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当古老的打锡箔技艺走进研学课堂,会重构出怎样的非遗新表达?近日,好YOUNG新塘·守护“锡”望——非遗打锡箔第一课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侨批馆开课,来自新塘街道沙塘中心幼儿园的20余名师生齐聚古村,共同探索打锡箔非遗技艺的前世今生。
课上,授课老师通过播放宣传片等形式详细介绍了沙塘打锡箔制作技艺,并带领学生制作锡纸花束、使用锡纸包装废水瓶,花样玩转非遗锡箔纸
新塘街道沙塘社区是闽南一带远近闻名的打锡箔之乡,打锡箔技艺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据记载,明万历年间,沙塘人王直素在外学习制作锡箔的技术后回乡经营锡箔业。乡人为了增加收入,纷纷向王直素学习打锡箔。打锡箔逐渐成为沙塘世代相传的手艺。
“这项技艺历史很悠久,也很宝贵,我们一直都在寻找方法进行保护传承。”沙塘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建南介绍,社区早在十几年前便萌生了将打锡箔申报非遗的想法,于是陆续搜集了很多资料,并在沙塘小学和旧商号遗址进行文化上墙布设,传播弘扬打锡箔技艺文化。今年,晋江市委下派第一书记林晓燕来到沙塘后,便积极发挥自身长期在宣传部工作所积累的技能和优势,对打锡箔技艺进行系统整理和提炼,成功助力该项技艺在今年5月列入晋江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王建南表示,下阶段,沙塘社区还将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着手建设“村史馆+非遗馆”,不断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和研学体验项目,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绽放独特光彩。
新塘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金宏勃介绍,“好YOUNG新塘”是新塘街道打造的特色研学系列活动,其宗旨在于聚焦侨乡故事、非遗文化、体育文化等本土资源,传承传统文化、探索新质课堂。今后,该课程还将引入更多优质非遗内容,带动更多孩子、家庭参与到辖区的非遗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中,进一步推动“文旅+非遗”“研学+非遗”等工作形成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