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的不确定性
世界的不确定性是这两年最突出的现象,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在西方的狂欢中变化,2001年911事件,开始了跌跌撞撞的过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成为转折点,中国的崛起成为最重要的变化,从区域性大国变成世界性大国。近两年的突出变化,黑天鹅事件迭出,世界治理体系改变,不确定性大大增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兴起,稳定的价值观变化,主要国家的政治格局都不确定乃至不稳定。局部战争不断,恐怖主义成为安全巨大威胁。金融危机转化为金融威胁,美国第一的推进,国际贸易关系的调整。高歌猛进的全球一体化进程减缓,便利化程度复杂化。总体而言,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受到了阻碍。
另一方面,高科技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全面渗透,共享经济全面发展,人类生活根本改变。世界旅游在全球化背景之下蓬勃发展,现在也到了转折点。本来世界旅游势头不错,可是不确定性增加了不安全感,很多国家没有人敢去。便利化程度下降增加了复杂化,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变化。这么多年以来,全球一体化追求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便利化,比如说交通的便利化,入出境的便利化,现在看感觉反而复杂了。
在这个背景之下,中国旅游一枝独秀,对世界增长的旅游贡献率高,竞争力上升到第15位,还会增加。新的发展阶段,中等收入国家,工业化发展中后期。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行压力大。我们旅游发展的这个阶段,是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转化的阶段,所有国家在这个阶段都是旅游腾飞的时期,美国1973年,欧洲1980年,日本1985年,亚洲四小龙1990年,这个时候不仅是旅游发展,更关键的是市场的持续增长,所以对于市场,我们应该有充分的准备,中国又有自己的特点。处于这个历史性的关头,正是旅游腾飞的关键时机。
一是大国,有足够的内生需求。即使其他国家乱一乱,只要我们不乱,旅游的需求持续增长就不可阻挡。
二是海量特征,形成拉动。我们是人口大国,有一个海量的特征,这种海量会形成拉动,这种特征,对于研究中国旅游问题,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比如说1%的市场占有率,在中国就是将近1400万人,一点都不小,我们一个地方0.1%这也可以,就是这种海量特征,外国的旅游专家也看过,外国的开发商也看过,他只知道这个市场大,但是看不懂这个海量特征。
三是海外溢出的需求回流,增加国内需求。去年我们是1.2亿人次出境,今年我想至少增长率不会这么高,所以很自然,出不去了怎么办?回流,因为现在可去的地方也不多了,欧洲还不错,可是欧洲难民问题很厉害,中东不可能去了,韩国闹了一把大家不去韩国了,台湾闹了一把大家不去台湾了,弄的我们现在还有多少地方可去?想去美国,美国太罗嗦,美国欺负全世界的人,那我们也不去了,怎么办?在国内玩,这是我们今年可以看到的市场现象,增加了我们国内的需求。
四是汇率变化,引发市场波动。汇率会怎么变,说不清楚,但是每一次变动,都会引发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市场需求关系的变化。但是总体而言,这种变化对我们来说是有利的。在这个背景之下,中国旅游持续增长没有问题。
二、加速度发展
加速度发展是当代社会非常突出的现象,所以未来的科技蓬勃发展,平等与个性强化,系统与组合也越来越突出,机器人的应用解放了人类的脑力和体力,这两天“狗咬人”,大家都关注。实际上这不是一个简单的AlphaGo和世界冠军的较量,这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性的变化。这变化下一步会怎么样说不好,但是科技加速度社会加速度,这就意味着我们现在的旅游也有一个加速度变化。第一个就是旅游需求的加速度变化,我们经常研究的旅游需求还是老年人如何中年人如何,现在的旅游需求从根本上说,中产消费主导,年轻人主导,这是很自然的。这就要求我们超越观光旅游的工业化模式,推动休闲度假发展,追求后工业化的模式。
人类社会以加速度发展,全球一体化背景之下,变化日新月异,形成了大生活。技术加速度,人类历史,新石器时代上万年,青铜时代四千年,铁器时代两千年,蒸汽机时代四百年,内燃机时代一百多年,计算机时代六十年,互联网时代三十年,科学技术以加速度发展。未来的科技,鸿沟减弱,机器人的大量应用,解放了人类。社会加速度:全球一体化,信息网络化,交通立体化,社会扁平化。以后工业化视角,挖掘前工业化资源,利用工业化成果,创造超工业化产品,对应变化中的市场。传统观光旅游,是工业化模式,休闲度假发展,追求后工业化模式,超越时代看时代,超越旅游说旅游,超越项目论项目。
三、全时旅游
全时旅游说到底就是“我的时间谁做主”。我们不能只想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可以说是空间概念,也可以说产业概念,全时旅游从根本上说是消费概念。金钱的消费我们可以自主了,只要不违法,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为什么时间消费就不能自主呢?所以现在形成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尤其是这种海量特征,造成黄金周几天高度集中。需要延长全年经营时间,延长客人停留时间,创造四季产品和四时产品。
四、全民旅游
大众旅游时代来临了,这是一个外来需求;全民休闲时代产生,这是一个国民福利。曾经有一个市长说,抓旅游我很积极没有问题,因为是外来消费,抓休闲我绝不能积极,当地老百姓在当地花点钱对GDP没有帮助,我说这个市长大错特错,根本涉及到发展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培育一个产业吗?说到底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是提高国民福利,所以现在需求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旅游行为普遍化,旅游生活常态化,旅游市场全球化,旅游通行便利化,旅游消费个性化,旅游选择精准化。
五、旅游新格局
我现在把旅游分成三大类:一类叫传统旅游领域,需要转型升级,旅行社、饭店、景区、娱乐、购物,这都是传统旅游领域,总体而言需要转型升级。第二类是新兴旅游领域,需要开拓进取,交通格局决定旅游格局,休闲度假满足新兴需求,新技术初露头角,大云平移。第三类就是泛旅游领域,彰显未来。如果我们把旅游分成这么三类,分门别类加以分析,这个事情看的就比较明白。我的基本看法,传统旅游的市场少干,大体上叫谁干谁倒霉,新兴旅游领域需要大力发展,泛旅游的领域需要跟踪城市化发展,尤其是一些旅游集团,我在很多旅游集团都谈过一个观点,不要关注旅游发展,要关注城市化发展,跟着旅游发展可能就死了,跟着城市化发展,会活,这是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今天对旅游的理解,叫旅游资源无限制,差异吸引,旅游行为无框架,合法底线,旅游体验无穷尽,古今中外,旅游消费无止境,兴高采烈,旅游产业无边界,全面覆盖,旅游发展无约束,创意为王。这里面的根本是要契合人性,契合人性才有文化性,自有商业性,比如说我们有些项目求偏求奇求怪,追求这些东西,这些东西肯定不灵。为什么?违背人性,违背人性的东西怎么可能做好?可是我们看看迪斯尼,什么时候进去就是欢乐,包括华侨城的欢乐谷,之所以定位欢乐谷就是欢乐,欢乐才是我们人性的追求。
新兴旅游主要涉及到十个方面:第一,度假发展:资源不足,逐步调整;产品不足,需求外溢。第二,温泉发展:资源较多,发展迅猛。周边市场,大众产品,同质化强,竞争激烈,消费喜新厌旧,逐大弃小。第三,营地发展:势头猛,扩张快,政策不清,模式难成。第四,户外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低空运动,将大行其道。第五,九古挖掘。古城古镇古村庄,古道古关古街区,古渡古树古庄园。第六,主题酒店,精品酒店,高端民宿。第七,文化休闲,城市度假。第八,旅游综合体,一类是城市型的旅游综合体,一类叫目的地型的旅游综合体。第九,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大云平移。第十,特色小镇,旅游推进。三个部委下了文件,全国一千个特色小镇,首批217个。我做了一些研究,也现场考察了一番,我的结论是,一千个特色小镇得有八百个是旅游小镇。但是旅游不能笼统地说,旅游、休闲、度假、文化、运动、健康等等,都会纳入旅游小镇的范畴。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靠小镇聚集产业是聚集不起来的,只有靠城市来聚集,但是靠小镇聚集消费是可以聚集起来的。所以第一步叫做消费聚集特色小镇,第二特色消费形成拉动新兴产业,旅游就不是产业吗?旅游小镇就不是产业小镇吗?这是最便捷的一条路。
说到底四个方面的追求,一是时尚,求酷;二是文化,求古;三是健康,求养;四是创造,求新。构成各类新兴领域,形成新的发展。这个领域是我们下一步可以发力的领域,另外从投资的角度来说,2016年,全国旅游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直接投资达到12997亿元,增长29%。2017年预计超过1.5万亿元。旅游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调整结构是当务之急,优化结构是长远战略。反正我看着有点晕,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旅游发展三十年形成了固定资产总额是八千亿,我们现在一年的投资额超过三十年的两倍,我不知道这些事怎么干,但是我认为要注意发展泡沫,投资泡沫,工作泡沫,市场泡沫。控制传统供给扩张,优化整体结构,提高全面发展水平,增加企业效益。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社会有拉动,发展的原动力。
六、旅游发展提升
第一,结构优化。结构问题是经济发展始终存在的问题,国民经济如此,各行各业如此,旅游行业更是如此。现在有些供给已经过剩,有些供给基本平衡,有些产品供不应求。所以在结构问题上如果不下工夫,将来的发展仍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我们现在问题不是总量问题,大家老说供不应求,也是因为结构性的不足,才产生一个表面性的供不应求。我们现在最大的一个短板,就是休闲度假产品严重不足,如果休闲度假产品发展起来了,大家干嘛还要去景区?但是因为休闲度假产品不足,说玩还得去景区,就造成一个错误,景区发展供不应求,实际上是结构性的问题。三去一补一降,在旅游领域的表现,一是市场结构,二是产业结构,三是区域结构。现在星级饭店14000家,全行业亏损,2014年亏损59亿,什么原因?说到根本就是供过于求。有没有去产能的问题?有没有去库存的问题?再比如说这一万多亿的旅游投资资金怎么来的?大量杠杆基金的进入,有没有去杠杆的问题?大家都说现在旅游投资形势好,是形势不错,但是回报怎么样?优化结构的问题是旅游发展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包括每个旅游企业、企业集团都有结构优化的问题。
第二,消费细化。消费是增长的动能,细化是消费的追求,个性是消费的变化。从马斯落五层次论到郑也夫三点论,舒适,牛逼,刺激。旅游需求不断变化,旅游产品花样百出,大水漫灌式的投资方式过去,漫天撒网的市场方式也已经过去,精耕细作是方向。
第三,企业强化。企业是行业的根基,这是最大的短板。消费细化是需求的前景,也是发展的新动能,这也是我们的短板,结构优化是根本性的问题。经营分散,力量薄弱,效益差,是中国旅游企业多年以来的痼疾。我们原来说小、散、弱、差,小不是问题,散、弱、差是问题,服务性企业应当服务居民,传统企业中,一部分大而不强,多数勉强维持。我们现在有14000家星级酒店。如果有8000家酒店,行业的日子就非常好过。我们有27000家旅行社,可能市场只需要一半。新型旅游企业后来居上,有些形成了巨无霸。甘肃一个公航旅2800亿资产,说搞旅游拿个百八十亿是小菜一碟,而且自己拿,不用银行的钱。山西煤炭集团的人也说,2500亿的资产要转型,首先拿200亿做旅游,但是不知道怎么做。这种巨无霸式的企业进来之后马上就会改变整个旅游产业。
以上三个问题才是真正中国旅游发展的短板,缺少健康的企业,难说中国旅游发展健康。
七、社会的变化
第一,好吃懒做图舒服。骂一个人好吃懒做,是很严重的批评。其实,好吃懒做是人的天性,没有人天生就勤快,只是因为有了社会评价,才变成了毛病,刻苦耐劳才变成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是从社会生活来看,好吃懒做恰恰是进步的动力,因为好吃懒做,大家绞尽脑汁研究如何吃得好,如何少干活,天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好吃是农业社会的主要追求,自古民以食为天,先是吃饱,再是吃好。所以孔老夫子两千年以前就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至今仍然是吃货们的指导思想。但是在技术条件局限之下,好吃之徒不能不勤快,扩大食材的范围,丰富食材的做法,所以勤快就演变成为一种道德。懒做是工业化时代的主要追求。三次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解放了人类。机械革命延长了人类的四肢,动力革命增长了人类的力量,交通革命开阔了人类的出行距离,电子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大脑,信息革命扩大了人类的视野。即使在中国,短短三十年之内,重体力劳动基本淘汰,社会生产力以几何级数增长。发明的动力就是人要少做,方便食品大行其道,傻瓜系列层出不穷,好吃加上懒做,成为真正的可能。勤快已经从根本上失去了社会意义,创造正在形成真正的社会主流。图舒服,是服务业增长的原动力,也是服务品质提升的根本。机械化解决了人类的重体力劳动,机器人将解决人类的重复性劳动。下一步,机器人必然大行其道,甚至进入家庭。创造性劳动和情感性劳动自然成为主流,在这个过渡阶段,是对一个国家治理体系的最终考验。城乡过渡在中国正艰难进行,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