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鲤溪、嵛山岛和杨梅洲犀溪是福建省宁德市“山海川岛”旅游特色的集中代表。这3个景区都是万博华旅游开发公司打造的。自2011年开始,万博华公司打破3个景区间的区域束缚,旅游产品捆绑包装、旅游品牌统一打造、旅游线路组合销售、旅游配套设施高度共享,将其整合为一个大景区,打造“乐活之旅”品牌。
合则优,联则强。“乐活之旅”既丰富了整体产品体系,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又降低了各自的运营成本,同时还盘活了霞浦滩涂摄影等沿线旅游资源,带动了区域人气,推动了全域旅游发展。
“和而不同”抱团发展
九鲤溪位于太姥山西南麓,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太姥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距离太姥山仅18公里,与滩涂摄影基地霞浦相邻。有“中国扶贫第一村”之称的赤溪村就坐落在九鲤溪景区内。2016年,九鲤溪被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嵛山岛位于福鼎市,大嵛山岛直径5公里,为闽东第一大岛,有被称为“南国天山”的万亩草场,山、湖、草、海等资源尽在此浓缩。旅游开发前,岛民们仅靠着出海打鱼、种海带等维持生活。嵛山岛于2007年“五一”正式对外开放,如今已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10年来,嵛山岛接待游客量从2006年的不到2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13万多人次,成为太姥山旅游的一大特色。
寿宁县的犀溪漂流,被誉为“海西第一漂”。这个项目填补了宁德市亲水游线路中唯独寿宁无景点的空白,并辐射带动周边西浦村“廊桥水乡、状元故里”美丽乡村建设。犀溪漂流的旅游开发不仅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还带动了近200个当地劳动力就业,二分之一的当地村民加入旅游服务行业。犀溪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西浦状元村的旅游发展。2015年,西浦村被评为海西十大魅力乡村之一;2016年,状元故里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
自2004年开始,万博华公司先后对这3大景区进行开发,并在时机成熟的2011年将3个景区整合为一个大景区,打造“乐活之旅”品牌。
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上,“乐活之旅”突出打造九鲤溪快乐之旅、嵛山岛唯美之旅和杨梅洲浪漫之旅。根据游客诉求不同,推出不同的组合产品,如为“2小时”交通圈内的游客提供“乐活之旅”一日游、二日游产品,为“4小时”交通圈内的游客提供“乐活之旅”三日游、“乐活之旅+闽东游”三日或四日游产品,为“8小时”交通圈内的游客提供“乐活之旅+闽东游”“乐活之旅+海西游”五日至七日游产品等。“旅游+体育”背后的深意
3个景区既体现着万博华公司的一贯风格,也有各自的特点。在产品设计规划上,突出各自资源优势,九鲤溪打造体验式户外运动休闲游,嵛山岛突显南国北疆海岛风情,犀溪则是激情漂流的亲水乐园。
万博华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庄庆彬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消费观念逐渐转变,旅游产品从以前的游览观光向体验参与转变,出游方式也向自游行、自驾游、自助游、慢客游转变。除了回归自然的愉悦享受外,游客更希望通过健康运动释放身心压力,于是体验式旅游应运而生,随后有了体育旅游的概念。
庄庆彬说,“旅游+体育”产品的设计始终应以人为本,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九鲤溪为例,这里曾经旅游资源单薄,交通闭塞,唯有创新产品才能打开市场。2007年,九鲤溪景区开发峡谷运动乐园项目,在风光秀丽、长约3公里的峡谷内设计了10余个挑战个人极限、熔炼团队精神的户外拓展体验项目,将旅游观光与户外运动相结合。产品一经推出,当即一炮打响,周边县市争相效仿。九鲤溪趁势发力,以“观光休闲、养生运动、生态体验”为理念,先后开发了多个具有参与性、趣味性、文化性的体验式旅游项目,将观光旅游、休闲养生、素质拓展和科普教育集于一体。
庄庆彬说,随着全民旅游、自助游、自驾游趋势愈发明显,万博华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将进一步进行调整和丰富,在“体育+旅游+农业”模式的基础上,融入“+养生”、“+校外教育”等,将产业融合进行到底,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未来还将开发越野车、摩托车、自行车赛道、热气球、皮划艇漂流、水上运动,以及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项目等。
资源整合才能激发活力
“乐活之旅”品牌推出时,还没有全域旅游的概念,福建省和宁德市也还不具备全域旅游的软硬件条件。但万博华公司认为,打破区域限制,整合旅游资源,拉长旅游线路,效益才能最大化,同时,区域旅游一体化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这样的改革和尝试注定是艰难的。庄庆彬说,国有景区拥有各种优惠政策的优先享受权,以及政府提供的社会资源、配套设施的优先使用权等,同时国有景区也面临着地方产业产值、为官一任的业绩考核等诸多现实问题。国有景区大多政企不分,市场竞争力弱。目前有些国有景区正在尝试托管经营,这不失为符合市场经济的一条创新之路。如果景区间资源不共享,没有统筹谋划,就难免出现简单复制、粗暴克隆的现象,基础设施建设未能从大区域角度进行系统性整体规划布局,势必造成重复建设,而基础设施往往又是投入很大的一个建设项目。相较于国有景区,民营企业享受不到优越待遇,但还是要依赖于当地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处理好复杂的地方关系。景区投资周期长,政府支持力度不稳定甚至可能导致投资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景区的开发建设更是困难重重。一些资源往往较为偏远,打破交通瓶颈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还有些资源与村落交融,呈开放式状态,管理成本很高。在开发、建设、运营过程中,景区与地方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土地问题制约着景区的发展壮大。
庄庆彬说,民营景区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地方政府持续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区域内资源共享,特别是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在高投入、低产出的初级阶段尤其如此。当前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如果能够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将进一步激发旅游市场的活力。旅游是藏富于民的产业,带动的不单是一个景区的崛起,更将辐射周边区域,甚至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但旅游也是一个开发、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因此要有耐心、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