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TOD模式刍议
时间:2018年09月12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一、位移需求下的交旅融合:“诗与远方”在空间上的结合

  在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飞机、高铁、邮轮等交通工具与位移方式拓展了旅游业发展的思维与空间,而旅游业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升级与扩张。交通与旅游的融合点在于位移需求,交通实现了人们出于各种目的的位移,而旅游作为人们位移的目的之一,使交通具有了独特的价值与方向,交通与旅游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如果说交通实现了人们前往远方的行为,而旅游则使这种行为具有诗意,位移需求下的交旅融合实现了“诗与远方”在空间上的结合。

  二、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TOD模式初构

  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模式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这种城市开发模式源于美国,由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尔普提出,该模式是为了解决二战后美国城市的无限制蔓延而提出的,以公共交通(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为中枢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即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于一体的城区。TOD模式在国内外很多城市的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TOD模式强调公共交通利用最大化,并配套城市步行街网与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促进城市科学有序拓展,与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文明城市等发展理念在内涵上有相通之处,对于城市健康发展与科学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TOD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旅游开发模式,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城镇的旅游开发过程中,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围绕其进行新旅游业态的开发与传统旅游业态的改造,从而形成不同特色的旅游圈,进而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将不同的旅游圈串联起来形成旅游组团,而不同的公共交通线路交错,使不同的旅游组团相关联,最终形成系统化的旅游网络开发体系。

  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TOD模式之所以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维度的要素支撑。

  1.游客与需求维度。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散客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散客游基本就是自驾游和公共交通出游两种方式。笔者认为,现实中有很多游客主动或者被迫选择了公共交通出游,其原因包括:一是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使一些家庭暂时未能拥有购车指标;二是节假日等旅游出行高峰期堵车问题,使很多游客转而选择出游时间可以相对准确把握的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三是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需求的上升,家庭三代人出游越来越多,而且经常是夫妻双方加长辈,在二胎政策放开的背景下,家庭三代人出游经常已经超越一辆家庭轿车的承载量,迫使一些家庭选择公共交通;四是一些游客驾驶技术并不过关,特别是应对稍长距离的路程和稍微复杂的路况,而且路程较远时很可能导致驾驶疲劳,影响旅游心情;五是低碳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另外,我国自驾游配套与保障体系虽然近年来突飞猛进,但是在很多地区依然极不成熟,主要表现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量不够与范围不广、租车产业与代驾产业依然需要提升、满足自驾游乘客休息与调整需求的多功能“驿站”尚未普及、很多旅游景区的停车空间有限等。自驾游配套与保障体系在短期内依然很难成熟,也是很多游客选择公共交通的重要原因。

  2.规划与理念维度。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TOD模式,其实质是旅游节点—旅游线路—旅游圈层—旅游组团—旅游网络的空间扩张过程。基于点轴理论、网络开发、旅游系统等相关理论,这种点—线—面—网的逐步深入与有序拓展的开发思路与体系是符合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规律的。

  另外,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TOD模式强调对于公共交通的充分利用,重视旅游开发的科学拓展与有序扩张,基于位移需求进行旅游开发,充分保证了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旅游开发模式,同时也符合生态旅游、低碳旅游与低碳城市等科学发展理念。同时,旅游TOD模式符合全域旅游的内涵与要求,可以通过交通线路实现旅游资源整合与城市要素覆盖,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战略要求相统一,这种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TOD模式的实践探索,能够促进城(乡)旅融合、旅居合一的和谐发展局面的实现。

  三、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TOD模式可能的应用方向

  立足于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TOD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基于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TOD模式的内涵,笔者认为,旅游TOD模式可能的应用方向包括:

  1.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通常位于城市相对核心区域,公共交通配套成熟,而过多的现代化道路与自驾车会给历史文化街区造成与整体风貌相冲突的视觉污染、与整体氛围相违背的噪声污染等各种冲击,同时造成堵车等城市发展问题。因此,在历史文化街区应探索应用旅游TOD模式,以“公共交通+步行”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内部及周边的主要位移方式,打造慢旅游体验产品。

  2.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城市公共休闲空间通常位于城市内部开发相对成熟的区域,周边道路密集且土地资源紧张,很难具备新建大型停车场或者拓宽、新建道路的条件,但是却具备公共交通特别是地铁新建与升级的可能性。因此,在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探索应用旅游TOD模式,既能保证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通达性,又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

  3.传统旅游景区。位于城市内部或者近郊的传统旅游景区,一般已经具有良好的公共交通基础,而位于城市远郊的传统旅游景区也通常有公共交通覆盖,或者可以通过“火车(或者长途汽车)+公共交通”的方式实现与城市的连接。很多传统旅游景区在早期规划和建设中并没有建设大型停车场或者预留足够土地空间建设停车场等相关自驾游服务保障体系。因此,旅游TOD模式不失为一种选择,例如北京轨道交通西郊线将颐和园、植物园和香山串联,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该地区特别是香山红叶季的交通拥堵问题。

  4.主题公园。主题公园尽管与传统旅游景区相比属于旅游新事物,很多在建设时规划建设了大型停车场,但是很多旅游者依然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前往主题公园,对于外地散客更是如此。例如,天津的滨海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和欢乐谷等主题公园,因为公共交通不便利特别是轨道交通尚未覆盖,给游客带来了不便,而上海迪士尼乐园则很好地利用了地铁交通。因此,主题公园也可以根据实际选择旅游TOD模式。

  5.旅游小镇。近些年国内掀起旅游小镇的规划与建设热潮,对于旅游小镇而言,旅游TOD模式也可以应用。一方面,外部交通,对于城市内部或者距离城市较近的旅游小镇,可以通过与城市直接衔接的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连接,而距离城市较远的旅游小镇则可以通过公共交通连接交通枢纽;另一方面,内部交通,旅游小镇内部采用符合旅游小镇主题特色的旅游公共交通工具,本身就是一种旅游吸引物,且有利于小镇内部交通的疏导与控制以及整体风貌的协调,避免过多自驾车涌入小镇。

  6.风景道。风景道是集景观功能与交通功能于一体的道路,通过公共交通设计,建设具有充电、WIFI、服务查询、无人售货机购物等多重功能的智慧型公共交通站点,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通过旅游TOD模式,可以缓解很多风景道在旅游旺季堵车现象严重及环境治理困难的问题。

  7.旅游功能区。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升级,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旅游特征明显、所占空间较大、旅游资源和旅游要素分布密集的旅游功能区,如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生态城(特别是东部区域)。在旅游功能区应用旅游TOD模式,能够通过公共交通连接关键节点,甚至公共交通线路就是旅游线路,同时可以与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相协调。

  8.城市新区。很多城市新区距离传统城区有一定距离,一些城市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基础,并通过新建主题公园或者文娱设施,逐渐在城市整体旅游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北京的城市副中心、天津的滨海新区等。通过应用旅游TOD模式,可以在新区发展扩张过程中就规划预留并逐步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配套,特别是与传统城区、重要交通枢纽的交通联系,满足游客和居民的双重需求。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作者:陶静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