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手致力打造休闲农业,并设立了上百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而一些大型休闲农场,表面上看,由于各级政府的支持,不断提升软硬件设备,俨然成为市场主流,但是这种现代农业对于管理者的要求极高,而大陆很多地方往往都是一部分农民在经营,缺乏经验,更不用说具备管理水平,服务层次。鉴于此,本文研析了大量的台湾休闲农庄案例,总结提炼出以下七个成功关键点:
一、注重生态,着眼长远。
台湾休闲农庄,有不少建设的最初目的,是在乡村为自己营造一个能够亲近自然、亲近田野,远离俗世烦扰、远离现代都市生活的宁静港湾,因此他们在农庄建设过程中,不是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将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生态功能的恢复放在第一位。他们常常花费数年功夫,把很多钱投资到改善环境上。在种植或养殖生产过程中,他们基本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有的甚至农家肥也不使用。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就是靠逐年恢复、改善、培肥地力。其目的一是确保所处生态环境不受外来化学污染,二是确保自己的产品质量原汁原味,营养、安全、健康。这种农庄经营模式,与内地很多急功近利的投资者心态相比,有着很大不同,因此他们的经营理念,也常常不被外人所理解。但从长远看,这种生态农庄极具生命力。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几乎触及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就是在一些偏远山区也不例外。当越来越多的环境被污染、生态被破坏,当人们很难再找到不被污染、不被破坏的生态居住环境后,这种苦心经营的生态农庄就会显得弥足珍贵,越来越多的人就会对其感到向往,进而前去游玩、观赏、放松、体验。因此台湾的很多休闲农庄,建园的初衷虽然是为了“悦己”,不是为了赚钱,但经过多年经营后,不少最终成了“悦人”的场所,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二、定位准确,主题鲜明。
台湾休闲农庄主题鲜明、个性突出,这些主题包括水果采摘、竹、香草、茶叶、名花异草观赏、昆虫收藏、奶羊、奶牛、螃蟹、鳄鱼、鸵鸟等体验,创新不断,使游客始终充满新奇感。
比如台湾宜兰大同乡的“不老部落”,由重回故土的7户泰雅族原住民创建。该农庄的最大特色就是师法自然、回归自然。庄园的房屋都是用木头、茅草等自然材料搭建,与当地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住在庄园的人们坚持沿袭人与自然的古老法则耕种、纺织、狩猎,依自然农法种植作物、照顾动物,依从大自然的秩序自给自足。庄园提供的食材,都是完全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的有机食材,很多采摘后不用清洗就可直接食用,非常新鲜、地道,但每一道菜肴的制作却独具匠心,极为精致、时尚,富有特色。经过多年经营,目前不老部落是台湾原住民对外观光发展中最受好评的部落之一,吸引了世界上众多游客关注。但为了保护庄园的生态环境,不老部落严格控制每天观光人员数量。游客们在庄园中虽然只能停留短短的数小时,但却可尽情地品米酒、啖美食,欢歌笑语,享受大自然,完全抛弃俗世的烦恼,进入“不老”的境界。桃园观音乡的“青林农场”,一年四季都栽种着向日葵,且免费开放参观,还有专门种植食虫植物的“波的农场”,种有猪笼草、捕蝇草、毛毯苔、瓶子草等。很多农庄一看名字,就知道农庄的特色,如以香草为主的“熏之园”,以奶牛为主的“飞牛牧场”,以兰花为主的“宾朗蝴蝶兰观光农园”,“花开了农场”则栽植了大量珍贵的树林与奇花异草。
三、因地制宜,不断创新。
台湾的休闲农庄,在建设过程中不少汲取了老子的道教思想,特别注意发现、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和本土历史文化,讲究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师法自然,道法自然,而不是墨守成规,复制照搬,更不是依靠人力或者机械的力量去改造自然。头城农场的传统项目叶拓T恤,不断有新的图案推出,时常有新意,固定的客源可以不断反复前来消费。金勇DIY农场每年都会增加新的番茄品种,将来自各国的西红柿组合在一起的“联合国西红柿礼盒”,让游客在一个礼盒中就可以品尝到来自各国、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多种口味的西红柿。桃米村在地震废墟上建了一个人工湖,在湖边立起几个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上面立一根桅杆,人站船上,能够体验地震的摇晃感觉,并将小船名之为“摇晃的记忆”。
四、深度体验,其乐融融。
台湾休闲农庄都设有可供多人同乐的设施,例如烤肉区、采果区、游戏区,农耕体验区等。有的还设有充满台湾农村乐趣的烘烤区,提供游客享受土窑烤地瓜、烤土窑鸡的乐趣;有的不定期举办农业有关的教育活动、趣味比赛;有的提供与场内动物接触的机会,游客可以借喂养小牛、挤牛奶、喝生奶的过程,体会牧场农家的生活。
五、寓教于乐,广受欢迎。
休闲农庄不仅是休闲娱乐,游玩,且是实践、学习的好场所,农庒平时主要接待学校师生,用作毕业旅行或户外教学,周末则以吸引全家度假的客人为主,天天都有生意做。“台一生态教育农园”精心设计了插花生活馆、才艺教室、亲子戏水区、花卉迷宫、浪漫小屋、蝴蝶甲虫生态馆等不同区域,游客可依序参观。有的农庄还经常举办与农业有关的知识讲座、趣味比赛,许多学校将这些农庄作为户外教学场所,还有不少家庭周末专门到农庄度假。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避开城市的喧嚣,充分地放松身心、亲近自然,尽情地游玩、休闲、娱乐,还可学到不少在城市里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因而很受欢迎。
六、就地取材,点石成金。
台湾休闲农庄特别善于发现和挖掘本土历史文化与当地特色资源,如草织、藤编、雕刻、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通过新奇创意,包装打造出特色品牌。
七、布局合理,农旅互动。
台湾休闲农庄布局合理,大多数都分布在旅游线路上,每个景区景点都能与旅游结合起来,这就有了客源的保证。板块化、区域化整合,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效。例如苗栗县南庄乡休闲民宿区,拥有近80家乡村民宿,依托这些民宿,乡里将具有百年历史的桂花小巷开发成特色旅游街,带动了客家特色餐饮、特色风味小吃、特色手工艺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游客来到这里之后,在体验不同的农家风貌的同时能够比较全方位地感受具有当地特色的客家文化。
除以上七个成功关键点外,台湾的休闲农庄在差异发展,周到服务,政府扶持、民间拉动,网络营销、宣传推介,示范带动、强农富民,回报社会、合作共赢等很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也值得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