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新闻资讯
一把“绿钥匙”开启“新罗源”
时间:2017年04月24日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局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一把“绿钥匙”开启“新罗源”
一把“绿钥匙”开启“新罗源”
一把“绿钥匙”开启“新罗源”

  罗源的“绿意”直言不讳,热烈而直白。昨日,记者从福州驱车向北,前往罗源采访。40分钟后,车子驶出罗源南水古收费站,只见一起绿树鲜花,春意盎然。

  这条长约3公里的进城通道,放眼望去,仿佛一匹连绵不绝、条理分明的绿毯。不时映入眼帘的繁花,在浓绿的陪衬下,显得更加娇艳。光是在车上走马看花,记者就已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绿意。“罗源的这条‘迎客路’颜值真高!”路旁,来自闽侯的自驾游客陈斐一家停车驻足,定格下这不可多得的美景。其实,这条路只是罗源“全县造绿”的一个缩影。

  且看一组数字:罗源县森林覆盖率达58.25%,建成区绿地面积470.38公顷,绿地率38.89%;建成区可计算森林覆盖面积365.38公顷,可计算森林覆盖率30.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1平方米;每个州里50%以上的村保存有优秀并连片的风景林。在创建省级森林县城中,大美罗川犹如一颗“生态明珠”,在罗源湾畔熠熠生辉。

  为何“创森”——连续上风、生态立县‍

  事情还得从去年初说起。其时,罗源要创建省级森林县城(以下简称“创森”)的新闻传出后,有些群众提出质疑和不解。有人说:罗源三面环山、一壁向海,生态资源优胜,还必要“创”吗?也有人说:钱要花在刀刃上,不如把“创森”的钱用来搞基建,百姓一定迎接。

  对此,罗源县委、县当局明确提出,不能把“创森”孤立地当作义务来看,必须依托“好底子”,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周全规划整合资源,才能连续上风,走出一条经济增加与生态珍爱的双赢之路。

  “一座功能完美的城市,并不单纯仰仗高楼林立、人潮涌动,它更需绿色装扮。”罗源县“创森”办相干负责人说,罗源“创森”时间虽短,但绝不是一时起意。据介绍,2016年初“创森”工作启动后,县委、县当局立即成立向导小组,召开专题推进会议,并将之纳入2017年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之一。县里围绕“一带、两区、三屏、八园、十乡”总体布局,以“绿衔两区、三屏环绕、八园点缀、绿满城乡”为建设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拆墙透绿、内外绿化、立体绿化改造等,并持续发力。

  随着湿地修复、野生动植物珍爱、古树名木调查挂牌珍爱、生态科普宣传、千人任务植树、森林摄影大赛、森林书法创作展、森林美文评比等系列森林生态文化运动持续赓续睁开,全民绿化意识加速提拔。今年3月举行的“县树、县花”评比运动,约有6万名群众通过电话、网络平台或直接投票参与其中。最终,香樟、山茶花在投票中脱颖而出,分别成为罗源县树、县花。

  据介绍,“创森”以来,罗源县共投入资金4.07亿元,用于城乡绿化建设。这对于财政并不“富裕”的罗源来说,难能可贵。

  如何“创森”——全域规划、凸显特色

  依平岗山山势缓行,耳畔有翠鸟啼鸣,鼻尖有花香四溢,大口呼吸着山体“氧吧”产生的奇怪空气,令人赏心悦目,这是记者走在位于罗源县城中间的凤梅休闲步道上的感受。这条步道今年春节建成开放后,一举成为罗源百姓微信同伙圈中的新“网红”。

  “在‘全线造绿’的基础上,我们又绞尽脑汁,增长了很多本地特色。”步道工作组组长、罗源县副县长蒋仁正给记者举例,步道两旁种植的杜鹃花从罗源西兰乡高山移栽而来,唯罗源独有;“问云亭”前的大片梅花,暗合罗源“汉梅重开”的典故,寓意深厚。

  同在平岗山山顶,与凤梅步道遥相呼应的,是罗源县“单位造绿”的范本——新建成的罗源县气象局。它占地近2万平方米,莳植有十几种200多株本地果木、十余莳花卉,绿地面积占了六成。“气象工作自己就与生态环境痛痒相关,精心打磨园林景观,既能与周身环境融为一体,又便于气象宣传和气象观测工作的开展。”罗源县气象局局长邱洪华说。

  平岗山山脚茂密的树荫下,记者碰上了正在纳凉的老伯雷兴洋。他掰动手指算道:这2年,光是在老城区,就有莲花山公园、梅岭公园、凤山公园、管柄公园、南北江滨公园、渡头湿地公园、凤蝶公园相继建成;在罗源滨海新城,景色更是精美怡人,其中世纪公园和滨海公园名声在外。据悉,2015年以来,罗源县建成区公园、道路、小区、单位等附属绿地绿化新增面积16.52公顷,绿化总面积已超过470公顷。

  “创森”不能“千城一壁”,更必要“全域规划”。在罗源城郊,天然景观同样美不胜收。

  在罗源湾畔松山镇北山村近海,有一片远近驰名的红树林。每到晴天,海浪轻涌、白鹭翻飞、树枝摇荡……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令人想不到的是,由于多种缘故原由,它曾经消散了四十多年。2011年,该村党支部书记于子赤在外考察时,看到那一簇簇久违了的红色,心中升起重新莳植红树林的念头。“村里有一片沿海滩涂,若是能再造一片红树林,到时不仅可以享受青山碧海,也可为子孙子女留下一笔绿色财富。”于子赤说干就干。经过多年努力,现在,800多亩红树林已成为北山村的“金字招牌”,“山海皆有绿林”的生态场面蔚为壮观。

  伴随着如火如荼的村镇绿化建设,罗源墟落公园、通村道路、房前屋后美化绿化参与度越来越高,农村一派绿意盎然。全县有9个州里人均公园面积达到5.5平方米;全县共设立14个县级天然珍爱小区,面积达1921.49公顷;罗源湾北岸湿地面积7158亩,红树林莳植面积1750亩,今年将继承种植红树林800亩,进一步增强生态修复和珍爱,维持生物多样性。

  谁在受益——居民幸福、产业优裕

  “能在‘森林县城’里工作生活,真是满意从容!”现在,优秀的生态环境,让罗源老百姓收获了更多的幸福感。

  “在外打工的亲戚同伙回来,到村里的生态公园逛一逛,都说不比城里差。”近日,碧里乡碧里村村干部带领记者走进村里的碧岩森林公园,脸上洋溢着自大。占地150多亩的碧岩森林公园树木繁密,尤其是公园出口处的5棵古松英姿飒爽,大的直径可达2.2米、树高30多米,引得游人驻足瞻仰。“曩昔带孩子逛公园,都得到城里去;如今公园建到了家门口,真方便。”村民洪有才对记者说。

  “创森”不是为了好听悦目,关键还要让群众得实惠,地方得发展。

  在罗源县霍口乡百姓的眼里,“创森”带来的益处,莫过于送来了更多的游客。位于霍口的畲山水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拥有覆盖漫山的自然次生林和省内最大的百年红枫林,也是福建省为数不多的水质分外清亮、生态珍爱优秀、人文景观雄厚的峡谷景区。自景区开放以来,游客人数逐年递增,目前年游客量约10万人次。

  “由于拥有高浓度的负氧离子,我们主打森林SPA,在省内小有名气。”霍口乡副乡长雷丽斌说,森林旅游积极向好的同时,当地百姓的收入也赓续进步。

  霍口乡岗尾村村民雷亨国的家,就在畲山水景区门口。3年前,听闻家乡的生态资源将得到开发,他武断摒弃在外乡的生意,回乡开起了农家乐,主打“畲家菜”。随着景区的提档升级,“山朋畲家乐”的着名度赓续攀升,前来嬉戏的游客,总要来这里吃上一顿。雷亨国说:“旅游旺季忙都忙不过来,客人一茬接着一茬,年收入有十几万元。”

  花木逢春,今年更艳。碧里乡泰西村中,福州最大苗木基地又开发试种了29个新品种;山垅湾油茶基地内,2000多亩油茶林长势喜人;小云村林下莳植的竹荪、林芝,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许洋村林下生态养鸡,经常供不应求……随着绿色产业的发展崛起,罗源的林下经济迎来了春天。

(作者:钱嘉宜 刘复培  编辑:admin)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