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接棒
时间:2020年08月20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掐丝珐琅被做成手机壳上的时尚纹样,苗族姑娘的刺绣绣在了年轻人的T恤、背包上,秦腔、昆曲、侗族大歌之妙音响彻南北……宝贵的文化遗产正通过互联网走到大家身边。快手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每3秒就诞生1条与非遗文化相关的视频。

  非遗中既有美食也有戏曲艺术,还包括像油纸伞这样“慢工出细活儿”的手工艺制品。近年来,非遗走红网络,越来越受年轻人青睐。2018年,有252万用户通过快手平台发布非遗内容,超过六成生产者是90后。非遗通过网络媒介碎片化传播,不但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也还原了非遗技艺中的精华和本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传承方式以口口相传为主。由于非遗技艺本身有着工序复杂、工艺繁复、耗时费力等特点,仍有部分非遗项目传承面临着“人走技失”的窘境。因此,从技艺传承看,让非遗项目得到年轻人的认同与喜爱,打造非遗项目特色专业课程,培育非遗项目特色人才应是当务之急。而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使非遗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从参与和欣赏角度来说,虽然有不少年轻人对非遗感兴趣,但跟风者居多。因此,要激发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和热情,借助“互联网+”,用年轻人喜爱的网络元素激发其对中华优秀技艺的兴趣和关注度,吸引其主动参与非遗活动,而以短视频、VR、直播等为载体,将非遗制作成新颖活泼的新媒体作品,显然是更加有效的途径。

  非遗是增强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引航灯”、社会和谐的“助推器”、国家发展的“软实力”、促进民族团结的“压舱石”。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接棒,让更多年轻人爱上非遗、传承非遗,让非遗更好展现中国文化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作者:刘天放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