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求,平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争创文化旅游名县”作为旅游发展目标,突出“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发展主线,把旅游业的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力图实现旅游业跨越发展。2012年提出四项举措落实产业政策,开拓发展思路,力图激发旅游发展新活力。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从“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旅游发展思路出发,调整充实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工作制度,实行定期例会,每次集中研究解决一二个旅游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整合相关行政资源,形成旅游发展合力。
二是制订政策保障。将根据国务院两个《意见》和省、市《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精神和要求,出台《平和县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落实政策的有关内容,增强产业意识。
三是提高资金保障。一是县财政以300万旅游发展基金为基数,今年继续追加,并把这笔基金落到实处,用于全县性旅游宣传推介、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旅游节庆活动以及兑现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奖励等优惠政策。二是申报旅游专项资金。充分把握“推动我省旅游业踏上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快车道”的有利政策和经济形势和给予原苏区县、老区县的政策、资金扶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县旅游项目的资金支持。重点做好旅游重点项目、乡村旅游、红色旅游、A级景区提升和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的申报储备工作。争取“平和暴动”红色旅游项目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四是坚持规划先行。为了凸显平和县对台旅游优势,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构建平和旅游目的地体系,把平和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自然与文化旅游目的地。积极筹措资金,招标确定甲级旅游规划资质单位重新编制《平和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平和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并完成灵通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规划、长乐暴动纪念园、大芹山、小西天农业观光园、太极村、桥上书屋、榜眼府、龙潭山庄、观音湖等旅游区及乡村游景点的专项规划工作。力争成熟一个,落实一个,不断完善我县旅游规划体系,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发挥旅游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