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发挥来华留学生在中外文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19年05月21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如是说。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文明交流的历史看,货物、技术、文化的流动总是伴随着人员的流动,人是文明交流的主体,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是留学生。对中国而言,派出去的留学生把中华文明带出去,把其他文明的精华部分带回来,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对到中国留学的留学生而言,他们学习中国的文明,宣传自己国家的文明,把中国文明的精华部分带回自己的国家,促进自己国家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我们需要重视来华留学生的作用。

  一、留学生的文化旅游消费有特殊性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来华留学生数量已近50万,在京留学生数量已突破8万,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来华留学生已经不再是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受众学习客体,更应该借助蓬勃发展的文化旅游平台,成为国际间人民友好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力量之一。搭建留学与游学共生的文化旅游平台,也是中外青年学生共享美好生活、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

  留学生活必然有旅游相伴,国际学生的留学身份使其在旅行中带有特殊的文化体验和跨文化交际属性,这些特质能促使其快速转化为宿主国的旅游宣传中介和文化传播中间人。

  在中国的旅游市场中,来华留学生与普通的外国游客相比有三个不同:一是在华时间长,一般留学生的在华时间在一年以上,身在中国留学,在节假日一次次文化之旅说走就走,比起国际旅游者,可以多个角度看中国,感悟中国文化会更全面。二是懂汉语,有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条件,“有知识”,正在接受的汉语强化训练和不同专业的课程教育,使留学生游客可以进行文化积淀和反思,在多次旅行中对所游所感进行自觉的理性价值判断,并且在观光旅游后会不断尝试文化旅游。与普通短期外国游客相比,留学生的旅游会更有深度。三是有传播的大平台。来华留学生很多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或者是家庭条件优越的,在自己的祖国是有一定影响的。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一般的国际旅游者相比,传播的范围、影响力会更大。一个直接的影响是,他们是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来中国旅行的最佳导游与导购,他们的宣讲胜过精心准备的商业意义的旅游创意和产品策划。

  二、留学生对讲好中国故事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来华留学生中,文化旅游的受众之广不亚于风景旅游,其传播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更值得研究。通过对在华留学生旅游的观测和调研发现,虽然他们在文化旅游中会遇到一定的文化元素过滤,但随时随地有文化交流和民间非功利性交往的发生,旅游行为发生前后所牵涉的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传播所携带的生活元素真实可靠,并且全程伴随有各种文化消费行为的发生。这种文化旅游的发生机制固然复杂,但毋庸置疑的是,具备一定的中华文化知识、良好的文化心态和汉语能力是必要的前提条件,这样才能在来华留学生中产生深度的中华文化之旅,这也需要不同层面的引导,甚至是教育和传播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使他们成为文化旅游消费的主体,从审美体验的主体变成文化认同的主体,在文化旅游中从跨文化适应的主体变成中华文化传播的主体。

  来华留学生的生活对中国故事也会增添新的内容,对中华文化的创新传播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因为有引导的文化旅游都是深度参与文化建构的行为,他们完全有条件成为中国主流文化向外传播的最有力讲述者。以参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在京留学生为例,他们在北京留学,却能通过各种媒介将这种共荣共享的盛会信息传播给全世界的家人和朋友。为了迎接2019年5月15日的汇演,200余名在京留学生同中国学生一起参加了汇演排练,有留学生兴奋地对老师们讲:“感谢学校给我这样的机会,这是我留学生活中最精彩的生活,我将看到中国和亚洲各地的领导人,并有机会跟成龙共同表演!我们为中国感到骄傲!”这次汇演虽然不是直接的旅游行为,但是他们手中的各种自媒体社交软件都把鸟巢当作文化旅游的新地标,他们的汇演也在外国游客心中赋予了鸟巢新的文化意义与和平色彩,这一切也是我们在常规旅游宣介活动中收获不到的意外惊喜。再以中华文化传播课程为例,司徒雷登和“中国孤儿的母亲”艾伟德,两人都精通汉语,热爱中国文化,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都选择了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立场,同中国人民共同反抗侵略暴行,一个被日军拘捕,一个被日军通缉,他们都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是留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榜样。杭州是司徒雷登魂牵梦绕的故乡,山西阳城是艾伟德女士救助中国孤儿的热血之地,留学生在深入了解了文化知识后,他们的燕园之行、杭州之旅与山西之游就非一般外国游客能比,他们会将自己的文化感受和情感体验更有效地传播出去。这两个实例启示我们,要重新整合我们的文化教育资源与文化实践重点,利用传统课堂、中国的优秀人文故事,有的放矢地引导和诠释出新的文化旅游项目,这不仅是为来华留学生打造文化旅游生态,也是为了迎接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高潮,更是为了迎接旅游市场、文化市场、国际教育市场交融共赢的高潮而应采取的积极行动。

  对留学生的旅游消费调查发现,国际学生有对中国文化进行探索式旅游的需求,他们需要亲身实景地体验,并把这些旅行所见所感上升到文化心智的认同层面,旅行中的“文化边际域”在深度文化探索中被打破。很多在中国默默无闻的留学生依靠摄制中国文化体验的短视频或担当网络旅游主播,一跃成为在其国内颇有名气的网红。我们不仅要把中国的好故事讲给他们,更要他们跟我们共同来讲述中国的故事给世界听。来自马里的留学生迪亚罗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正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商务汉语,课余时间在学院的支持下做起了电子商务平台,主要为非洲商家提供中国商务旅游方面的信息,促成中非民间经贸合作的同时,也分享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商务信息;也曾在北京二外留学过的Marouane是摩洛哥的当地导游,携程网和地道的汉语使他成为中摩文化交流的“旅游英杰”;奥地利留学生欧朦熙是北京二外旅游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曾是多档中国电视节目的外籍主持人,在中国高校拥有众多粉丝,回国后仍要立志做中国旅游推广工作。这些正在或未来将要从事中国文化旅游的国际学生,他们在中国的留学经历使他们打破了宗教、民族和语言障碍的藩篱,在国际旅游市场中正发挥着民间交往的巨大作用。

  三、高校和文化旅游部门的联动将起到关键作用

  无论是政府间合作还是民间交往,都需要文化旅游管理部门与高校有效联动,才能在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旅游这一蓝海中建立新的高地和文化乐园,高校的文化教育引领作用要在这场文化建设的高潮中突显出来。以北京为例,北京文化旅游优势明显、资源丰富,有些项目无需刻意宣讲,只需共建共享,因为北京文化的内涵并不只属于北京,而是中国文化、中国气象在首都“四个中心”定位建设中的凝结体现,但是对在京留学生而言,我们尚缺乏专门面向他们的文化旅游产品,如“当一天北京人”等类似文化体验活动就是很好的文化旅游创意,但是对时间更充裕的留学生,可以搞得更丰富一些。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深居首都剧场院内,国内的游客都不甚知晓,何况外国留学生?但是只要在京高校组织留学生做一次小小的中国戏剧明星探寻的文化作业,就会有立竿见影之效;宋庆龄、老舍、郭沫若等名人故居相距并不远,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引导的介入,留学生们就会在南锣鼓巷拥挤的人潮中止步不前。如何使他们从三里屯酒吧夜生活向寻访名人故居过渡,从五道口、望京的日常文化娱乐消费向新生的京味儿文化旅游提升,从各大高校的国际文化节的表演向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汇演升华,这不仅仅是一条条旅游路线的规划,更是促成留学生在旅游中传播中国主流文化的有效路径。

  从建设全新的经典文旅平台到搭建新的无景点文化旅游平台,需要高校和文旅部门的合作,需要充分发挥来华留学生的积极创新能力,需要政策支持下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各级文旅部门、各地高校要利用优秀文化守护者、传统文化继承者、传播话语权拥有者的多重身份,利用文化旅游,使日益增长的来华留学生群体在文化旅游的文明共享中,成为中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力量。

  (注:本文为2018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在京留学生成为中华文化传播主体的路径研究”[18JDJYB011]的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作者:于淼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