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全域旅游的另类解读(下)
时间:2016年10月20日信息来源:互联网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五、全域旅游可能面临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短期内这些城市怎么达标
  各地区旅游功能长期上升是一定的,但短期能否达标,成老师表示忧虑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有几个硬指标。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综合贡献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对就业总数的综合贡献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
  全域旅游既然以旅游为主导功能,城市资源必然围绕旅游进行配置,即社会资源对旅游业的高投入。
  问题是,社会资源是否投入到旅游上,必须遵循经济学上的“成本-效益”原则。简单地说,一个村民是选择打工、还是种地、或者开个农家乐搞旅游,是要看哪个更赚钱。如果搞旅游比其他行业更赚钱,劳动力才会源源不断进入旅游业;同样的道理,如果投入旅游业的资本收益大于投入其他行业的收益,比如房地产,资本才会进入旅游业。
  政府可以调动自己的资源进入旅游业。比如把财政收入用于修通旅游公路、修旅游厕所,但政府没法决定一个人是否做旅游,以及一个资本拥有者是否投资旅游。
  政府只能引导(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忽悠”,不是贬义词)。问题是,投资者有脑子的,会自己判断,当地人也有脑子,会自己判断。
  说到底,一个地区有多少资源进入旅游业,是要看旅游需求的。并且经济发展有它本身的规律,社会资源进入旅游业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我相信明天会更好,十年、二十年之后,中国有一大批以旅游为核心功能的城市。
  但短期内,我相信只有一部分能达标,可能绝大部分都做不到。
  当然,要是他们数据造点假,应该可以。。但我们不能如此恶意揣测地方政府。
  第二个挑战,不达标给不给牌子?
  我们现在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局一下子就搞了262个进行创建。这个原因我们前面解释过,主要担心冷场,影响力不够,确实也有不得已的地方。
  那么问题来了,几年创建期满了,给不给它们那块“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牌子?
  有的同志说:达标就给牌子,不达标不给牌子!
  能达标的,可能还真没几个。你想想吧,几年内全国能围绕旅游业运转的城市,不会太多。
  那就不给牌子了?嘿嘿,你看看吧,有一半地方政府拿不到牌子,我相信会炸锅。
  辛辛苦苦几年下来,居然不给过关!!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这些没拿到牌子的县长、县委书记会很郁闷,那天晚上,他们坐在一块喝着啤酒,满肚子都是对旅游局的牢骚。
  那就只好大部分都给吧。
  呵呵,全国有262个示范区!示范区!
  什么叫示范区?我的理解就是在这方面做的很突出,很优秀。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如果都优秀,也就不知道该学谁了?
  这就好比,成博士的学校有2000个老师,教师节表彰了200个优秀教师,都上台去领奖,成为我们的学习榜样,那场面各位自己想想。
  学校是有节操的啊,不可能一次表彰那么多优秀教师。
  第三个挑战,综合性大城市难以符合条件
  全域旅游搞的轰轰烈烈,带的都是穷哥们。而真正接待大量旅游者的,其实是大都市。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南京、西安,都是中国第一流的旅游城市,是中国旅游业最为发达,游客接待量大,旅游业最为成熟的区域,是旅游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然而由于城市性质的原因,不可能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也就被排除在全域旅游之外。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放弃了“优等生”哦!
  而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的主流,恰恰是这些旅游的“优等生”地区!
  第四个挑战,都是穷哥们怎么发展
  发达地区的旅游城市,由于工商业较为发达,旅游业不可能占据绝对支柱地位,而落后贫困地区,旅游业能一枝独秀。造成在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硬指标上,贫困地区占一定优势。
  举例来说,一个东部发达地区县城和西部落后县城同样接待500万游客,旅游收入50亿元。假设东部发达地区县城年GDP为1000亿元,而西部落后县城为100亿元,那么旅游占GDP比重,前者为5%,后者为50%。
  同样的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在考核的时候,越穷越有优势,恐怕有待商榷。
  如果你把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和国家级旅游贫困县做个对比,我猜会有一半的重合。这就是全域旅游的困境,大部分都是穷哥们。
  贫困地区发展旅游的积极性我们固然要肯定。但一个地区之所以贫困,是有区位和资源原因的。他们是不是都适合搞旅游,也值得商榷。
  并且,贫困地区,缺资金、缺人才,短期内很难解决。面临很大的挑战。
  当然,我不怀疑“人定胜天”这句话。总有些地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能杀开一条血路。
  六、全域旅游的影响和前景
  毫无疑问,在未来几年,全域旅游这把火会在中国的许多地方燃烧起来。尤其是那些旅游资源尚未深度开发的落后地区。
  政府会进行深度普查,把那些藏在深闺的旅游资源全部挖掘出来,根据特色开发为各种旅游产品。
  为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政府会率先把财政资金投入到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设施方面,从而给投资者信心,给当地居民信心!
  一些村民会半信半疑开起农家乐,一些投资商半信半疑把钱砸进去。
  有的人认为这是好事,因为资源开发带来经济效应;有些人认为是坏事,或许造成大面积的低层次开发,破坏仅存的环境。
  有一些做的好的地区会成功,但也有很多地区可能会失望。
  因为,中国的旅游需求就那么多。虽然号称有接近50亿的旅游者,但除掉探亲旅游,再除掉那些主要在大都市的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再减去庞大的一日游游客。剩下的旅游需求,就看谁能抢上了。
  所以要早动手。早动手的,还是不错的。比如焦作,人家现在被誉为“焦作模式”。再比如陕西韩城,眼看就要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明星了。
  大浪淘沙,在这一轮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必然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典型。他们将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尤其是对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一些中小城市来说,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在这些区域,由于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全面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其中一部分旅游资源禀赋相对较高的,更容易通过发展旅游业的方式,迅速带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形成以旅游功能为主导的城市。从而跳过工业化道路,跨越式进入新的社会发展阶段。
  在观光旅游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这类城市的成功案例包括:张家界、丽江、黄山、三亚、池州、安顺等。如果不是旅游业,张家界、丽江、黄山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吗?显然不可能。
  当进入度假旅游时代以后,中西部有许多城市可能成为度假旅游时代的重点旅游城市。如果当地能够顺应时代的旅游需求,提供适合的旅游产品,围绕度假旅游功能对城市进行改造,则可能成为未来的以旅游为主导的城市。
  如果成功的话,这就是全域旅游可能的历史功绩!等全域旅游验收完成以后,你写一篇《以旅游为突破口步入后工业文明,带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据说标题一定要长!)的稿子,说不定可以在人民日报发一篇评论。
  全域旅游对国家旅游局、地方旅游局、地方政府都是益处大大地。
  对国家旅游局来说,已经大大增强了在其他部门面前的话语权和协调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是成功的了。
  对地方旅游部门。因为各地旅游功能的普遍提升,所以地方旅游部门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未来几年各省、各市县旅游部门非常忙。当然,你承担了工作,必然有更大的责任和权力。
  至少,旅游部门的人经常会在领导眼皮底下了,这是好事。过去坐冷板凳,领导压根看不见更不是滋味。
  现在全国已经有十几个省将旅游局升级为旅游委,旅游部门的实际权力和在政府组成部门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大提升了。
  这是国家旅游局通过全域旅游,带给地方旅游部门的实惠。
  对地方政府。找到了一个容易出政绩的工作抓手。基本上,在当前这个时代,搞旅游没有失败的可能,就看成绩的大小。成功了,就是全省、全国的样板、典型、模范。所以对地方政府,最好的策略就是不管结果如何,先轰轰烈烈搞起来!看着热火朝天的样子,给外界的感觉就是他们接近成功了。像我们陕西韩城现在转型搞旅游,公务员都要求“5+2,白加黑”,工作日加周末坚持工作,只能在晚上或周末开会,手机24小时随时待命;无论职务大小,全员上街搞卫生。全民招商,给所有机关单位都分配任务指标。
  你问我全域旅游会不会失败?基本上没这种可能性。
  固然有一些地区不达标,可能旅游发展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但是,这个过程中,政府修了那么多旅游公路,改善了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吧?
  政府修了那么多旅游厕所,也算是改善当地基础设施了吧?
  这也是功绩啊!你敢说他们的全域旅游道路失败了?
  最后的简短总结:
  全域旅游其实就是将旅游功能作为区域或城市主导功能的一种发展模式。
  旅游功能是每个城市都具备的功能,但强度有高低。
  旅游功能在大多数城市都是提升的,但要上升到主导功能非常难。并且这种上升,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希望能够帮助你,理解全域旅游问题。
(作者:成英文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