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国际酒店品牌到了自我更新的关键时刻
时间:2020年07月09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最近,不断有媒体报道国际酒店品牌撤牌的消息,是主动撤牌还是被撤牌,是因为疫情还是别的原因?对此,业内议论纷纷,观点各异,投资方和品牌方也都在寻求维护自身利益的途径和方案。作为改革开放后酒店行业发展的亲历者,笔者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回顾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的40年,笔者认为,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40年。特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借改革开放之窗口,在各地只有一些传统的小旅馆、招待所,且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的情况下,酒店行业积极引进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高端品牌,聘用国际酒店品牌的管理团队。这些大胆的举措,推动我国住宿业以较快的速度走上现代化经营管理之路。同时,各大学院纷纷开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加上国际品牌职业经理人的传帮带,我国培养出了不少高端酒店职业经理人。第二,酒店行业发展初期,因为缺乏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所引进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多采用全权委托管理模式,投资方对于管理方提取费用应与业绩挂钩的意识并不强烈。第三,21世纪初期,房地产开发十分火爆,国际酒店品牌的溢价作用被地产商发现,大型地产必有国际品牌酒店的现象遍地开花,“被捆绑”的各个国际酒店品牌在全球的发展中,数中国成绩最佳。第四,被房地产“捆绑”的国际酒店品牌,为了满足资本市场的需求,不顾后期营运团队的脱节以及所在城市客源市场的消费水平,一味扩大拓展力度。所推广的品牌也从高端转推中端,模式也从全权委托管理转向特许加盟,看上去,中国酒店市场继续看好。

  应该说,酒店行业发展进程中的这四个特色,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同样,40年来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和品牌为我国住宿业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引领作用也不能抹杀。

  如今的“撤牌”现象,应该也和上述四个特色有关。作为轻资产的国际酒店品牌管理集团,在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哪怕收费骤减,也不会愿意放弃市场而“撤牌”的,因而,撤牌多数是被动的。

  目前,国际上著名的酒店管理集团多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地区。这些酒店管理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国际上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系统,他们中的大多数坚持原则、保持管理和服务的品质,给中国的酒店业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而目前一些酒店品牌被“撤牌”的原因,主要是多年积累的和投资方的利益冲突集中在疫情期间暴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酒店管理集团放弃原则一味逐利,导致人力资源和拓展速度严重脱节,严重影响了酒店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二,在市场客源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一些酒店管理集团产品和服务流程改变滞后,和目标客户及在地文化的脱节,严重影响了酒店营业收入与利润。

  第三,在互联网发达的当下,更多的目标消费者优先选择通过国内的OTA和预订网络订房,一些国际酒店集团的GDS引客系统作用骤减。

  第四,目前,不以获利为基础的委托管理合同条款,令投资方难以接受,而多数品牌方的获利能力与签约时的承诺相去甚远。

  第五,进入中国市场后,一些国际酒店集团收购并购频繁,迅速从最初的单一品牌扩大到多个品牌,然而,后期的整合乏力,派出的管理团队不是原品牌的“嫡系部队”,多为“杂牌军”,导致品牌DNA弱化,无法体现原品牌的价值。

  总之,国际酒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无限扩张,是为了自身利益的保证,而目前的“被撤牌”则是投资方对自身利益的保证。国际酒店品牌的管理方确实到了自我更新改变的关键时刻,因为当下中国投资方对于品牌的需求已经不是40年前的需求了。中国住宿业的品类已基本齐全,在商业行为中,如何把握好一个合理的“度”,是所有参与者必须要考虑的,国际酒店品牌也不例外。

(作者:袁学娅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