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明市立足广大墟落天然风光精美、民俗风情多彩、乡土文化浓郁、农作物四季不划一资源条件,建成了特色光显的大田民宿旅游、建宁全域赏花地、尤溪蔬活汤川、泰宁的“五朵金花”、明溪的观鸟旅游等一批墟落旅游新亮点。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2293.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0.84亿元,分别比增17.5%和27.2%,其中墟落旅游占三分之一左右。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三明市旅游局“六行动”促墟落旅游提质增效。
一是政策指导,保障墟落旅游提质增效。2015年,联合市农办、人社、住建、农业、林业等部门共同研究出台三明市《关于促进墟落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县两级将墟落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2016年,市财政安排1500万元作为市墟落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墟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休闲集镇、特色村、人才培训、宣传推广、和发展“绿野乡居”特色民宿的提拔改造等。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7部委下发的《关于实施墟落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关照》要求,在安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搬迁、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和传统村落及民居珍爱等项目建设时,向重点村倾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墟落旅游发展能力。在地皮政策方面,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墟落旅游,将墟落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地皮行使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二是资金扶持,指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2016年,市旅游局联合市双创办下发了《三明市周全推进旅游产业创业创新扶持管理办法(试行)》。在现有扶持墟落旅游发展政策基础上,鼓励大众参与墟落旅游项目开发,对行使墟落旅游资源、特色古民居及闲置厂房进行墟落旅游及民宿开发经营的项目,吻合条件的按不高于昔时投资总额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评上省级墟落旅游休闲集镇、特色村的分别给予40万元、20万元奖励补助。被评为市级“绿野乡居”民宿的,每间客房给予0.3万元补助,最高3万元。同时,和谐有关部门对墟落旅游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给予减免,为鼓励新开办的墟落旅游项目,在用电、用水、用气方面,给予适当减免。
三是产业融合,激活墟落经济造血功能创新发展。坚持全域化布局,看重全景式打造,推动全产业融合,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促进“旅游+农业”,大力发展景区依托型、郊野游憩型、文化传承型、休闲农庄型、特色民宿型墟落旅游,加快墟落旅游转型升级;促进“旅游+文化”,立足我市“五源”文化上风,打造一批文化主题景区、文化休闲街区、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业态;促进“旅游+康养”,发挥我市生态资源上风,培育一批山地型、森林型、滨湖型、温泉型等休闲度假产品;促进“旅游+体育”,按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开发体育活动旅游项目,建设一批山地活动和户外体验基地。
四是产品升级,用情怀和文化创意打造心灵原乡。立足故乡风光、民俗村情、乡土文化、农副产品等基本要素,把握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上风,凸起地域特色,持续推进墟落旅游“十镇百村”建设,动手制订《“绿野乡居”民宿管理办法》,规范提拔墟落旅游服务品质,2017年力争创建1个休闲集镇、20个特色村、12家墟落旅游星级经营单位,新增30家以上“绿野乡居”特色民宿。周全推动建宁全域赏花地综合开发项目和尤溪“我家在景区”全域旅游开发项目加快墟落观光旅游向墟落休闲度假和墟落生活体验转型升级。
五是伶俐墟落,打造旅游和农业互联网伶俐云平台。实施互联网+墟落旅游发展战略,与“村游网”等有关机构和平台合作,构建旅游和农业互联网伶俐云平台,实现互联网、物流、农村金融、物联网等的融合。积极对接最新科技成果,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发展“以游客服务为核心的伶俐墟落旅游”,实现便利服务、精准营销、邃密管理。以建设墟落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墟落旅游在线综合服务平台、墟落旅游手机APP、墟落旅游公众微信、墟落旅游点免费WIFI覆盖等为重点,推动墟落旅游特色村发展成为伶俐旅游示范村。
六是人才为本,为墟落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正视墟落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将墟落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实施分类分批分级培训,推动校企合作办学,依托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三明学院旅游学院等高校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不定期举办墟落旅游专题免费培训班,增强墟落旅游经营户、讲解员、服务员“三类实用人才”培训和落地指点。市、县人社部门免费为墟落旅游企业发布雇用信息,对墟落旅游经业务主SIYB创业培训以及墟落民宿、餐饮服务等墟落旅游技能培训给予肯定补助。增强明台墟落旅游产业对接,依托闽台墟落旅游创意引导中间,聘请台湾和国内墟落旅游方面的着名专家,建立墟落旅游业“决策咨询”、“技术指点”协作机制,提拔全市墟落旅游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