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我国“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厕所革命工作现场会上强调,2017年,各地要抓好“以商建厕、以商养厕”多种模式的探索与推广,广筹资金,搞活机制。
在“以商养厕”的大思路下,包括光大置业、江苏华虹新能源、北京蓝洁士等一批企业快速布局,让“厕所产业”呈现多种商业模式“百花齐放”的局面。厕所的盈利模式也开始从模糊逐渐走向清晰。
为了形成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国家旅游局明确,在厕所经营探索过程中,可试水五种模式。
首先是PPP模式,即政府按照一定程序和方式,与社会力量以政府购买服务合同、特许经营协议为基础,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形成一种伙伴式合作关系。这种厕所投融资方式,引入了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提高厕所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
第二种模式为桂林模式,即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采取以商养厕方式,推进厕所建设管理。具体做法是厕所与相应的商业门面捆绑起来,公开向社会招标,鼓励社会资本承包经营。
另外两种是托管和认养模式。所谓托管,就是业主通过购买服务,委托专业保洁公司承担厕所管理,提高厕所专业化、规模化管理水平。而认养模式则由机关、企业、学校、社会团体提供经费或人力,协助厕所管理单位对其认养的厕所进行维护与管理。
最后一种模式就是上文提及的以光大集团为核心的青岛模式。不过,光大置业总经理颜建国颜建国坦言,整体来看,以商养厕还处于探索阶段,合作模式和盈利模式还在摸索中。以驿站+厕所为例,其布点必须是人群密集的地方,但厕所的建设必须根据风景区整体情况来设计。所以,驿站没办法管理景区内的全部厕所,如果要扩大覆盖面积,就要增加成本、劳动强度等。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否需要根据不同景区来构建不同的经营模式,这些还有待实践来考证。
在发展厕所产业时,一个案例被广泛引用。德国“茅厕大王”汉斯?瓦尔一举拿下全柏林的公厕经营权。瓦尔公司向市政府免费提供公厕设施,而且连这些设施的维护和清洁工作也全盘包揽,作为回报,瓦尔公司则获得了这些厕所外墙广告的经营权。由于这些公厕多出现在繁华地段,其广告效应相当不错,广告成为瓦尔公司最大的盈利点。但在国内,该运营模式的“钱途”遇到了难题。欧洲的新媒体不如中国发达,在中国,新媒体兴起后,传统渠道的商业广告被大幅压缩,通过外墙广告盈利颇为艰难。
“在我个人看来,如果接下来厕所托管方式能够顺利实施,那广告价值将大幅提高。”颜建国说,“当一家企业管理着全国多地的大批景区厕所,对广告商的吸引力就大很多。另外,业内都认同‘建厕所容易,养厕所难’的说法,可见管理厕所非常重要,也就是说,硬件条件再好的厕所,如果一直沿用原有的人工管理模式,不仅成本难以下降,更可能因服务不到位而失去商业价值,所以企业在外部开源的同时还应苦练内功,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提升管理效率,进而才能通过增值服务来实现经济效益。”目前,光大生态厕所项目可通过中央集成托管的管理体系设计,未来,随着生态厕所规模的扩大,将有选择性地接受广告投放,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回报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