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赛事经济点燃文旅消费新引擎
时间:2025年07月04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苏超”现象是“体育+文旅”模式成功落地的典型案例。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体育赛事正从单纯的竞技活动进化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未来,随着更多城市尝试使用“赛事语言”讲好消费故事,体育IP的价值有望进一步释放,为文旅产业注入持久活力。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自今年5月举办以来,热度持续攀升。随着赛事的持续开展,江苏各地依托赛事引流,催生“体育+文旅”消费场景,推动文体旅经济发展。从足球赛场踢出来的“文旅好球”,正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眼下,“苏超”正在江苏13个城市火热进行,每场比赛都能吸引上万名观众到场观赛。赛场内,球员们奋力拼搏;赛场外,“网络爆梗”不断涌现。

  数据显示,苏超第四轮的周末,淮安市共接待游客49.71万人次,同比增长45.78%。无锡、扬州、徐州、连云港、淮安5个主场城市的数据显示,6月14日至15日,外地游客量较上个周末增长48.28%,异地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5.15%,其中无锡的增幅高达29.58%。

  “苏超”现象是“体育+文旅”深度融合的结果,展现了顶级赛事对城市经济的强大带动力。在“苏超”赛事的热度之下,一场90分钟的比赛,吸引的不仅是本地球迷,还有大量跨城甚至跨省观赛的游客。

  与传统体育赛事的经济价值大多局限于门票收入和赞助商收益不同,以“苏超”为代表的赛事经济已演变为一个完整的消费生态系统。这些球迷群体的消费行为不再局限于球场内,而是延伸至“吃、住、行、游、购、娱”文旅消费全链条,形成了“观赛+文旅”的复合型消费模式。

  剖析“苏超”案例不难发现,由单一的赛事经济向复合型文体旅消费的转变需要构建“内容—场景—服务”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形成自我强化的正循环。笔者认为,将体育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内容层:打造具有持续吸引力的赛事IP,保持用户黏性。“苏超”联赛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IP,关键在于其构建了三大核心吸引力——竞技观赏性、话题制造力、规模效应。对球迷来说,“苏超”满足了人们对“体育竞技”的观赛追求;同时,比赛“造梗”出圈,不仅可以增强赛事的娱乐性,也能够激发市民的城市荣誉感,形成“城市荣誉+全民参与”模式,进而吸引大量非传统球迷关注。

  两类观赛者叠加,使得每轮比赛均能创造数亿级的网络曝光,为城市带来了可观的流量入口。未来,各地举办类似的赛事时应继续强化竞技内核与娱乐属性结合的特征,进一步提升竞技水平、制造社交话题、创新赛制设计。注重赛事的故事线塑造,利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形成球员成长、球队历史、城市足球文化等叙事矩阵。同时,扩大赛事的规模效应,加大传播力度,并实现赛季周期化运营。

  二是场景层:打造丰富多元的复合产品矩阵,构建沉浸式消费环境。借赛事东风,江苏各地设计“足球+文化”主题线路,旨在用丰富多元的文旅产品“留住”观赛者。例如,淮安市推出“凭赛事门票畅游淮安”优惠举措,外地球迷凭借淮安队与南京队的比赛门票可免票游玩全市16家收费景区。6月14日比赛日当天,淮安21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实现销售额3600万元。同期举行的盱眙龙虾节也凭借“苏超+龙虾+演出”模式,仅在一个周末就卖出3万张门票和103吨小龙虾;盐城“观鸟+观赛”套餐预订量突破2万单。

  这些创新举措有效延长了消费链条,其背后离不开多元化的文旅产品支撑。目前,江苏全省拥有5A级旅游景区26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同时,主办城市基于自身深厚的历史底蕴,推出美食、研学、娱乐、休闲等产品,碰撞出亮眼的火花。因此,只有不断完善文旅产品矩阵,做到“赛事引流+文旅托举”,才能将单一的观赛行为转化为复合型的消费体验。

  三是服务层:强化配套保障与接待能力,提升消费转化率。流量的高效转化需要坚实的软硬件支撑,“苏超”各主办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上做足了功课,各地政府部门通过优化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基础设施服务,为赛事提供了有力支持。“苏超”联赛虽然不是职业联赛,但是赛事组织参考了职业联赛标准,各地市政府的通力配合、整合资源优化服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网络优化方面,无锡客运上线“助威直通车”,无锡地铁线网运营时间延长约1小时;徐州公交开通80台免费观赛接驳车,特别设立“镇江球迷接待点”。体育设施方面,为了更好保障观赛体验,多个城市更换主场比赛场地。例如,苏州主场新的举办地点昆山市奥体中心体育场,是江苏省首座专业足球场馆,总建筑面积13.51万平方米,可容纳4.5万人,背后带来的安保、票务、赛事流程等方面的变化,需多方组织协调。住宿接待能力方面,2024年第三季度,江苏全省共有星级饭店275家,数量排名位居全国第六。此外,优质的服务软实力也是塑造卓越赛事体验的关键,包括专业化服务团队、标准化服务流程、人性化服务设计等。

  “苏超”现象是“体育+文旅”模式成功落地的典型案例。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体育赛事正从单纯的竞技活动进化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未来,随着更多城市尝试使用“赛事语言”讲好消费故事,体育IP的价值有望进一步释放,为文旅产业注入持久活力。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北京市冬奥文化与冰雪运动发展研究基地)

(作者:陈 希 蒋依依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