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扩内需、促开放 加快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时间:2020年05月27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建中央提出推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并从建设重大旅游项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支持旅游金融发展、放开离岛免税政策、探索自贸港新政、扩大地方自主权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中国(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题中之义。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关注并加快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世界格局,全球化结构调整成为必然。疫情在全球蔓延,使得跨境经贸、旅游及国际交流等严重受阻,尤其是跨境旅游大幅萎缩。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2020年全球跨境旅游人数将同比下降六至八成。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大量出境游消费群体转移至境内,迫切需要高品质旅游消费目的地承接。另一方面,疫情对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面对世界经济下行,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推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将庞大的出境旅游消费在国内释放,既能提振国内消费信心、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在海南落地,也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消费品巨头来华投资,向世界传递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决心。

  结合现实情况看,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以来,海南充分发挥政策、环境和区位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开放消费领域,积极培育新业态、新热点,推动旅游消费提质升级,海南旅游产业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正朝着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快步迈进。同时,一些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也逐渐显现,旅游发展模式以资源依赖型为主,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免税购物政策有待进一步放宽,国际化旅游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整体上,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步子迈得还不够大,步伐仍不够快。

  笔者认为,适应全球化变局和国内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大趋势,需要以更大尺度和力度,超常规推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一是在切实放开市场准入、产品准入和购买限额上有更大举措。目前,海南岛内的免税店数量、获得资质的免税品经营主体、免税品品类以及购买限额规定等,距离建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要求还很远。笔者建议,首先,服务自由贸易的需要,可适当放开免税品经营准入,尤其是吸引国际免税品经营商落地,引入更多市场竞争主体,向世界传递扩大开放的声音。其次,扩大免税品范围、种类,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可探索将国内消费品纳入免税品品类。再次,拓展免税店覆盖地域和范围,围绕车站、码头、机场密集布局,同时,配合做好海关制度改革等工作,提高海南省地方经济自主权。

  二是在完善软性服务、降低消费成本上下功夫,打造亲民、舒适、多业态并存、多群体互惠的旅游生态。旅游消费不仅仅集中在“高大上”的免税品或者叹为观止的风景上,更体现在居民日常的“吃、住、行”中。海南旅游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三亚海棠湾、亚龙湾高档酒店林立;高尔夫球场、邮轮游艇基地不断涌现,但软性环境和消费成本却经常被游客诟病。因此,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过程中,对于景区建设、街区打造,不必整齐划一,过分追求条理。适度的“杂乱”,体现了地方管理者包容、开放的心态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地方政府应通过大力发展共享经济、夜间经济、鼓励并规范小地摊、小商贩、自由职业等,不断丰富旅游中的人文要素,降低游客成本支出,展现海南旅游更“接地气”的一面。

(作者:马振涛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