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活动的特点是人员流动,旅游气氛的营造靠人群的聚集,旅游行业的价值在于面对面的服务。而流动性、聚集性、接触性正是疫情防控的大忌。暂停出入境旅游、执行跨省团队游“熔断”机制、限制景区景点文娱场所客流……两年多来,旅游行业经历了重大考验,承担了太多的责任,付出了巨大代价。有业者认为,即使旅游活动完全放开,由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大量流失,行业复苏不得不面对人才瓶颈。
稳住行业的基本盘、激发行业发展的信心,成为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让包括旅游行业在内的整个服务行业为之一振。《若干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综合施策、联动效应值得期待。旅游是综合性产业,《若干政策》中列举出的餐饮业、零售业、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业、民航业等“困难行业”,不仅仅是旅游业的“难兄难弟”,更是旅游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合作伙伴。《若干政策》对服务业提出了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对具体行业作出了针对性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纾困扶持,形成联动、辐射效应,促进整个服务业走出困境。《若干政策》针对服务业的纾困扶持全面覆盖、重点施策,让处于寒冬的服务业感受到了暖意、看到了希望。
逆境中的旅游行业这两年在夹缝中求生存:旅行社全部进军周边游、星级饭店摆起了大排档……但这些疫情前的“小生意”,前提也需要景区景点、文博场馆正常开放,需要交通运输业正常运行,更需要零售、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正常运转。旅游业的恢复需要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复苏。《若干政策》对整个服务行业的纾困扶持,旅游行业获得的信心、受到的鼓舞应该是最强烈的。
二是精准发力、纾困扶持切中肯綮。《若干政策》不仅有既有政策的延续,如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继续实施旅行社暂退质量保证金,还增加了对于员工定期核酸检测、企业防疫消杀支出的补贴支持、扩大“六税两费”适用范围、推动金融系统减费让利等新举措。
《若干政策》不仅有疫情中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还针对既存问题开出了药方,如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牌、乱罚款”等要求。政策中明确了“政府采购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项目时”“不得以星级、所有制等为门槛限制相关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将符合规定的工会活动、会展活动的方案制定、组织协调等交由旅行社承接”,打破了以往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星级饭店的住宿、会务服务,采购旅行社提供的差旅、会展服务的政策限制,为星级饭店、旅行社扩大经营范畴提供了机遇。
另外,《若干政策》延续了中央一以贯之的优化融资环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方针,对金融工具、金融手段的运用着以重墨。除在普惠性十条措施中有三条金融政策外,在针对旅游业的七条措施中还有三条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服务行业中多为微利、轻资产企业,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支撑正常运转。然而,面临持续的疫情影响,不少企业业务中断直接导致现金断流。《若干政策》对金融政策的特别强调,切中肯綮。
聚焦旅游业纾困扶持政策,业界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从“开源”(鼓励政府采购)、“节流”(暂退保证金、缓缴失业、工伤保险)、“输血”(提供金融扶持)三个层面纾困扶持,可谓考虑全面、措施精准。
三是应对疫情,防控政策理性适度。除普惠性措施和针对性政策外,《若干政策》特别针对疫情防控过程中“过度防控”或“放松防控”倾向,提出了“四个精准”,在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防疫政策“五个不得”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对服务业行业提出了“三个不得”的精准防疫要求。
“四个精准”侧重“合理地防”,为疫情有效防控提供了工作遵循,使疫情防控工作更为精细、精准。“三个不得”对于层层加码的防控措施予以禁止,使防控措施更加适度、更有温度,让疫情防控更为理性。
当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四个精准”是保护行业恢复发展的“续命丹”,着眼行业的长远和宏观大局。“三个不得”是服务行业企业正常经营、排除不合理防控措施干扰的“护身符”,顾及当下和微观个体,同等重要。
总之,《若干政策》的出台让旅游行业体会到了相关管理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文件明确了有关部门“强化储备政策研究”,使行业对纾困扶持政策有了更多的期待。
(作者系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法律/风控部 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