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优化产品服务 让旅游消费扶贫更可持续
时间:2019年12月13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旅游消费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方式,在精准脱贫进入最后的攻坚期,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通过旅游扶贫打造形成了一大批乡村旅游景区、特色村寨以及大量乡土旅游商品、文创产品的背景下,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消费贫困地区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对于巩固旅游扶贫成效、促进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保障贫困群众获得稳定旅游收益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对贫困地区而言,推进旅游消费首要意义在于解决贫困地区旅游产品与服务“谁来消费”的问题,以达到为贫困地区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目的。从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文化和旅游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发出的《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费扶贫的倡议》,以及去年以来山西、安徽、宁夏、青海等地制定的开展消费扶贫促进精准脱贫实施意见、工作方案,都把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到贫困地区旅游、推进旅游带动促销等作为重要内容。推进旅游消费已经成为关乎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最终成效与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本质上看,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贫困地区旅游消费,实际上是依靠外来动力扩大对贫困地区旅游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而需求的核心在于有消费能力的客源。实践证明,能否形成持续的稳定客源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从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来看,如何把消费扶贫带来的动员式献爱心型客源转化为常态的产业型客源,如何利用游客的规模效益和评价作用推进贫困地区旅游产品与服务提档升级,是当前贫困地区在开展旅游消费扶贫时需要积极思考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贫困地区在关注旅游消费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围绕客源这一核心要素,充分利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在供给端积极回应旅游消费带来的需求端变化,不断巩固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成效。

  一是注重对客源结构的分析和优化。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旅游消费扶贫,必然会在短时间内给贫困地区带来数量可观的游客规模。客源的价值不仅在于总量,更在于结构。贫困地区在关注游客总量增长的同时,还需要对游客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摸清本地游客、来自对口帮扶地区或系统的游客以及其他类型游客的比例,了解各类游客出游目的与消费偏好,为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开展定向宣传营销提供方向。

  二是重视游客满意度评价工作。增强游客满意度,提高游客重游率,事关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获得旅游收益的可持续性。贫困地区在下大力气做好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保护、安全放心旅游消费环境打造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游客满意度评价,通过调查问卷、随机访谈、畅通反馈渠道等方式,全面收集整理游客意见建议,找出短板和不足,运用市场需求的倒逼机制,推进旅游产品与服务提档升级。

  三是注重把产品销售与品牌打造相结合。旅游产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旅游品牌能够对游客产生持续吸引,从而较容易形成稳定的客源市场。因此,贫困地区在做好做优做精具体旅游产品、旅游项目的同时,还应立足全域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和推广,注重点线面结合,对当地旅游产品与服务进行有效整合和品牌化提升,注重培育能够引发游客情感共鸣、出游冲动的旅游品牌。如福建省宁德市下党乡大力培育“清新福建·难忘下党”特色旅游品牌,把特色农家乐、民宿、特色农产品等进行品牌化包装打造,2018年接待游客17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66元,带动10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品牌活力。

  综上,大力推进全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旅游消费,是巩固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成效,推动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实现贫困群众获得稳定旅游收益的有效保障。贫困地区不仅仅要关注如何有效承接旅游消费做大游客总量,更要做好游客结构分析和满意度评价,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完善和优化当地旅游产品与服务,打造符合市场需求、游客需要的特色旅游品牌,让旅游消费更好地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作者:银元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