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时代精神生活价值追求及其实现路径
作者:曹飞 日期:2018年08月07日 来源:陕西日报  字体:   点击数:   
核心提示:
新时代精神生活价值追求及其实现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把握这一矛盾,对确立和实现新时代精神生活价值追求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生活需要包括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人类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自身的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和环境的生产。


作为社会主要矛盾一方的生活需要,已从基础性的物质文化需要变为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已基本满足,人们更注重精神生活,在民主、法治、公平、文化、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


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另一方,是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不平衡包括经济结构不平衡、城乡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不充分表现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不高等。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时代我国人民精神生活价值追求内涵十分丰富:法治、公平、正义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增长,实行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呼声日渐高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公平正义的要求更加迫切,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精神生活价值追求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以自己的物质性活动与精神性活动推动着社会关系的不断合理与优化,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为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必要条件。


要实现精神生活价值追求,人们自然要依赖精神生产及其产品。但精神生产不是单刀直入,必须与物质生产、人自身的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环境的生产相互联系,只有通过全面生产,即通过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自身的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和环境的生产,才能全面实现新时代精神生活价值追求。


必须重视物质生产。物质生产对精神生活价值追求的实现具有基础性作用。物质生活的满足是实现精神生活价值追求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高度发达降低了单个工作日的必要劳动时间,这为人们实现精神生活价值追求创造了自由时间的条件。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产,我们要继续变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因素,促进物质生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地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必须重视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即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其产品即“精神食粮”的丰富程度决定着精神生活价值追求的实现程度。发展精神生产就必须切实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全民族文化的创造力。由于精神生产具有历史继承性,因此精神生产力也是一种既得力量。发展精神生产必须重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造更丰富的精神产品。


必须重视人自身的生产。人自身的生产包括通过劳动而生产自己的生命、通过生育而生产他人的生命。没有健康的身体,任何生产活动都无法进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人自身的生产还包括对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和理想人格的塑造,即人们从自身社会关系出发,按照自己的需要、目的和计划,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身主观世界的过程。


必须重视社会关系的生产。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伦理关系等。要通过社会关系的生产为实现精神生活价值追求创造良好条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建立良好的道德风俗习惯,使精神生产更好地体现新时代精神生活价值追求。


必须重视环境的生产。新时代既要解决遗留的环境问题,又要预防出现新的环境问题。我们要重视环境生产,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们对优美环境的追求。


(作者为省委党校教授)



专题报道  |  新闻中心  |  网站建议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