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新闻资讯
福州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珍爱工作 为全域旅游“铸魂”
时间:2017年05月08日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局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5月2日,福州市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珍爱名录在中国福州门户网站公示,其中包括14处全国重点文物珍爱单位、53处省级重点文物珍爱单位、21处市级文物珍爱单位、20项市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一批福州城区老地名珍爱名单,此外还有37株福州市一级古树名木。

  作为具有22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成为福州全域旅游个性化长远发展的依托。福州市以历史文化名城珍爱工作为抓手,深入发掘整合雄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彰显千年古城风貌,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特色光显、底蕴深厚的“闽都文化游”已成为福州全域旅游的一大亮点。

  一张蓝图绘到底

  1986年12月8日,福州被列入国务院确定并宣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高度正视名城珍爱工作,之后,历届福州市委、市当局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昔时关于名城珍爱的理念,30多年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赓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出台了《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珍爱规划(2012-2020)》,成立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还制订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珍爱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同时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全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珍爱各项工作。

  今年4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倪岳峰赴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螺洲镇以及吴石故居、林则徐出生地、欧冶池等文物珍爱单位调研,并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听取了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珍爱建设情况汇报,同时对相干工作提出了详细要求,强调要找准定位,增强珍爱,合理行使,充分发掘历史文物和名人资源,让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重焕光彩。 

  三大历史文化街区各具特色

  在全市的珍爱规划中,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三处历史文化街区因保存文物分外雄厚、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较完备和真实地表现福州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是名城珍爱的重中之重。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干珍爱修复工程都被列入了福州市“十三五”旅游重点项目全力推进。

  目前,三坊七巷大范围的古建筑补葺工作已陆续竣工,街区内28处文保单位中已修复26处,共完成171处历史建筑(文物点)以及部分更新建筑的补葺和建设,建设工程总面积24.45万平方米。今年春节期间三坊七巷接待游客115.15万人次,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接待游客42.07万人次,扩大了闽都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朱紫坊漆文化街区已经开设了福州漆艺回顾展、芙蓉园大漆生活体验馆以及研发基地和众创空间,每周六还定期举行“漆意小集”,吸引了浩繁游客。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珍爱修复工程,已完成72处院落修复工作,上杭路、隆平路北段景观工程基本竣工,三捷河两岸也重现了古韵风貌,年内将完成沿岸商业步行街建设招商

  福州名城珍爱“点多面广量大”  

  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三处历史文化街区只是福州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的一个缩影。福州的历史文化遗存数量之雄厚、类型之多元、特色之光显,在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中也不多见。福州名城珍爱可谓“点多、面广、量大”,重要包括:由古城区和城郭外的滨江地区(含台江片区、仓前片区)组成的历史城区,面积达10.10平方公里;历史地段19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个;全市各级文物珍爱单位700处,文物点4746处。

  今年4月,福州市、县两级当局宣布了首批历史建筑426处,范围涉及全市五区七县。福州名城珍爱工作从城市走进墟落,日益深入人心。依托名城珍爱工作,福州的文化旅游资源脉络更加清晰,从市到县串点成线,连线成网,为福州全域旅游的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

  下一步,福州市将继承整合发掘现存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名城珍爱、旅游开发与民生建设工作充分结合,继承推进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和名镇名村珍爱修复,赓续提拔城市旅游品质,推进全域旅游跨越发展。


(作者:福州市旅游局 黄俐吟  编辑:admin)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