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体验员走进坑仔口五龙窑。
考古体验员现场使用探铲进行考古。
走进沉睡山林中的龙窑遗址,感受千年窑火的余温;踏上风帆曾聚的古渡码头,追寻海丝千载的往返记忆。日前,以“寻迹海丝,发现厦门”为主题的2025年厦门公众考古季活动举行。
今年是厦门举办公众考古季活动的第三年。报名活动的市民年龄层从“70后”至“00后”,既有“老厦门”,也有“新市民”,身份囊括医生、律师、高校教师、在校大学生等,招募环节十分火爆。
“去年厦门公众考古季活动是我来厦门的第一站,让我了解了厦门的历史,与厦门的过去有一个连接,帮助我融入这座城市,并爱上这座城市。”公众考古体验员邹琳今年第二次来参加考古活动,在活动开幕式上,她作为往年体验员代表,向新一届“考生”分享了考古活动中的动人时刻。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报名表中,有两份特别引人注目——它们来自2000多公里外的北京,报名者是一对母子。因为孩子对历史和文物的“挚爱”,也因心中对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的深深向往,母亲冯女士特地为自己与孩子报名参加此次活动,希望借此次活动圆孩子的一个“考古梦”。
活动期间,18名公众考古体验员在考古专家的带领下,走进同安区坑仔口五龙窑、后溪龙窑等古龙窑遗址,感受“开盲盒”惊喜,探寻珠光青瓷的流量密码;漫步翔安澳头古渡、游览刘五店老街,追寻海丝千年记忆;还在厦门大学参访科技考古实验室,体验瓷器修复、聆听沉船瓷器专题讲座、开展考古主题剧本杀等跨界创新内容。
活动中,体验员不仅能亲手体验拉坯烧制、“开盲盒”式揭晓烧窑成品,还能一口气打卡同安封肉、炸枣、薄饼等地道闽南非遗美食,品味舌尖上的非遗。这些美食不仅是街头巷尾的“人间烟火”,更是镌刻在老厦门人记忆中的文化密码。考古与非遗、文化与生活,在此次活动中实现“双向奔赴”。
在重走茶马古道时,厦门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部主任王蒙向大家介绍了探铲的使用,包括考古学家是如何使用探铲进行考古探勘,其工作的原理、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希望大家能够对考古调查探勘工作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也希望通过这次体验者的体验能够更好向社会传播考古的基本知识和科普作用,让大家了解考古,对考古感兴趣。”王蒙说。
考古体验员庄玲燕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通过参加考古季活动,她认识到厦门的地域文化与其他城市相比很特别,她十分自豪于厦门古今的繁荣。
“起初厦门给大家带来的感觉更多是一种小清新的现代化城市,通过这次考古之行,让我了解到厦门是一座十分有底蕴、很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考古体验员张博告诉记者。
铲起一方土,拾得青釉光,走进千年史,发现厦门魂。厦门公众考古季已成为厦门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公共文化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