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关于绍兴发展水上旅游打造文化水城的构想
时间:2019年06月25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一、发展水上旅游的意义

  绍兴是国内水网密度最高的城市,中心城市内大部分区域水网密度达到3.3公里/平方公里,局部区域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为全国之最。绍兴是国内水形态极丰富的城市,具备河流、湖泊、各类湿地、运河、水库、海湾等21种水体形态,在国内水城中非常具有竞争优势。密布城区的水网,使绍兴在2500年里有了因水而美的风景,傍水而生的文化,如水一般柔韧的城市气质。绍兴的传统优势产业无不因水而兴,水是绍兴历史、文化和经济的重要载体。

  然而,城市化进程对水系空间的侵占、对水体形态的破坏、对水环境的污染,使绍兴水城特色不断丧失,水城形象逐渐退化、模糊。近年来,绍兴树立“从水上看绍兴”的理念,积极推进综合治水,加强资源整合,系统谋划建设一批重大水利项目,以水为抓手和平台,推进全市产业转型、城市升级、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赋予水新的内涵,让水真正成为绍兴的名片。

  发展水上旅游,不仅是对旅游环境的改善,更是旅游格局的重要定位、旅游产业的关键转型、旅游产品的重新梳理、水城生活的重新营造,是着力提升绍兴产业品质、城市品质、环境品质、文化品质、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是绍兴突围旅游过境地瓶颈的突破口,是绍兴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举措。

  绍兴发展水上旅游应秉持“以水为媒、以游为本、以城为主、水城共导”四大发展理念,处理好水上旅游与陆上旅游的联动、水上旅游与社区旅游的对接、水上旅游与绍兴文化旅游的互促、水上旅游与城市文脉的共荣等,做好水景和岸景的美化、游船上的休闲活动、水岸节点的娱乐活动、多元化的水上旅游产品、水岸夜景与月光休闲活动等开发,形成内外结合、点线面结合、城乡结合的发展方式,实现水上旅游与绍兴景色、文化、历史、产业、民生、民俗、城市精神共同发展。最终将绍兴打造成世界级文化水城,使水上旅游成为绍兴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器和全域旅游发展引擎。

  绍兴水上旅游运营应采取“水上旅游+物业”的模式,建议成立绍兴市水上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绍兴市水上旅游保护与开发的投融资主体,各县市区可设立水上旅游开发主体,政府在土地和资金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水上旅游消费收入和物业运营来推动水上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文化水城的构想

  (一)空间载体创意设计

  依托曹娥江流域、浦阳江流域和浙东运河绍兴段水域,构建“一廊两带”π形的水上旅游发展大格局,“一廊”即“鉴湖水道”水上旅游黄金走廊,“两带”即曹娥江旅游休闲水带和浦阳江生态人文水带。形成“一心八圈多点”的水陆旅游功能结构,“一心”即绍兴水上古城,“八圈”即镜湖现代水城旅游圈、稽山康养度假旅游圈、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圈、东鉴湖田园水乡旅游圈、西鉴湖生态文化旅游圈、虞中河湖度假旅游圈、浣江文化度假旅游圈和嵊新诗路山水旅游圈。“多点”即10大水陆互动旅游区和10大风情水镇。

  针对绍兴水上旅游发展,建议重点完成七大任务。

  1.建设中国第一水陆两栖风景式旅游集散中心。近期可利用古城又一村码头作为绍兴水上旅游集散中心,远期结合黄酒小镇的建设,配套修建新的绍兴水上旅游集散中心。

  2.策划一部传承绍兴水城文化的水上经典演艺。以镜湖水面为舞台,以绍兴深厚的文化为内涵,结合现代高科技舞台技术,策划大型水上演艺项目,打造长三角知名的水上演艺项目。

  3.推出10大主题水上经典游线。综合考虑绍兴水系资源条件、游线组织原则和游客心理需求,可以策划古城内河乌篷船游线、环城河城市风情游线、诗意鉴湖文化休闲游线、“水乡泽国”生态养生游、上虞曹娥江水上文化休闲游线、柯桥水上巴士游线、“运河遗产”古风水韵游线、唐诗之路人文古韵游线、滨海水上运动体验游线、浣江浴美文化休闲游线等10大主题水上经典游线。

  4.构建4条水上公交专线。针对市民出行需求,规划越城—镜湖新城—高铁站线、高铁站—柯岩线、越城—柯桥线、越城—袍江线等4条水上公交专线。

  5.打造市域10大水陆互动旅游区。依托绍兴资源,以水陆互动为理念,重点打造古城文化旅游区、柯岩—鉴湖旅游度假区、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曹娥江旅游度假区、天姥山—十里潜溪旅游度假区、西施故里—浣江五泄旅游度假区、嵊州温泉旅游度假区、曹娥江游艇母港、若耶溪—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等10大水陆互动旅游区。

  6.培育10座风情水镇。以水为媒,以产业培育为核心,重点打造绍兴黄酒小镇、官渡创意小镇、陶堰花海小镇、上虞e游小镇、柯桥酷玩小镇、诸暨珍珠小镇、柯桥运河小镇、镜湖湿地风情小镇、嵊州越剧小镇、杭州湾花田小镇等10座风情水镇。

  7.策划两大水乡节庆。充分挖掘绍兴水乡文化,以水乡活动为吸引,重点推出“绍兴国际水乡社戏节暨绍兴国际乌篷船文化节”和“中国绍兴黄酒节”两大水乡节庆。

  (二)水上专项发展

  1.水交通。绍兴水网密布,但由于城市发展,部分水网呈现割裂状态,要加大绍兴水系贯通,重点形成“一河两江”“四连十线”的内河主要航道网整体格局,同时要加强航道标准控制、安全管理和航道上船闸、桥梁等配套的规划及改造,加快旅游码头的选址建设、游船的配置,为发展水上旅游安全通行提供保障。

  2.水安全。做好河道整治、防洪排涝以及水上智慧旅游安全监管平台、水上旅游智慧服务体系、水上安全防御体系、游船设施安全管理、应急救援能力等建设。

  3.水休闲。既要做好水上休闲、船上休闲、岸上休闲,还要做好夜生活休闲,尤其是绍兴古城和10大风情水镇的夜生活休闲。

  4.水经济。结合水城重建,借鉴历史产业经验,以水为脉,大力发展相关新兴产业,为绍兴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力发展水稻、水产、水酒、水上旅游业、水上运动产业等5大类型水产业。对绍兴水系沿岸企业进行改造升级,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等手段,重点引进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商务培训产业、休闲体育产业、科技研发业等,构建绍兴水上旅游外围产业链。

  5.水生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河道水质、水量和河岸条件,提出相应的水生态修复模式。

  6.水景观。通过河湖水质提升、滨水环境整治,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形成“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文为蕴、以人为本、城景交融”的具有江南水乡城市特色的景观体系。

  7.水文化。水文化是抽象概念的无形资源,应大力提倡文化展示、文化景观、文化游憩、文化演艺、文化生活、文化创意、文化传承等。

  (作者单位:浙江诗画江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作者:余春波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