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平潭,天蓝海蓝。走进坛南湾等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井然有序的文明画卷:景区入口游客们自觉排队,有序进入;沙滩上,孩子们嬉戏欢笑,却不见一片狼藉的垃圾;海风拂过,听不到嘈杂的喧哗,只有海浪的轻吟与人们的笑语。
这份舒心与惬意,正是平潭旅游品质提升的生动写照。记者从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文局了解到,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该局紧扣主题、精心组织,“学查改”一体推动学习教育扎实有序开展,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在带领群众“共吃旅游饭”“共念旅游经”方面成效显著,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学有质量上下真功,不断厚植理想信念之基
“我们坚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把学习、研讨作为学习教育的首要任务和贯穿始终的主线,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不断打牢思想理论基础。”实验区文旅局党组相关负责人说。
具体怎么做?首先是坚持原原本本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与经验》等重点学习内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21次来岚调研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5场次、局领导班子读书班4场次、领导班子集体研讨3场次、局领导班子成员上党课8场次。
其次是创新方式学。坚持以案促学和实地观学相结合,结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典型案例》和多起违规吃喝案例,观看警示教育片和《征程之星火》主题影片,并前往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两岸融合的平潭实践”主题教室、平潭一中“烽火岚岛 风展红旗”红色展览参观研学,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再者是联系实际学。结合开展“进村入企话岚图”主题活动,组织深入村居、企业、景区景点学习调研26次,协调解决旅游市场秩序、村居公共设施等问题。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等内容,引导文旅系统党员干部树牢“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查有力度上动真格,对标清单全面查摆不足
今年以来实验区文旅局局党组班子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
该局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问题清单》《隐形变异的作风问题清单》,对照集中整治违规吃喝7个重点任务和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等5个问题清单46个方面问题,结合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和体育领域风腐问题系统整治、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及基层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查摆出的问题,对标对表,认真检视,查摆突出问题9个。
其中包括平潭海边“蓝眼泪”景观引发涉海旅游乱象、带领群众“共吃旅游饭”“共念旅游经”的办法不多、抓民宿承诺备案制存在梗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在改有成效上见真章,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实验区文旅局党组紧紧围绕前期学习自省、深入查摆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研判,逐项推动整改,确保查摆问题责任化、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效能。
坚持制度创新,引领渔民致富走新路。积极为渔民转产转业“牵线搭桥”,在核心景区及周边村庄试点“村民变股东”“村民转员工”模式,鼓励渔民转型从事旅游业,助推渔民实现上岸发展。一是加强涉旅游乡镇船舶管理。聚焦“蓝眼泪”期间部分船舶非法载客出海问题,深挖经营备案工作推进缓慢问题根源,出台《平潭综合实验区使用涉旅游乡镇船舶从事海上休闲活动经营条件》,鼓励意向经营业主积极备案。截至目前,我区有5家公司共计30艘涉旅乡镇船舶申请经营备案。二是鼓励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大力培育乡村旅游特色品牌,龙海村、澳前村等先后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白沙村、磹角底村获评“水乡渔村”休闲渔业基地,形成“景区带村、村景互哺、利益共享”的生动局面。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培育了出海观光、海上垂钓、赶海拾趣等休闲渔业新业态,带动村民2818人转产转业,给渔民提供更多“靠海吃海”的新方式。三是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支持。牵头举办船员适任培训班46期,为900余名培训船员提供技术支持。鼓励渔民向游船驾驶员、赶海向导转型,支持参与夜间经济、水上运动赛事等新兴业态服务工作,增加收入来源。
践行共享理念,推进景村融合促发展。聚焦带领群众“共吃旅游饭”“共念旅游经”的办法不多问题,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实施景村融合工程,2025年以来带动周边村民392人在景区就业,长江澳、南部湾、68海里、仙人井等4个景区景点周边25个村的平均村财收入达56万元,同比增长26%。一是抓村企共同经营,推进强村富民。实行“企业+村经合社+村民”三方共赢合作模式,推动区文旅集团与各片区围绕坛南湾、68海里、仙人井等景区和大练岛、北部廊道等项目开展合作,明确景区首道门票收入分成、业态收入分成等合作机制,实现景区与村集体共同开发运营。二是抓基础设施提升,推动共建共享。系统推进景区及周边村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规划与升级改造,打通景区与村庄的物理连接,优先吸纳本地村民参与项目建设与后期管护,带动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推进基础设施“主客共享”,推动停车场、厕所等设施向村民开放共用,实现“建在村里、惠及村民”。三是抓文旅项目建设,丰富业态布局。整合涉旅资源,开发集音乐文创、自然观光于一体的高端民宿群,提升镜沙观星追泪、长江澳海上休闲、大福湾帆船游艇等休闲业态,完善智慧停车场、观光栈道等旅游配套,多措并举丰富景区旅游产品。在68海里、坛南湾等9个热门旅游景区周边建设24处旅游市集规范经营区,设置规范摊位共467个,惠及19个村共740余名村民。
规范行业秩序,推进民宿高质量发展。聚焦民宿承诺备案制存在梗阻问题,按照“公司化、集团化、专业化”的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推动乡村民宿提档升级、突出特色。2025年以来新增备案民宿8家44栋,增加就业岗位130个,其中连片民宿6家37栋,占比84%。一是规范行业发展。印发《平潭民宿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平潭综合实验区民宿备案细则》,出台《平潭综合实验区民宿“焕新”补贴方案》,明确民宿备案环节所需材料清单,系统性优化备案流程,鼓励引导民宿业主扩大投资,加大改造提升力度,进一步提高民宿品质和服务。二是推动创优评牌。加强民宿宣传营销,开展“双宿双飞”民宿联合推广活动,拍摄以平潭民宿为主背景的慢生活系列短视频,推动枕海入眠、松海石器部落、海边边等5家民宿获评全国丙级旅游民宿称号,并组织枕海入眠申报全国甲级旅游民宿。三是拓展民宿产业链。鼓励民宿业主结合本地资源特色,打造契合自身的“特色标签”,形成民宿+研学、民宿+非遗等“民宿+”复合业态集群。充分盘活民宿空间,创新培育喃城落日咖啡民宿、甄·海域咖啡等“民宿+海岛咖啡”文旅新业态,进一步撬动旅游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实验区文旅局将执好“学查改”之笔,持续开展整改整治问题“回头看”工作,常态长效推进问题整改,不断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