富;也有智慧、有办法公平合理分配财富,达到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目的,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中国梦。

(作者:未知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