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街示范段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25日晚,泉州洛阳古街示范段以焕然一新的姿态正式向公众开放,摇身一变成为有“颜值”、有文化、有趣味、有烟火气的“肆有”打卡地,生动诠释了世遗文化“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理念。 如果说洛阳桥是泉州的商贸动脉,与之共生千年的洛阳古街则是生活容器,是“活着的世界遗产”,更是泉州的“活态读本”:昭惠庙、义波祠、古井禅寺、张氏大夫第等古迹在街巷间错落有致;洛阳纸扎、石雕、影雕等非遗项目在匠人手中代代传承;正月“海神巡境”、清明插彩旗、七夕敬谢七娘妈等民俗在生活里自然轮转;红砖古厝里,古早风味与千年航海记忆依旧留存。 如何依托特色文脉,让古街焕发新生?古街推出“主理人孵化计划”,引入“新邻居”,与原住民携手打造“既保留根系又焕发新芽”的文化共生体。这些“新邻居”中不仅有根植泉州的在地品牌,也有远道而来的创意力量,他们以全新视角审视老建筑细节与民俗符号,发掘出本地人习以为常而忽略的文化价值,并借助文创设计、艺术策展等方式,赋予传统元素当代审美表达。据悉,作为洛阳古街的经济活化器,“主理人孵化计划”将持续性地孵化与更新业态,吸引更多创意者与创业者相聚于此,以拥有技术、技艺的人文特色产业支撑本地商业生态,丰富文旅体验。 |
古街上的南音表演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驻足欣赏。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当晚,洛阳古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古街既保留着浓郁的“古早味儿”,又洋溢着十足的“文艺范儿”。南音表演、火鼎公婆、乐队演唱、舞龙舞狮……数百米的街道上,非遗技艺与现代艺术在各个点位交相辉映,点燃了市民游客的热情;四果汤、海蛎饼、土笋冻等闽南特色小吃,让孩子们纷纷驻足尝鲜;吴文季故居、张氏大夫第等等众多文物分布街道两侧,传统建筑肌理与现代生活场景在此完美融合。 尝尝洛阳桥的文创雪糕、在巨型签筒里抽一支人生上上签,在桥头的榕树下听一曲南音,观赏一出趣味横生的提线木偶剧、跟随舞狮队伍穿街走巷……“泉州洛阳桥世界遗产地历史文化价值体系研究课题”负责人傅晶这样说:“当游客站在桥头,脚下是商船泊岸的码头遗址,转身可见居民在古厝前晒茶——这种活态的生活延续,才是世遗生命力的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由洛阳桥文化推广大使谭晶演唱的洛阳桥主题歌曲及MV《洛阳桥上》也于当晚首发。该歌曲由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出品,著名导演、词作家王平久作词,音乐制作人赵嘉霖作曲。MV中,泉州簪花、提线木偶、梨园戏《陈三五娘》、洛阳舞龙、泉州地术拳等非遗传承项目一一入镜,展开了一幅传承不息、精彩纷呈的千年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