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15个乡镇、街道,共有40余处宋元、明清时期的古村落,著名的有峡阳镇土库群、巨口乡土厝群和塔前镇菖上土堡群等,其中有8个古村落先后被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延平古村落资源,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近年以来,延平区采取三项举措,积极打造古村落旅游新名片。
一是多方开发古村落,创品牌。采取政策叠加效应,充分利用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建设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传统村落保护资金等,多方筹资1亿余元,对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的茫荡镇宝珠村、塔前镇菖上村,巨口乡九龙村进行先期开发建设。如投资3000多万元,对塔前镇菖上村4座具有代表性的土堡及部分古街巷进行修缮、改造提升、外墙粉刷,并配套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标识标牌等,使菖上村成为延平区旅游新亮点,并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投资5000余万元,对茫荡镇宝珠村尚书第、别驾第等明清老宅、名宅以及古民居、祠堂、古廊桥、古戏台、古亭等按照“修旧如旧、修古如古”的要求进行修缮重建,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到宝珠村寻廊桥遗梦,探访明清古街,呼吸清新空气,养生休闲避暑。2019年宝珠村被评为福建省首批避暑清凉福地,有效提升了知名度。据统计,今年1—7月,已吸引游客7万余人次,比增136.6%。
二是深挖古村落文化,添魅力。延平区采取“改内不改外”的原则,分别在塔前镇菖上村修建了福建土堡文化展示长廊,在樟湖镇剧头村修建了闽北古村建筑展示中心,在巨口乡九龙村修建了巨口古建筑图片展览室等各种古村落文化展示景点。同时,积极将富有延平特色的民俗文化融入古村落旅游,如将茫荡女子烛桥灯、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结合全年节假日融入宝珠古村游中;将峡阳战胜鼓、台阁戏、肩膀戏等民俗活动融入峡阳古镇游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统计,仅每年农历三月三一天,峡阳古镇就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
三是鼓励开发古村落民宿,促增收。延平区政府先后出台《延平区民宿管理办法(试行)》《巨口乡民宿扶持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鼓励巨口乡、王台镇、茫荡镇、塔前镇等重点镇、村村集体和村民个人将空闲民居改造提升为民宿,经验收达到标准的,给予经营业主2—5万元一次性补助,从而大力推动延平区民宿事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截至目前,茫荡镇宝珠村已新增“宝珠一号”“卢氏人家”等民宿10家,床位200张;巨口乡新增“艾草庄园”“九龙客栈”等民宿9家,床位180余张;塔前镇新增“水云村”、菖上人家等民宿5家,床位150余张。今年暑期,这些民宿家家爆满,须提前半月预定,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