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列车的蓬勃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供给侧的创新活力,展现了需求侧的消费升级,更彰显了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进入暑运以来,针对旅游市场的旺盛需求,国铁集团加密开行旅游列车,促进铁旅深度融合,激发暑期旅游消费潜能。上饶至喀什、北京至阿尔山、郑州至乌鲁木齐,一趟趟Y字头列车满载旅客奔向“诗和远方”。
旅游列车的加密开行,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成果。国铁集团根据暑运市场调研数据,精准设计研学游、银发游、避暑游等特色运行图,同步实施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与临客运行图。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创新,可以有效提升运力资源配置效率,新开行的列车,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
更值得注意的是,多地文旅部门创新联动,推出的“火车票+景区门票”旅游计次票和铁旅套票,通过价格联动机制进一步降低了游客的出行成本,这种商业模式创新使得长三角等地实现了“一票游多景”的便利体验。当交通服务从单纯的位移供给转向“运输+文旅”的综合服务,其经济乘数效应也得到了充分释放。
铁旅融合发展正在重构区域旅游格局。据报道,云南和山东的环线旅游列车已经实现每日开行,黑龙江和广西的跨境旅游列车热度持续攀升。这些列车将铁路沿线的旅游资源有机串联,形成了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暑运第一周,全国铁路开行旅游列车17列,后续还将根据客流变化动态增开列车。这种灵活的运行机制不仅可以提升运输效率,也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铁路部门与景区的深度合作,使得“火车向着景区开”从愿景变为现实,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外,适老化服务升级彰显了民生温度与发展高度的统一。银发群体在旅游列车客流中占比较高,铁路部门为此推出了多项适老化服务措施。这种精细化服务既可以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也能够拓展旅游消费的市场空间。从车站的绿色通道到车厢的便利设施,适老化改造让更多老年人安心享受旅游乐趣。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可以释放消费潜力,也能够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当然,铁旅融合发展仍面临提质增效的挑战。一方面,旅游列车需要避免同质化竞争,通过特色服务形成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配套服务仍需完善,确保服务质量与运力增长同步提升。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如何延长消费链条,让游客从“快旅”转向“慢游”,真正实现交通与文旅的深度融合。这需要铁路部门与旅游目的地加强协作,共同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从更宏观视角来看,旅游列车的蓬勃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了供给侧的创新活力,展现了需求侧的消费升级,更彰显了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随着铁旅融合的深入推进,这种发展模式必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多实践样本,也将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辟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