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工作切不可“表面落实”
作者:储旭东 日期:2018年10月19日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   点击数:   
核心提示:
工作切不可“表面落实”

当下有这样一种现象,个别单位落实既定目标,表面上跟进很及时、部署很全面、分工很到位、记录也很完整、材料也很鲜活,但若问及对工作的思考、落实的难处和获得的收获时,一些领导干部却表现出“知之甚少”的一面。工作确实部署了,但因为没想法、缺思路、少办法,要么停在口头无从深入,要么依赖上级要求“指哪打哪”,似乎陷入“表面落实”的怪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尽管部署看似仅占“一分”,但其作用却尤为重要和关键,不仅要为工作的落实和推进作铺垫、打基础、指方向,也要让党员干部明确用什么方式做、做出什么样的效果,更要让大家切实了解工作的深刻意义,并从中找准自身定位、强化担当作为。否则,缺乏鲜明的思想引导,工作很容易缺乏内生动力,以至于“无的放矢”、找不着北,甚至诱发应付差事、敷衍了事等新问题。如此为之,政策、举措很容易“虚头巴脑”,让人感到“不解渴”“不过瘾”。

工作不能空对空,是要能出实效的。反观“表面落实”,却是顶着“争先作为”的光环、喊着“撸起袖子”的口号、做着“云里雾里”的工作,最终发挥出来的,也不过是“无关痛痒”的作用,与群众需要相距甚远。如此,只见车轮转、不见朝前走,即便再努力、再付出,又如何让群众肯定、说好?时下,偏就有一些干部,将责任、落实挂在嘴上,一到履职作为就成了“行动上的矮子”,不管怎么动员,就是迈不开步,对做台账、填报表、做汇报头头是道,而真正查实绩、看成效、谈情况却“一问三不知”。

干部干出的实事、创造的业绩,就一定要在为民谋福、推动发展、促进改革上出实效,否则一切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假把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前进方向。”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能创新争先、勇于实践、力求突破,将“为人民服务”这篇大文章做好做优、做细做实。其实,“表面落实”这种作风病的背后,既有对事业的发展缺动力、对人民的情怀不纯粹,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能力水平不够,存在“本领恐慌”,在工作中“怕做错”“怕做过”。

“表面落实”有违党的为民初心,只会给群众带来损失、造成伤害,唯有“真落实”,才能把责任扛到肩上,用实绩、担当诠释对人民最庄严的承诺。要树立鲜明的责任导向,只要做工作,就要能出成果,要多去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听听群众的评价高不高、对我们的服务满意不满意,及时应对群众的合理建议做好理念创新、方案优化、行动提质。要涵养积极的效率观念,做工作既要做得好,也要做得高效,确保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反思复盘,将工作成效与群众需要更好地匹配、融合,形成干部群众“同频共振”的强大合力。与此同时,也当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出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等机制的正面作用,让肯吃苦、能实干、重效率的好同志受到应有关注、得到更大实惠,彻底根除“表面落实”的滋生土壤。

“虚假落实”终究是拿不上台面的形式主义,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筑牢思想堡垒、强化作风品行,切不可有违勤政为民、艰苦创业、敢于担当的初衷。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信服我们的工作,愿意一同为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Tags:表面
编辑:gxgl
专题报道  |  新闻中心  |  网站建议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