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日上午,某县某酒店餐饮部客户经理小向的手机突然响起铃声。向经理分发给客人的名片上都留有自己的手机号,看到打进来的是陌生号码也就不觉得奇怪,于是立即接起电话:“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是这样,我是县一中行政办的,今晚要在你们那里订一间可以摆两桌的包厢。”
“您是本县第一中学的吗?请问您贵姓?”
“是的,我姓须,必须的须,你就叫我须老师吧。”
“这个姓以前没见过。请问须老师,就餐人数多少,什么标准?”
“20人,每人300元,一共6000元菜金,酒水另计吧。”
向经理是初入酒店的年轻的销售经理,社会人脉不广,几个月下来销售指标都没有完成,今天遇到这么一单生意,心里自然高兴,于是声音也轻快了起来:“须老师,是现在订菜呢,还是到时候点菜?”
对方很干脆地说:“按10人一桌3000元标准,由你和菜好了,订2桌。我的电话就是你手机上显示的。”
向经理复述完对方要求后问:“须老师,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哦,还好你问一下,不然我差点忘了。你们那里有没有84消毒水啊?向你们先借两箱。”对方突然提出意想不到的要求。
“我这里没有,假如酒店有的话,办起手续来也是挺麻烦的。”向经理觉得奇怪,“你要这个干什么?”
自称须老师的人说:“我们学校明天要做卫生,防疫站要来检查。我现在不在学校,而且身上钱也带得不多,行政办的人又都出去办事,而我要到晚上才能回去带人去你们酒店。我想请你帮我跟防疫站供应科的李科长电话联系,你先帮我垫一下买消毒水的钱,然后叫他们派人送货到学校传达室。晚上去你酒店吃饭时把钱一并结清,你看可以吗?”
一般说来,向经理与这位客人素不相识,向经理不太可能轻易答应他这种与本职工作无关的要求。但是向经理心想,为客人做点增值服务不也是酒店所提倡的吗?买这两箱消毒水的钱应该不多,自己垫一下也无妨,何况晚上连同餐费就收回来了。于是就问:“须老师,你知道一箱多少钱吗?”
对方很快答道:“1800元,两箱3600元。”
“您把李科长电话号给我。”向经理记下电话号码后,对方千恩万谢。
接下来向经理与李科长联系上了,并按对方要求把钱打到一个卡号上。等到下午,向经理打电话给李科长,想问一下是否把货送到学校传达室了,但手机已关机。向经理顿时紧张起来,立即向那位自称须老师的人打去电话,手机也是关机!至此,向经理意识到被骗,只好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点评:
这一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报道的案例,发生于福建南平市某县的某酒店。本案电信诈骗者利用酒店人员为了做成生意愿意为客人提供额外服务的心理,成功骗取酒店人员的钱财。
当然,本案向经理之所以这么轻易被骗,与她初入酒店、涉世不深也有关系。比如,对84消毒水价格及使用方法倘若有所了解,就会对其买的量之多、付的钱之高产生怀疑;对学校公款消费有悖于政府八项规定假如比较熟悉,就会对其如此高标准预订抱有疑问;对客人向素不相识的人借钱假如感觉不合常理,就会对其冒失行为心存疑惑。只要以上其中的一个疑问请教资深经理,很大程度上不至于被骗。
类似此案手法的骗剧还可能在酒店继续上演,希望酒店同仁以此为鉴,严加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