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绣花式”改造让老街重焕生机
时间:2025年06月06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在珠海狮山街道,一条承载着香洲街坊记忆的老街——光华街不久前悄然焕发新生。这条始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街,曾遭遇“老龄化”“空心化”“业态老化”等岁月危机,如今,老街以“微改造、精提升”的巧思妙笔,正在演绎一场“温柔的变革”,重焕生机。

  光华街原本破旧陈旧,如今却成为一个兼具“治愈系”特质和“慢生活”节奏的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街区。老街实现自我蜕变的背后,蕴含着可资借鉴的“成功密钥”,为全国老街改造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本。

  一是多元共治,创新治理模式。狮山街道以协同共治理念为引领,构建起“1+N”合伙人机制。在这一机制下,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国企、社会力量、商户、居民、共建单位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强大的改造合力。既有顶层设计上的科学规划,又能在实施过程中精准抓住“收储盘活低效物业,腾挪产业发展空间”这一突破口。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党组织共驻共建”机制,整合30余家共建单位、高校及社会力量,举办140余场宣讲活动,广泛吸纳居民、商家、青年主理人、设计团队等各方意见,真正实现了“共商共建”。

  二是注重烟火气与文艺范的和谐共生。个别地区在老街改造时,往往摒弃烟火气,过分在意商业形态的档次。而光华街的改造,则秉持“活化先天文化,涵养后天文化”理念,坚持“留肌理、保特征、微改造、精提升”原则,以“公园城市”理念中的“溶解公园”为思路,实现自然景观与城市功能的无缝衔接。

  在光华街,文化是街区的灵魂,烟火气是街区的形态。街道深入挖掘老街的文脉底蕴,将珠海历史、名人故事、老县委记忆以及港片经典IP等文化符号有机植入街区空间。这些精心梳理的文化元素,构成了街区独特的“留量”密码。这种“绣花式”改造,既可以延续城市文脉,又能够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三是将公园城市理念深度融入改造过程。通过增植勒杜鹃等特色植物,打造“抬头见花、推窗见绿”的生态景观;依托独特的山地地形,精心营造“勒杜鹃之约”线性公园。这种“城园相融”的实践,不仅提升了街区的颜值,更赋予其“慢生活”“治愈系”的独特气质,契合了现代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光华街的成功,本质上是一场多方共赢的城市更新实验。它不仅解决了老街“老龄化”“空心化”等现实问题,也为城市存量空间的活化利用探索出新的路径。其他城市在老街焕新过程中,若能借鉴这些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实施,必将使更多老街重获新生,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标杆。

(作者:王军荣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