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让政策温暖企业 助行业渡过难关
时间:2022年03月21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遭受重创。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较2019年分别下降52.1%和61.1%。2021年,国内旅游人数32.4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2万亿元,虽较2020年有所恢复,但仍比2019年下降46%和49%。经过两年疫情的冲击,我国旅游业进入前所未有的“艰难时世”,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危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困难,积极回应旅游行业纾困诉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旅游企业和广大旅游从业人员渡过难关。近期,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其中既有针对所有服务业的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也有专门针对旅游业的个性化纾困扶持措施,这既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的关心和温暖,也体现了国家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总体来看,与旅游相关的扶持政策措施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税费减免政策,旨在减少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为旅游企业减负。这其中既有普适性的服务业增值税加计递减,将省级政府的“六税两费”扩大到适用旅游小微企业和旅游个体工商户,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减免房屋租金等政策内容,也有专门针对旅行社的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扶持政策,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维持80%的暂退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提高暂退比例。同时,还提出加快推进保险代替保证金试点工作,扩大保险代替保证金试点范围。

  二是金融支持政策,旨在增加旅游企业的经营资金,为旅游企业输血。相对于其他行业,旅游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若干政策》提出的普惠性金融政策主要涉及引导银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优先支持陷入困难的旅游小微企业和旅游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支持普惠小微的市场化工具引导作用;督促指导降低银行账户服务收费、人民币转账汇款手续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减轻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压力等。个性化的金融政策包括建立健全重点旅游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文化和旅游企业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引导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主动让利,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对中小微旅游企业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等。

  三是市场公平政策,旨在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为旅游企业创造更多市场机会。尽管旅游企业的市场环境总体公平,但是依然存在一些或明或暗的市场壁垒。《若干政策》对这些问题均有所关注。比如针对长期以来一些地方限制星级饭店、民营企业、旅行社等提供公务服务的情况,明确提出,政府采购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项目时,严格执行经费支出额度规定,不得以星级、所有制等为门槛限制相关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将符合规定举办的工会活动、会展活动等的方案制定、组织协调等交由旅行社承接。

  四是精准防控政策,旨在保持旅游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为旅游市场恢复振兴创造条件。对旅游业恢复发展而言,游客在安全范围内自由流动最为重要。因此对旅游企业最大的利好政策是实施更加精准的疫情防控政策,让旅游消费市场潜力有效释放。《若干政策》第42条和43条明确提出要坚决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两种倾向,并专门对建立精准监测机制以及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防疫政策“五个不得”的要求做了详细阐述,明确提出“三个不得”。相信通过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帮助旅游等服务业复苏,旅游市场的恢复和振兴不会太远。

  未来,落实好《若干政策》,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操作性,主动对接旅游企业,把政府的政策温暖送到旅游企业身边;各地要根据国家的政策精神和方向,结合各自实际,不断优化、丰富和完善有关政策,切实为旅游企业恢复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旅游企业要增强对旅游市场未来前景的信心,用好用活政策,渡过难关。只要政府、企业和社会上下同欲,共同努力,旅游业的春天将不会遥远。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作者:曾博伟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