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用共享理念建设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区
时间:2017年03月13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将旅游共享联盟模式应用于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打破城乡藩篱、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均有积极的作用。

  浙皖闽赣四省交界地区生态资源高度富集、生态旅游基础扎实。建设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重要举措,是全域旅游向纵深推进的主要载体,也是旅游精准扶贫的生动体现。2017年是合作落实的关键年,浙皖闽赣四省亟须破解区域旅游合作中存在的竞合并存现象,加速政策、投资、资源、利益分配领域的政策落地。

  旅游共享联盟模式发轫于美国,发展于欧洲,30多年的实践已充分证实了其与区域旅游合作运行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该模式建立在规模经济之上,通过对产业链上要素的梳理重组,释放了旅游业的强带动性和跨界融合性,成为旅游产业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的动力。为此,将旅游共享联盟模式应用于实验区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打破城乡藩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均有积极的作用。笔者建议,可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推进旅游协作的法制建设,夯实联盟合作基础。制度是区域旅游联盟有序开展的前提要素。浙皖闽赣四省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依托现有联席会议、工作委员会及各级磋商制度,将合作领域拓展至地方立法、执法等领域,尽早落实、出台区域行业法规条例,保障区域法治环境的一体化。另外,基于《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发展规划》,四省政府应尝试对参与区域旅游合作的利益相关者开展绩效考评。对政府而言,规则起到规范和约束地方政府合作行为的作用,要着力简政放权,不断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与企业而言,规则既要鼓励拥有契约精神的参与者,更要对违反规则的成员实行惩戒。尤其是对合作过程中的恶性竞争、设置壁垒、地方保护等行为采取零容忍,防止阻碍旅游要素合理流动的现象发生,提高旅游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区域旅游形象。

  二是建立权威的区域协调机构,发挥联盟的协同作用。海内外经验表明,成熟的区域旅游合作系统既有相近的历史文脉,也有完备的利益让渡机制,更有成熟的运作机构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成员间执行利益共享、利益补偿和利益约束机制。因此,有必要在超越行政区机构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区域旅游协调机构,用以保障旅游合作的制度规范和资源配置优化,从而实现旅游一体化的协同共进。参照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做法,建议由四省政府组建常设机构,赋予其相应的行政调控或协调权,通过制定区域性旅游政策法规、监督旅游质监合作制度和协议的执行,促进区域旅游统一市场的形成。

  三是着力旅游产业链的整合延伸,推动联盟共生建设。近几年,四省政府均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成功打造了国家东部公园(浙江开化)、皖南文化旅游区(安徽黄山—九华山)、婺源景观带(江西上饶—景德镇)和世遗三骄(福建泰宁—武夷山)等迭代旅游产品。下一阶段,实验区应着力于产业链的整合延伸,遵循旅游业的敏感性、高关联性等特点,在协同发展中由点至面,在链上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中规避阴影效应。

  在落实层面,实验区应抓住“旅游+交通”“旅游+互联网”的机遇,推行无缝隙服务和实现区域内无障碍旅游。较为可行的做法是参考海外成熟的“国家风景道”建设经验,联合多部门设计以自驾为核心的旅游交通服务骨架,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将域内高速公路转型升级为试点,基于现有路网构建区域风景道,以此为基础布局自驾车(房车)营地、旅游风情小镇等项目。实验区内较为成功的案例是浙江省桐庐县G25高速服务区改造项目,通过植入旅游服务中心、餐饮名店等消费服务项目,直接改变了服务区单一的生产服务功能。

  四是打造区域旅游的品牌形象,实现联盟利益共享。旅游资源实质是准公共产品,单纯由市场机制支配资源开发往往会出现失灵现象。旅游产品强调体系的整体性,旅游资源也常以跨越行政区划的形式存在。因此从资源和产品的完整性考虑,要求地方政府规避行政区划的负效应,遵循旅游业的规律发挥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整体优势,把握旅游产品的多层次特点;通过合力的旅游宣传促销,树立整体区域形象,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其中,视觉形象的设计和推广尤为重要。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急需凝练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元素,协力打造“活态”区域品牌。在形象设计基础上,要借力新媒体,开展整合营销。同时,运用好旅游交易会、推广会互邀制度,联合举办大型节庆会展活动、联合促销、多维度提升区域旅游声誉。产品开发层面应走精品异质化之路,通过世界遗产之旅、山海之旅、朝圣之旅等主题形式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实现跨区域联动。

(作者:高明  编辑:gxgl)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