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摆脱“门票依赖症”让景区回归公共属性
时间:2019年08月23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近日,河南省发改委制定《关于进一步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降低偏高景区门票价格和配套服务价格,降价幅度原则上为20%至30%”“不得强制购买通票、联票”等措施。

  按照《意见》要求,此轮降价将重点降低偏高的景区门票价格和配套服务价格,其中配套服务价格包括交通车(含区间车、观光车等)、停车、缆车、游船等服务收费。除单项价格偏高的景区外,景区门票和配套服务综合价格超过200元、往返交通费用超过40元的景区也被纳入降价范围。

  笔者认为,景区景点降低门票价格,既符合大众旅游时代公众的普遍心理期待,也符合旅游经济内在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景区摆脱“门票依赖症”,朝着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目前,“景区乱涨价”“门票依赖症”等现象仍是一些地方的顽症。此前,国内5A级旅游景区中,门票价格大多超过百元,有的甚至超过300元。过高的“门槛”把不少民众挡在景区大门外。

  尽管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但很多景区在3年后纷纷提高门票价格,把以前没有涨价带来的“损失”补回来。可以说,门票涨价、服务缩水已经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障碍之一。如果旅游经济完全变成了“门票经济”,那么被关在门票围墙内的景点就会像笼中之鸟,失去活力也失去吸引力。

  当然,也要看到,门票降价甚至免费之后,相关景区等于切掉了一大块收入。成本没降门票价格先降,这就倒逼景区拓展服务性产品内容,增加服务性盈利点,不能再将门票作为主要收入。短期看,景区门票降价或免费开放会影响景区收入,但从长远来看,却能大幅增加游客数量,刺激当地消费,促进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近年来,杭州西湖、南京中山陵等地多个景区先后免费开放,旅游经济效益不降反升,就是最好的证明。

  旅游经济必须从“门票依赖症”的窠臼中突围出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看,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公园等是全民所有公共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建设的国有景区应充分体现社会效益,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完善门票价格管理,就是要扭转一些景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重开发、轻保护,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局面,逐步向更加注重社会属性、生态属性转变,回归公共资源景区的本质。

(作者:程汉鹏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