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谨防“作业”心态
作者:何亚兵 日期:2018年08月13日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   点击数:   
核心提示:
谨防“作业”心态

最近,关于“工作留痕”的讨论愈演愈烈。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在一些地方,不少部门“各捏各的眼”,分别印制不同的笔记本,要求基层干部“工作留痕”,并纳入检查考核。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应付检查,只好每天都揣着几个本子,不管事情做没做,都先写上一笔、记上一堆,设法完成“家庭作业”再说,给人感觉是“看上去很忙”,但却是做“表”面文章的多,引起了基层党员群众的不满。


应该说,“留痕”本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机制,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过程导向”。“留痕”可以有效对工作中的失范、失时行为进行监督,既便于总结经验也便于发现问题,为及时反馈和校准工作中的过失提供了依据,是实现工作“闭环”的一个关键环节。党员干部群众对“留痕”不满,主要不在于机制本身,而在于其被误用滥用后逐渐衍生出的“作业”心态。


其实,“留痕”的初衷是为了推动落实,是引导基层干部不仅要干,还要“干了”“干好”。如果异化成方便考核、容易交差的“家庭作业”,那就陷入了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泥潭。干部忙于坐下来填表格、作记录,而不是真正走起来访问题、查症结,恐怕再工整详细的作业也难以把问题破了、工作干好,既影响工作成效,也有损作风形象。


问题在基层,根子却在上面。必要的记录虽有助于工作的推进、改进和检查、反思,但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个部门、每项工作都进行分门别类的记录、制表,既无必要、也不应当,一方面加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任务,让他们不能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扑在工作上,变相鼓励了形式主义的作秀风气;另一方面也让纪实考核流于形式,即使“家庭作业”做得再好,也不代表工作就干了、问题就解决了、群众就满意了,以这种方式为主要检查考核手段,本身就是一种惰政思维。


“作业”心态不可有。相关部门不应满足于布置“作业”、检查“作业”,应始终以结果为导向,立足于干好干了干实的出发点,少布置一点记录、填表等笔头任务,多加大一点下沉指导和服务的力度,推动基层干部以“做事业”而不是“交作业”的心态去干工作,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工作、解决问题,让工作更有泥土的味道、成效更有泥土的芬芳,以好的结果实现群众口碑的满意“留痕”。



专题报道  |  新闻中心  |  网站建议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