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时间:2020年07月15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草案》第四章对乡村振兴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遗产保护以及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乡村文化传承内容进行专章论述。《草案》首次将文化传承以法律条文形式写入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这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以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增强竞争力实现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承背后的资源保护、开发以及产业发展,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草案》将文化传承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对于以法律手段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草案》提出,“各级政府应当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助于补齐乡村文化短板,开展乡村公共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农民幸福感。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是乡村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依托,受乡村经济发展程度影响,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直落后于城市,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从全国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场次看,2018年农村演出178.8万场次,仅占当年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场次的5.7%,农村文化演出活动远远落后于农民群众追求更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因此,《草案》的公布,有助于借助法律手段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的健全和完善,推动乡村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优化农村公共文化环境,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草案》提出,“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传承和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以法律形式推动各地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资源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明的记录者和传承者,是乡村宝贵的文化资源。《草案》的公布,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之上,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和市场消费需求,对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乡村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和发展能力,进一步丰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草案》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助于以法律形式保障文化村落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破坏。同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乡村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基础和产业发展载体。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在保护好传统村落的前提下,让文化村落焕发新的生机,在带动乡村居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能将传统村落及其所代表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更好的传播。

  《草案》还提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法律条文,有助于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并以文化和旅游产业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督促各地政府加大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吸引多种力量共同参与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以及农业、住宿业、手工业、商业、餐饮业、交通业等关联产业发展。

  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在规划引领的前提下,加速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和协同发展效应。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产业融合效应,推动文化和旅游、手工业、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吴丽云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