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推进文旅融合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时间:2019年07月26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对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对各类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态产业。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端,多元地貌和多样气候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留下了长城、大运河等灿烂文化遗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是增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有助于更好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寄托。文化和旅游活动是保护、传承、体验、创新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在文旅融合发展进程中,内涵与载体融合,价值与体验融合,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和旅游者的移动性结合,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深化中华文化的多元深度体验、传播中华文化价值与魅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文旅融合可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本质上是对民族文化产生出一种如故乡与家园般的认同。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积累和沉淀,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之源和文化之魂。我国地域辽阔,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丰富多彩。通过文旅融合,可以不断推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传承、创新与转化,也可以极大地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文化交流和旅游体验,以此来推动我国不同民族、地域文化之间交流和交融,激发起旅游者对中华文化和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在文化和旅游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培育国民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文旅融合可以深化中华文化的多元深度体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和旅游体验已经逐渐从表层的感观体验、愉悦体验深化为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认同体验。中华文化富含深刻内涵,是跨越时空和民族的情感纽带。古代文人墨客在吟咏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便深深寄托了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和家国情怀,是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深度体验的精华。如“风吹草低见牛羊”“小桥流水人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凝聚着中华文化基因。

  在文旅融合发展进程中,要注重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的高度凝练和精准表达,也要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通过文化旅游的符号化、景观化、体验化、参与化和市场化进行生动再现,加深旅游者对不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的情感互动与共鸣,形成具有较深层次内涵的情感体验和认同体验,以此不断深化不同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情感联结与认同,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文旅融合可以传播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与魅力。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体系中所展现出来的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也是吸引全世界游客来中国旅游、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根本驱动力。

  2017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致贺词,其中指出“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同时指出“中国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壮美山川、多样风情,我们热情欢迎各国旅游者来华观光度假”。

  随着我国出入境旅游快速发展,大量中国人走出国门,日益成为传递中华文化的使者,大量外国人来华体验中华文化。旅游正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重要方式。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中,在文旅融合发展进程中,要不断突出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之林中所展现的独特价值与魅力,使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断传承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作者:钟晟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