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新闻资讯
省级乡村工匠名师谢建东:斫制一床好琴 奉献一生技艺
时间:2024年04月18日信息来源:闽南日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着数千年历史,被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如今,在漳州有一群斫琴人,正致力于斫琴技艺的传承和古琴文化的传播。近日,记者来到长泰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的龙人古琴文化村,探访该村创始人、斫琴行家谢建东。他于日前获得了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称号。

结 缘

谢建东今年60岁,从事此项技艺已有近30年。他说:“与古琴结缘,还得从小时候说起,因为一次偶然,听到古琴的声音,我便喜欢上它的音色,而后逐渐沉迷其中。”因爱而学,又因学而制作。他在学习古琴弹奏期间,萌生了斫制古琴的兴趣。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谢建东便全身心投入到斫制古琴这项事业当中。当时,古琴是一种非常小众的乐器,为了得到一床好琴,他辗转全国多地,寻得多床好琴,但总感觉还是有些不足。“以前的古琴,稳定性差,受温度变化,容易出现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谢建东表示,他在斫制古琴的同时,与国内许多斫琴大师进行沟通求教,在一次次的交流学习,以及自身的不断探索,他逐步掌握了制作古琴的精髓。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斫制出一床好琴,谢建东翻阅了大量典籍。一旦有所心得,他便隐匿于村中专心斫琴,不与人打交道,只与家人和极少数朋友联系。

匠 心

古琴的琴声古朴、幽雅,让人心旷神怡,但古琴的制作却繁杂、费时,让人心神俱累。他说,一床古琴的斫制流程包括12个环节、数百道工序:选材、定型、琴面、槽腹、合琴、灰胎、打磨、定徽、安足、面漆、上弦等。而要完成这些工序,需要七年时间。

“斫琴首重选材,桐木和杉木的木质松透,有利于声音的共振。”谢建东说,不是有了好木材,就能成为古琴的用料了。这期间,他要用4年时间,对材质进行稳定性研究处理,以确保斫制的古琴不变形、不开裂。

“制作古琴的核心步骤便是‘槽腹’工序,它直接决定一床古琴音色的好坏。”谢建东解释道,其实“槽腹”工序并没有绝对标准,需要根据不同的面板材料,设计相应的结构,之后再配以合适的底板,这样才能确保琴声的纯正。

“古时候,古琴的琴弦用的是丝弦,丝弦声音古朴,但在演奏到滑音的时候噪声很大。”对于琴弦,谢建东认为无论是古代的丝弦,还是现代的钢弦,都无法满足古琴的最高标准。为此,他研发了一种全新的琴弦,命名为“龙人冰弦”。他说,当将“龙人冰弦”固定后,一床精妙的古琴就制作完成了。

成 果

经过近30年的斫制研究,谢建东在古琴领域的技艺受到多方认可。他于2014年被评为漳州市非遗项目古琴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被评为福建省非遗项目古琴制作技艺(长泰)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2023年被评为福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等。

此外,其作品也被中外藏馆收藏。“大漆琴、桌、凳作品在2015年被省美术馆收藏;两床古琴作品在2019年被俄罗斯古斯里琴与中国古琴博物馆收藏;2022年,仲尼式‘百世龙琴’等三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收藏。”龙人古琴文化村办公室主任黄志禄说。

“当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好时代,古琴文化必将被不断发扬光大。”谢建东说,古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文化的载体。斫琴技艺作为古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热切期待得到永世流传。“这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古琴文化人才的培养,努力奉献一生的技艺。”

据悉,龙人古琴文化村先后与闽南师范大学、台湾明道大学等20多所高校互设古琴教育人才基地,并在厦门、漳州等地市的8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了推广活动。

(作者:记者 李润  编辑:admin)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