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政策建议
时间:2019年07月17日信息来源: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在这一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新时期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是 :围绕“以人为本、健康优先”的发展理念,将健康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培育和完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管理、人才培训、科技创新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使之成为最具潜力的幸福产业。

  推动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身心健康是幸福之源泉,健康服务业正在成为最具潜力的幸福产业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其实胜过其他幸福,我们可以说一个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健康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目的;我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健康是生命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健康是生命力的源泉,是生活质量的基础,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健康,则生趣索然,效率锐减,生命因此暗淡。只有保持健康,生命才会光彩夺目,生活才会幸福。

  近些年,在经济学界和实际部门,“幸福”这一词汇出现得日益频繁。幸福已经成为国民生产总值之外衡量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数之一。生活的意义不只是金钱,更应该包括幸福快乐的生活感知。如何寻找幸福,如何建设幸福产业,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发表致辞时首次提出把“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作为五大幸福产业。同年,国办发〔2016〕8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幸福产业,要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在这个文件中,健康产业被认定为幸福产业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其地位之高前所未有。因此,健康是人人所需,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健康服务业关系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是所有幸福之源泉。

  (二)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是践行国家战略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健康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1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制定、实施《“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这“一纲要、两规划”标志着“健康中国”建设从指导思想到发展战略、从纲领到行动的国家战略基本形成。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针对“扎实有效放宽行业准入”和“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作了明确指示。该《意见》对医疗PPP模式给予肯定,无疑为社会资本进入健康产业注入了一阵强心剂,将有助于社会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接触到更多优质的医疗健康资源。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用了大量篇幅阐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详细阐释了“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重要方略,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创造了积极的政策环境,给予了战略指导。

  (三)健康服务业的产业带动力强,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提升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对健康服务业做了明确界定,即健康服务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健康服务业是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是融“医、药、养、游”为一体的关联性、融合性、渗透性较强的产业,具有极强的产业带动力。

  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中指出,健康产业将是引发全球财富创造浪潮的第五波明星产业。部分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由于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程度,健康产业在世界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呈现持续增加态势,成为信息产业后又一个规模最大的新兴行业。健康产业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行业周期性较弱,应对经济变化的能力较强。因此,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期,健康产业的高速发展成为最具吸引力的产业风景线。

  推动我国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以全科医生为枢纽的分级诊疗体系、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城乡统一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与国际接轨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这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医疗服务体系。以强基层为重点,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推动医疗卫生资源自上而下流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的职业吸引力和服务能力。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

  (二)大力提升医药科技创新能力

  1. 加大重大创新药物投入。以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为重点,围绕新药研发的核心关键技术,提高新药创新水平,提升我国创新药物的国际竞争力。

  2. 推动高端医疗器械跨越发展。突出解决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严重依赖进口、核心部件国产化程度低的问题,重点加强数字诊疗装备、体外诊断产品、高值耗材等重大产品攻关,协同推进检测与计量技术提升、标准体系建设、示范应用推广等工作,推动产业整体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

  3. 积极开发新型诊疗服务。围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罕见病等,重点攻克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肿瘤免疫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建立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等精准化的应用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系统, 推动医学诊疗模式变革。

  (三)支持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

  1. 加快发展健康管理服务。引导体检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开展连锁经营,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完善发展心理健康服务, 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咨询机构。

  2. 完善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协同合作,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鼓励发展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人照料服务,建立完善健康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

  3. 发展健康文化旅游。支持健康知识传播机构发展,建设一批健康文化和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培育健康文化和旅游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

  (四)推动智慧健康服务发展

  1. 完善健康大数据建设。制定相关信息数据标准,加强医院、医疗保障等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和网络设施,尽快实现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信息的共享。促进健康大数据开放与共享,建设健康领域云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统一的健康服务入口。

  2. 大力推广远程医疗。主要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影响诊断、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指导、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等领域。

  3.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围绕健康风险监测、疾病预测预警、疾病诊疗与康复等环节,推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辅助诊断、临床决策及辅助治疗方面的应用,提高医疗大数据资源开发应用水平,缓解医疗资源供给难题,改善供给质量。

  (五)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

  1. 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建立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突出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向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2. 规范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加快制定并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和标准,形成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

  3. 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发展,各地根据康复服务资源配置需求,设立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疗养院。建立中医医院与社区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 提升社区康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标准及规范。

  4. 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鼓励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推动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和医疗契约服务关系, 开展上门诊视、健康体检、保健咨询等服务。

  5. 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创作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培育知名品牌和企业,逐步形成中医药文化产业链。积极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路线和旅游商品,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城镇、度假区、文化街、主题酒店,形成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

  (六)扩大健康服务对外开放

  1. 提高医疗机构对外开放水平。放宽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准入限制,部分下放外国医师在中国就医注册的审批权限,简化诊所审批程序。鼓励并支持外国资本以独资或合资的方式投资医院、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母婴照料、心理健康等保健服务领域,积极引进专业医学人才、先进医疗技术、成熟管理经验和优秀经营模式,大力提升我国健康服务产业对外开放水平。

  2. 大力发展医疗和健康服务贸易。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健康产业国际合作与宣传推介,支持包括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开展面向国际市场和高收入人群的医疗和健康服务贸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疗和健康服务贸易机构及健康旅游目的地。

  3.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建设一批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和示范区。发挥中医药服务贸易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拓宽海外市场推广渠道,树立中医药服务国际品牌。鼓励发展中医药国际教育服务,吸引更多海外留学生来华学习。

  (七)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鼓励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推进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城乡居民大病医保,积极参与医保控费 ;推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流和共享,实现居民医疗费用直接理赔支付。积极开发长期护理商业险以及与健康管理、养老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执业保险。

  (八)支持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鼓励发展一批国际化、特色化、高水平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深入专科细分领域,投资建立品牌化专科医疗集团,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支持公办、民办医疗机构联动发展,允许公立医院根据规划和需求,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双方在人才、管理、技术等方面建立协议合作关系。

  作者: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颖熙,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原文刊载于《新经济导刊》2019年第1期

(作者:夏杰长 张颖熙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