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从“危”与“机”的转换中抢抓机遇 引导武汉文旅产业自我恢复与创新发展
时间:2020年03月27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重创了整个旅游行业,武汉市作为疫情严重地区又是九省通衢之城,旅游业重振危机四伏。

  从形象层面上来看,武汉市旅游业正面临形象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市原有的城市形象受到影响,还导致了部分人,尤其是国际层面对于武汉城市形象的误解。安全、可靠的城市形象是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时优先的考虑因素,此次疫情将制约武汉市疫后旅游业的复苏与发展。

  从市场层面上来看,武汉市旅游业正面临市场危机。人口的聚集与流动是旅游产业运行的前提,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人群的“强制封锁”,不仅导致游客集中退款,旅游业全面停工,而且旅游企业在无收入来源的同时,还承担着房租、水电燃气等固定费用的支出,以致部分中小型旅游企业面临着破产危机。此外,由于疫情所造成的恐慌心理需要一定时间缓解,短期内游客到汉旅行的意愿降低,这将对武汉旅游业产生更大的冲击,旅游市场形势严峻可见一斑。

  从管控层面上来看,武汉市旅游业正面临潜在的管控危机。随着疫情逐渐向好,各行各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复工复产。当前,一些省份如江西、湖南、四川、浙江等已制订了有序开放旅游景区的方案,陆续恢复旅游业的发展。武汉作为主要疫区,旅游恢复开放不仅需要进行全面评估,而且还需要制订妥善的开放方案。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这对于疫后武汉旅游业的人流管控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虽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武汉旅游业深陷危机,但有“危险”就有“机遇”,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化危转机”,率先抢抓机遇,对于疫后武汉市旅游业的短期复苏与长期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观点,现提出具体建议:

  第一,着力化解形象危机,让武汉去“污名化”。

  1.加强政府之间联系交流,积极重塑武汉国际形象。“为协助武汉加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作为武汉友好城市的日本大分市向武汉市捐赠3万只口罩”,这则新闻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同时,许多国际友邦友人的帮助感动了无数国人。疫情结束后,武汉市要依托国际姊妹城市、友好城市积极进行“以点带面”的城市推广,并针对外国友人开展一系列旅游推介活动和优惠活动,加强国际间沟通联系,树立感恩、友好、活力的新形象,真正做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2.充分保留利用抗“疫”资源,讲好武汉“英雄之城”故事。疫情结束后,可以以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原址为中心,整合人员、设施设备以及技术资源,由湖北省卫生部门向国家申报建设湖北省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以期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提供强有力的卫生防疫保障。同时,由武汉市文旅部门牵头,将其中部分区域改建成为纪念馆,以公共卫生安全为主题,通过原貌展示、新闻视频图片展示等形式,辅以多媒体互动设施建设,并邀请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志愿者、医护人员等亲历人员前来为参观者讲述他们的抗“疫”故事。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医院原有的基础设施资源,全力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积极与学校合作,开展卫生安全知识科普课堂。从情与理两方面着手,让警钟长鸣。此外,还可以将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研学基地与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旅游景点整合在一起,丰富武汉“英雄之城”的故事内涵。

  3.支持抗“疫”影视文学发展,加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武汉市在抗“疫”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许多故事在社交网络上也广为流传,引起巨大反响。武汉市政府相关部门机构可以鼓励开展抗“疫”故事的挖掘和再创作,以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小说、广播剧等形式呈现,并通过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等渠道进行传播,展现大灾大难面前人性的善与恶、悲与欢、情与法、公与私的故事,继续引导积极正面的讨论热度,展现武汉坚韧的市民形象和不屈的城市精神,进而吸引更广泛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4.推广食品安全街区品牌,重建消费者的信任感。利用危机,在疫情结束后,从食品健康和美食入手,在全市范围内鼓励创建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区,并积极推广示范街区品牌,如户部巷、吉庆街、雪松路美食街、江汉路步行街等。同时,邀请网红旅游达人或者综艺节目团队来武汉体验、拍摄,向大众展现正宗的美食文化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重建消费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推动城市旅游发展。

  5.政企联合推出旅游奖励,致敬感恩抗“疫”人员的付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无数医务工作者、志愿者等不顾危险、辛劳,毅然驰援武汉,站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了感谢他们的无私付出,建议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与相关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合作,针对医护工作者等抗击疫情有功人员推出相关旅游奖励,如武汉电子旅游一卡通,凭卡免费参观相关景点,获得酒店住房优惠、餐饮美食优惠以及旅游交通优惠等。

  第二,增强企业和游客信心,沉着应对市场危机,化“冲击影响”为“转型动力”。

  1.加大旅游企业奖励支持,助力行业发展信心恢复。加大对有贡献的旅游企业的奖励支持,研究制订相关政策,如《2020年武汉市旅游市场营销奖励实施方案》等,对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和旅游市场恢复中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持,并及时将相关奖励资金拨付到位。

  2.积极盘活资源、拉动内需,重新激发旅游市场活力。疫情结束后,短时间内外地游客将对赴武汉旅游持观望态度。同时,由于疫情防控期间市内绝大部分企业停产停工、学校全面停课,以致疫情过后可能会出现周末以及假期压缩的情况,短期内市民休闲时间将受到影响。基于此,建议针对武汉市民推出一批一日游、周边游、乡村游、亲情游等线路和产品,并与推动农民就业、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及时盘活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拉动内需,重新激发武汉旅游市场活力。

  3.依托武汉现有的旅游资源,培育疫情后旅游新热点。经此一“疫”,将会引发越来越多国民对自身生命健康状况的关注以及生活理念的变化,康养旅游、医疗旅游、运动旅游将成为疫情过后旅游业发展新热点。武汉市可依托“军运会”场馆设施等资源发展运动游,发挥东湖、木兰云雾山等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优势发展康养旅游,同时,可聚合武汉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康养小镇。

  4.顺应灾后行业发展趋势,引导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此次疫情的暴发,给武汉文旅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改革调整的契机。面对文旅行业的“洗牌”,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和科学的管理协调。首先,政府应该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为文旅产业的投融资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加大对文旅产业的资金投入,最后努力提升文旅环境和服务能力,争取实现武汉文旅产业转危为机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完善旅游治理体系,加紧防范管控危机,化“潜在困难”为“发展优势”。

  1.实事求是制订开放方案,渐进有序地恢复旅游活动。疫情结束之后,短期之内,武汉市文旅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开放旅游业,既能保证游客体验的舒适度,又能尽量减少各大旅游企业的损失。就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武汉作为疫情重灾区,为确保本地与外来游客的身心安全,应当在疫情评估完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分别制订并实施《疫后恢复期的游客行为准则》与《旅游景区逐步开放方案》,避免恢复初期因游客大幅流动和聚集造成的社会恐慌。而在此过程中,可继续对部分旅游企业进行一定的扶持,全方位保证武汉旅游业的逐步复苏。

  2.加速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实时掌握旅游动态格局。旅游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人口流动频繁,而这种频繁移动正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路径。因此,对游客进行实时的行动与健康监控(如体温测量)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避免一些传染病的进一步传播,而且还能为游客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因此,在未来的旅游规划之中,应当更快推进智慧旅游的建设,并重视对游客身体健康数据的收集,以确保游客在旅行过程中的生命安全,让武汉真正成为一个实现旅游安全的大城市。

  3.建立旅游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城市旅游服务质量。作为交通要道,武汉市每年的人口流量巨大,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极其必要。从人口流动来看,以观光为目的的人口流动占主要部分,但人们的旅游行为不仅是观光旅游,还包括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短期教育(培训),或因公务、商务等为目的出行。既是如此,武汉市政府可借此次疫情,以文旅部门牵头,与交通、医疗、卫健委等部门共同建立一套以预防管理为主的旅游公共卫生体系,从源头上杜绝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对于旅游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也需要重视应对机制的建立。鉴于此,文旅部门应完善防疫应对机制并加大对旅游危机应对演练的重视,联合相关部门每年定期举办实战演练,确保旅游公共卫生危机再次出现时能够充分应对。

  (邓爱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

(作者:邓爱民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