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文化和旅游:研究的挑战与收获
时间:2018年06月18日信息来源:逸仙旅研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在研究文化遗产旅游的这几年里,我感到目前中国的文化旅游实践和研究还有待深入到文化之中,其中挑战很大,收获应该也会不小。在此不揣浅陋,一些初步的观察和想法与感兴趣的读者一起探讨发展一下,敬请批评。

  1. 旅游:有待深入到文化中

  1.1 作为旅游者:文化旅游体验到底有多深?

  在对旅游者的研究中,陈钢华和黄松山的合作研究(2017)系统地综述了对文化旅游者的各种市场细分研究,其中较多使用的是McKercher(2002)开启的文化旅游者分类法。这一分类法用“文化旅游在旅行决策中的重要性”和“文化体验的深度”两个维度将旅游者分为五类。根据使用这一分类法的一系列研究,80%左右的旅游者的文化体验都是比较浅的。不过,在嘲笑旅游者肤浅的同时,反躬自省一下,文化旅游产品及其研究又有多深入呢?

  1.2 现有文化旅游地和产品:有多深入到文化之中?

  在对多地文化旅游的观察中,我感觉没有多深入。比如在旅游解说中,直接在墙上挂上古代文献而缺乏解释,要么高估了旅游者的文化水平,要么旅游供给者自己的水平也不够,或两者兼而有之。在快速的旅游发展中,建筑和硬件设施的营建是容易的,但“文化”的提供却是不易的。

  1.3 文化旅游研究:有多深入到文化之中呢?

  有一系列对文化遗产旅游潜力的评估研究,如McKercher & Ho (2006)采用文化价值、物性价值、产品价值、体验价值四个维度对香港的16个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估。这类研究当然有助于快速判断哪些文化遗产资源值得开发,但这些研究本身似乎不太需要深入到文化之中去。

  还有针对具体类型的文化旅游的各种研究,似乎也不需要深入文化之中——只要将旅游研究的常见概念和理论,如态度、动机、原真性、感知价值、满意度、忠诚度等等,应用到某个文化旅游领域。这也许能扩展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应用范围,某种程度上促进对文化旅游的了解,但是,读完这些研究论文,有时觉得并没有显出文化旅游跟其他类型的旅游相比有什么特点,是否只是多了一个常见概念和理论的应用情境呢?而对文化旅游本身却没有提供深入的理解?

  但研究者们也正在深入到文化之中。比如Tourism Management主编Chris Ryan,他和许多中国学者合作对中国文化旅游开展了研究。在Ryan & Gu(2010)对2007年第四届五台山佛教文化节的研究中,还能感觉到两位研究者对该现象的迷茫,并对这种迷茫进行了探讨。我一边读一边偷偷的笑了,研究者的迷茫也是可以花篇幅探讨的问题?研究者不是应该把茫茫然的现象搞清楚呈现出来吗?然而这的确是一种有代表性的状态吧!但随后两项研究,一为普陀山佛教僧尼眼中的游客(Wong, McIntosh & Ryan, 2013),一为庐山诺那塔院和深圳弘法寺禅修营参与者的研究(Jiang, Ryan & Zhang, 2018),就渐渐深入到佛教文化本身的视角和体验之中。

  2. 旅游研究深入文化之中:挑战、应对、与收获

  在我已发表的两篇论文的研究过程中(Yu & Xu, 2016, 2018),感觉到最大的挑战是:对文化的不了解。其原因,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漠视,文化的传承有些断档。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的部分相当少。传统文化似乎已经成为一门少数人持有的专业,有其专业门槛。

  作为非文化专业者,需要阅读大量古代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献以应对这一挑战。因此深入文化之中的旅游研究必然是跨学科研究。

  而这种努力是值得的。研究的目的,是发现现象中的各种影响我们的力量。当深入文化之中,我们能够发现常规研究变量(如上所述,态度、动机、感知价值、满意度、忠诚度等)之外的那些力量。在“Ancient poetr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tourism”一文中,是诗词之美的力量。在“Moral gaze at literary places”一文中,是道德的经久不衰的力量。这是文化本身的力量。通过旅游研究,我们能够发现这些文化力量在当代社会的生生不息,因为它们存在于每一个地方、存在于国民的知识和信念之中、存在于旅游吸引物和旅游动机与体验之中。这可能是在文化专业研究(如文化、历史、哲学等)中所难以涉及到的,因为这些专业的研究可能只关注文化传统本身,而缺乏对文化传统在当代社会之存在的关注。同时,深入到文化之中,抓住它们曾经打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力量,旅游研究和实践也将更能够帮助现代人享受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作者相关论文:

  Yu, X., & Xu, H. (2018). Moral gaze at literary places: Experiencing "being the first to worry and the last to enjoy" at Yueyang Tower in China. Tourism Management, 65, 292-302.

  Yu, X., & Xu, H. (2016). Ancient poetr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tourism. Tourism Management, 54, 393-403. DOI: 10.1016/j.tourman.2015.12.007

  余晓娟,博士,讲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目前主要研究兴趣:文化遗产旅游。

(作者:余晓娟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