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召开的2019年全国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复合型产品,探索出发挥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富民功能、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好路子。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调研时,对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作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在“老家寒舍”民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红色旅游是以具有红色基因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红色基因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为旅游者缅怀先烈、参观游览、体验历史、学习红色文化而开展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今年国庆长假,游客红色旅游热情高涨,红色主题景区全网在线售票同比增长35.2%,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消费人次同比增长达23.2%。而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乡村野外为空间,依托农村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而开展的旅游活动。二者有机融合创造了全域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
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融合具有天然优势,可以催生新产品、新体验,从而发挥新作用。我国广大乡村地区拥有大量的红色资源,一些老少边穷乡村,由于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得以较好保护。在发展旅游过程中,这些乡村往往从利用和开发特色红色旅游资源着手,这种实践使得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带动老乡们脱贫致富,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效保护了红色遗产。
有红色旅游资源的乡村,可以对不同时期的资源进行分类、评价,形成红色遗产资源体系,结合当地乡村特点开发“红色+乡村”旅游产品。如发掘红色遗产中的重要事件、故事、人物、史料等,将红色基因与乡村旅游充分融合,开发中小学的研学旅行,让书本上的故事人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红色旅游成为有吸引力、可参与的体验型产品,成为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新课堂。
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融合相辅相成、同步促进、共建共享。首先,红色旅游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在传统乡村旅游基础上,充分挖掘、融合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使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和乡村文化的同时缅怀先烈,体验历史,学习红色文化,感受红色遗产。其次,乡村旅游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红色基因和遗产需要展示的空间和载体,开展红色旅游可以利用乡村已有的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服务人员、旅游营销渠道,吸引游客在乡村旅游的同时参与红色旅游活动,增加了活动内容,丰富了游客的红色体验。再次,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融合可以保护红色资源。随着历史的久远,一些红色遗产渐渐被遗忘和破坏,特别是在乡村改造以及自然环境变迁中,一些红色遗产濒临消失。通过发展“红色和乡村”旅游,可以有效将红色资源活化,从而保护、传承乃至弘扬红色文化,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增效,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活力。
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融合可以更好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大批红色景区和乡村旅游产品,但一些景区和产品存在品质不高、特色缺乏、效益不好等问题。乡村旅游正处于转型期,传统的“农家乐”等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需要,“旅游+”新业态应时而生。推动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跨越,根本要求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进全域旅游就是要使旅游业又好又快全面发展。
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融合有助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红色+乡村”旅游拓展了乡村旅游的业态,推动了乡村旅游的理念创新、产品升级、服务提升,特别在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引导爱党爱国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教育宣传功能,可以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要。“红色+乡村”旅游还有助于红色旅游业态更加丰富。红色旅游强调“红色”这个核心,是生动的、感人的、催人奋进的,与乡村旅游融合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更深,感受更真,认同更强。“红色+乡村”旅游更有助于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全域旅游是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转换动能、优化升级的新引擎新动力,产业融合是全域旅游的标志之一。“红色+乡村”旅游可以率先探索,积累经验,为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样本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