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走向现代化的引领力量。乡村旅游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种类型,是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乡村旅游规模经营的有效形式,对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乡村旅游合作社作为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和亮点,有着明显的政策优势、法律优势、组织优势和产业优势,可以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将在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要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乡村旅游合作社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政策支持的重点,是解决好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2007年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对农民合作经营的旅游开发提出了“完善乡村旅游合作社章程”的要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创新乡村旅游组织方式,推广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使亿万农民通过乡村旅游受益。”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作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部署。此外,山东、四川等地政府和旅游部门还出台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的通知和意见。这些文件意见的相继出台,标志着乡村旅游合作社已经从基层的实践创新转变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的重点工作,从一般的行业工作安排上升到了国家工作部署层面。可以预见,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强,将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和亮点,进而成为解决好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
乡村旅游合作社具有明显的法律优势,能够增强旅游扶贫效果,是促进乡村生活富裕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合作社本质上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依法成立、合法经营、规范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就合作社成员主体构成、利益分配等作出明确规定,如农民必须占合作社成员总数的80%、合作社经营重大事项表决采取一人一票制等,这为乡村旅游合作社突出和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提供最为根本和坚实的法律保障。与乡村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公司等其他组织形式相比,乡村旅游合作社在吸纳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保障贫困群众主体地位、增加贫困群众旅游收益方面有着突出优势。在脱贫攻坚政策和措施激励下,乡村旅游合作社已经成为各地开展旅游扶贫的重要形式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做实做强乡村旅游合作社,对于进一步发挥旅游扶贫作用、促进乡村生活走向富裕极具现实意义。
乡村旅游合作社具有明显的组织优势,是创新乡村旅游组织方式的基本载体,是留住乡愁的有力抓手。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旅游市场需求的深刻变化,乡村旅游的转型提升必须从加强组织化入手。乡村旅游合作社采取合作的方式,把分散的乡村旅游经营户组织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旅游原有的一家、一户、一园的分散化发展模式,有效整合了乡村旅游供给侧资源,走上了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路子,防止粗放式的盲目开发和浅层次的重复建设,有利于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同时,乡村旅游合作社通过制定合作共赢的经营规则和标准化的服务规范,强化合作意识和标准要求,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由于乡村旅游产品服务差异化导致的游客投诉、经营效果差异与恶性竞争带来的乡邻关系紧张,既提高了游客满意度,展示了乡村的文明乡风,又有效带动了乡村基层治理。此外,各地成立的刺绣、蜡染、编制、民俗表演等合作社,把当地传统文化资源有效“活化”为旅游产品,在丰富游客体验、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也成功抢救了许多濒临消失的乡村传统手工艺,让乡愁留在乡村的“绿水青山”之间。
乡村旅游合作社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形式。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的振兴,产业的振兴关键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而现代化农业的最大特色就是产业融合和业态创新。从产业融合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合作社是“旅游+”在农业领域的组织形式创新,将旅游的产业内核植入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之中,真正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入融合发展,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农旅融合发展的“两张皮”问题。从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来看,乡村旅游合作社生动体现了全域旅游全民参与、全业融合的特点。一方面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必须遵循合作社的运行原则和规范,这就确保和突出了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从机制上保障了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发展扩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为传统的种植、养殖类合作社提供了抢抓旅游发展机遇、参与旅游开发的渠道和平台,实现了全域旅游多产业发展的要求。
综上,促进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重视和支持乡村旅游合作社充分发挥“四大优势”,对于提高乡村旅游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促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