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新闻资讯
厦门贡鱿鱼手工技艺非遗展欢迎市民游客参观体验
时间:2025年08月07日信息来源:厦门日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厦门贡鱿鱼手工技艺非遗展欢迎市民游客参观体验

  厦门贡鱿鱼手工技艺非遗展吸引市民游客参观体验。

  在木槌敲打鱿鱼的“咚咚”声中,一种鱿鱼特有的鲜香弥漫开来,越来越浓。13岁的黄佳涵哈哈一笑,握紧木槌敲得更起劲。她的妈妈翟女士说:“这个非遗项目很有意思,还挺考验耐力。”

  近日,厦门贡鱿鱼手工技艺非遗展在金榜书院艺术空间开展,吸引市民游客参观,体验感受这项市级非遗的别样魅力。

  游客慕名前来 体验厦门非遗魅力

  说到贡鱿鱼,不少人疑惑:“贡”是何意?其实,“贡”是闽南话“敲”的意思,所以“贡鱿鱼”直白来讲就是“敲鱿鱼”。厦门贡鱿鱼手工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伟栋介绍,加工鱿鱼的古法工序包括挑、晒、烤和敲。敲鱿鱼这道工序正是“压轴好戏”,通过木槌千次敲打成“千丝万缕”,将鱿鱼的鲜香充分激发出来,并通过“撕起来吃”,慢品这一口海鲜美味。

  除了通过木槌敲鱿鱼,还可借助手摇鱿鱼滚动机,将鱿鱼先滚平、压薄。滚的次数越多,鱿鱼越薄越细腻、香味也越浓。吴伟栋说,一条15厘米长、1.5毫米厚的鱿鱼通过手摇鱿鱼滚动机可滚成40厘米长、0.5毫米薄的鱿鱼。

  昨日,吴伟栋带来工具,现场让市民游客体验。来自河南安阳的李女士得知这场活动后,专门带着双胞胎女儿雨晨和雨昕来参观。昨日这对双胞胎体验敲鱿鱼时,吴伟栋耐心指导:“动作不要快,不然鱿鱼会断裂,有节奏地慢慢敲,历经千锤百炼,才能出美味。”一旁的李女士笑着回应:“欲速则不达,慢工才能出细活,非遗技艺果然不一般,蕴含大道理。”此次来厦旅行,李女士带孩子重点体验本土历史人文,她说,“厦门不仅风景好,文化底蕴也很深,我们还去了厦门市博物馆,听了南音。”

  展览引发共情 老渔民乐当讲解员

  此次展览,展陈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介绍了这项非遗技艺百年传承的发展历程,并解密古法工艺和文化内涵。展柜里摆放了钓钩、缠线板、鱼篓、案板、木槌等老物件,让大家对捕捞、加工鱿鱼,有更具象的了解。

  一个名叫“气死猫柜”的木柜让参观者哈哈大笑。70岁的余先生现场“揭秘”:“以前我们‘贡’好的鱿鱼就放在这种柜子里,因为猫看得到,吃不到,很憋屈,所以取这名字。”住在沙坡尾大埔头的他,曾经也是一个老渔民。这场非遗展让他想起很多往事,于是报名当起讲解员。

  在讲述这项非遗背后的闽南文化时,余先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以前,他们钓的鱿鱼在船上晒干烘烤后,没有木槌,就利用酒瓶来敲打。“等到渔船归来靠岸,我们一家人围坐在船上,又一起敲鱿鱼。”这种亲情互动的温馨感,至今让他难忘。

  相关

  贡鱿鱼手工技艺历史 可追溯至明末清初

  作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厦门贡鱿鱼手工技艺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吴伟栋介绍,清代周亮工所著的《闽小记》一书中记载“火炙,揉而为丝,味胜墨鱼远矣”,说的就是闽南贡鱿鱼。

  小贴士

  展览持续至下月15日 每周六上午集中体验

  本次展览持续至9月15日(逢周一闭馆),具体时间为9:00-11:00;13:00-17:00。地址为金榜路15-13号,金榜公园西门侧。为了让更多人体验和感受厦门贡鱿鱼手工技艺的魅力,吴伟栋将在每周六上午9:30-11:00组织集中体验活动,现做的“贡鱿鱼”还将给市民游客品尝。


(作者:记者 吴燕如  编辑:admin)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