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街焕新,有颜值、有文化、有趣味、有烟火气
洛阳古街示范段揭幕迎客
7月25日晚,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桥畔灯火璀璨。在泉州申遗成功四周年之际,以“新邻居·新丝潮”为主题的洛阳古街示范段揭幕仪式在洛阳桥游客服务中心广场举行,标志着这条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古街,正式以崭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洛阳古街将化身为有颜值、有文化、有趣味、有烟火气的“四有”打卡地,用实践诠释世遗文化“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理念。
游客漫步古街,体验千年文化与新潮创意的融合。
《洛阳桥上》发布传唱古桥文化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洛阳桥旁的洛阳古街,是泉州的“活态读本”:昭惠庙、义波祠、古井禅寺、张氏大夫第等古迹散布在街巷中;洛阳纸扎、石雕、影雕等非遗项目在匠人手中传承;正月“海神巡境”、清明插彩旗、七夕敬谢七娘妈等民俗在生活里自然轮转;红砖古厝里藏着古早风味与千年航海记忆。这处“活着的世界遗产”,桥与街千年共生——桥是商贸动脉,街是生活容器,两者共生共荣。
“当游客站在桥头,脚下是商船泊岸的码头遗址,转身可见居民在古厝前晒茶——这种活态的生活延续,才是世遗生命力的核心。”活动现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泉州申遗技术团队负责人、泉州洛阳桥世界遗产地历史文化价值体系研究课题负责人傅晶为众人解读《泉州洛阳桥世遗社区文化基因阐释》。
“洛阳江水,千年一脉”,文脉的传承需要载体,也需要打动心灵的旋律。由一级演员、歌唱艺术家、洛阳桥文化推广大使谭晶献唱的《洛阳桥上》歌曲及主题MV于当晚正式发布。该作品由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出品,著名导演、词作家王平久作词,中国内地男歌手、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赵嘉霖作曲。作品以洛阳桥为背景,融合南音与现代音乐元素,嵌入梨园戏、提线木偶、蟳埔簪花、洛阳舞龙队、泉州地术拳等非遗项目,构建出立体的文化表达体系。谭晶作为洛阳桥文化推广大使,用空灵嗓音诠释了古桥的历史底蕴与时代新声,成为洛阳桥文化传播的全新载体。
游客参观古街特色店铺
“主理人计划” 激发古街活力
此次揭幕的洛阳古街示范段迎来新变化——新老店主将传统与创意融合,老建筑里有了新潮店,古街成了有颜值、有文化、有趣味、有烟火气的“四有”打卡地。据了解,台商区以“世遗新生”为核心,打造洛阳桥世遗文创小镇,含文旅街区与古街更新,本次示范段涵盖蔡襄广场至古街西段及桥头区域,引入数10家特色店铺,通过“主理人计划”激活古街微观活力,推动传统与创意的深度融合,让千年海丝文化在当代生活美学中延续新生命力。
昱见·手鞠、相鉴、美好生活造物社、晓饰记、黑胶猩猩、壹本印画、喜薰、插画艺术部落、SOUL—REBIRTH自然博物……古街迎来的“新邻居”中,不仅有根植泉州的在地品牌,还有远道而来的创意力量,他们共同承担起文化转译者的身份。“主理人计划”中,来自各地的主理人以“他者眼光”发现本地人因习以为常而忽视的文化价值,用崭新视角望向老建筑细节、民俗符号,并通过文创设计、艺术策展等方式,赋予传统元素当代审美表达。而本地主理人作为家乡文化的保护者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店铺既保留本土风味,又对接年轻消费习惯。在根植泉州文化土壤的小店内,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闽南生活的“慢镜头”——坐下喝杯茶,你就成了古街日常的一部分。
同时,“主理人计划”作为洛阳古街的经济活化器,将持续性地孵化与更新业态,吸引更多创意者与创业者相聚于此,以拥有技术、技艺的人文特色产业支撑本地商业生态,丰富文旅体验。主理人们到来后也将成为社群协作者,与当地人一起构建“主客共享”的共生治理网络。以古街示范段揭幕作为一个发起点,主理人将邀请居民口述历史,形成社区档案库。
非遗展演吸引游客驻足观看
有趣有味有料 解锁潮流玩法
连日来,洛阳古街非遗展演热闹上演,各类传统技艺轮番登场,现场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洛阳古街主舞台上,创新演绎的南音混搭电音节目令人耳目一新,既吸引了老戏迷凝神聆听,也让年轻人随着节奏轻轻晃动;经典舞剧《只此青绿》选段上演,舞者身姿灵动,为古朴的老建筑增添了一抹灵动的亮色;火鼎公婆表演中,演员诙谐的动作引得观众阵阵欢笑;提线木偶表演区,艺人巧手操控,木偶动作活灵活现,演至精彩处,围观的老年观众不禁跟着哼唱起熟悉的闽南小调;舞狮表演更是精彩纷呈,扎实有力的鼓点伴奏下,狮子甩头时,鬓毛轻扫过骑在家长肩头的小朋友,逗得孩子发出清脆笑声。最热闹的是“古街寻狮”互动游戏,洛阳桥上代表二十八星宿的石狮子成为创意的来源,28只形态各异的“萌狮”将在各个意想不到的角落探头迎客。
以“新邻居 新丝潮”为主题的洛阳古街示范段,将千年古韵与现代艺术深度融合。示范段揭幕是古街复兴活化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台商区文旅发展新起点。未来,台商区将以示范段为样板,全面推进“一核两片三街”开发,加快建设洛阳桥世遗文创小镇,携手社会各界,让世界遗产在沉浸式体验中真正“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