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标准化助力景区提质升级路径探析
时间:2025年08月11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标准是景区服务的尺度,量出了景区发展的短板,也标出了提升的方向。只有当标准化思维深入每个环节、融入每个细节,景区才能真正实现品质提升,成为游客心中值得一来再来的“诗和远方”,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旅游景区是展示地方魅力的重要窗口,也是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然而,现阶段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开发运营效益低下等问题,制约着一些景区的发展。为破解这些难题,旅游标准化正成为一把关键钥匙——它是景区规范运营、提升品质的必由之路,能够为景区优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景区立规矩、划边界

  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景区,从入园时的票务服务到游览中的指引讲解,从休息区的环境维护到应急事件的处置响应,无不呈现规范有序之态。这背后,是一套涵盖服务、管理、安全等多方面的标准化体系在高效运转,全方位作用于景区运营的各个方面。

  在管理层面,标准化构建起高效有序的运营框架。通过制定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协作机制等标准,景区明确各部门权责。例如,在游客高峰期的分流管控中,标准化明确了安保、票务、导览等部门的协同流程,使应对效率显著提升。同时,标准化推动建立景区数据化管理体系,为游客流量统计、设施维护记录等各项指标提供管理依据,让管理决策更精准科学。

  在服务层面,标准化塑造了专业一致的服务形象。从入园接待的问候语到投诉处理的响应时限,从导览讲解的核心内容到特殊群体的服务规范,标准化为景区的每个服务环节设定了基准线。这不仅减少了服务的随意性,更让游客获得稳定可预期的体验。

  在产品层面,标准化平衡了特色与品质的关系。对于自然景观类景区,标准化侧重于生态解说牌的设置规范、徒步路线的安全要求;对于人文景区,标准化则侧重于体验活动的流程规范。这种“共性标准+个性空间”的标准化模式,既守住了产品品质底线,又为创意开发留足空间,有利于避免千景一面或品质失控等情况。

  直击景区发展痛点

  景区发展中的诸多痛点,需要标准化来对症下药,通过细化标准、精准施策,推动问题解决。

  服务质量不稳定是景区普遍面临的难题。不少景区存在“看心情服务、凭经验做事”的现象——同一景点,不同导游的讲解内容相差甚远;面对游客咨询,工作人员态度冷热不均。标准化通过规范服务流程、明确服务细节,对窗口文明用语、保洁作业频次、导览讲解内容、投诉响应时限等进行全方位规范,以保证服务质量。在标准提供的基本服务蓝图指导下,服务得以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供给,让游客感受到始终如一的专业与热忱。

  管理效率低下制约着景区运营效能。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流程环节冗余烦琐,常导致景区在应对游客需求时反应迟缓。标准化管理可以厘清岗位职责,优化协作机制。哪个环节由谁负责、遇到问题如何衔接、处理结果如何反馈,均在标准中一一明确。这不仅减少了内耗,更使员工能将精力从低效沟通转向提升服务,释放出更大的管理效能。

  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平衡,考验着景区的长远眼光。有一些景区为追求短期利益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也有一些优质资源因缺乏科学规划“养在深闺人未识”。标准化通过设定开发强度上限、划分保护区域等级、规范旅游活动范围,为资源保护装上“安全阀”,也为合理利用画出“路线图”,使景区在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安全是景区发展的生命线,却常被部分经营者忽视。设施维护不及时、风险排查不到位、应急处置不专业等问题,均可能酿成旅游安全事故。标准化通过建立全覆盖的安全标准体系,对特种设备维护、客流高峰管控、消防设施配置、突发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将安全管理融入日常运营的每个环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为游客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融入景区运营实践

  再好的标准,若停留在纸面上,也只是空中楼阁。推动标准化落地,关键在于破解“上面热、下面冷”的执行难题,让标准真正融入景区运营实践。

  一些景区在推进标准化时,简单照搬外来经验,与自身实际脱节,员工执行时抵触情绪较大。事实上,标准的生命力在于贴合实际。景区要结合管理运营实际,加强相关标准的解读,规范服务细节和管理流程,使标准更易执行。员工只有在讨论中理解了“为何要这样做”,在实践中感受到“这样做有何好处”,才会从“要我执行”转变为“我要执行”,标准化才能真正融入景区日常工作。

  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亦不可缺位。可通过评选景区标准实施效果评估范例等工作,树立可学可鉴的标杆;借助服务认证等第三方评估机制,实现标准实施效果的定期检查、客观评估;将评估结果与景区评级、政策支持、媒体宣传挂钩,对贯标主体形成正向激励。只有形成“制定—实施—评估—改进”的闭环,才能让标准化建设有方向、有动力、能落地、有实效。

  与时俱进促进发展

  旅游行业持续发展,新业态、新需求层出不穷,标准化亦不能一成不变,需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动态调整。

  随着智慧旅游兴起,线上服务、智能管理成为景区标配。这就要求标准体系及时纳入在线预订的响应速度、智能导览的信息准确率、数据安全的防护要求等新内容,避免标准滞后于实践。

  对于景区内设的露营、研学、低空旅游等新兴项目,更要及时跟进标准供给,明确安全底线、服务规范、产品特色。既不能因标准缺失而放松管理,也不能因标准过严而扼杀创新,要让标准化成为新业态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从粗放经营到精细发展,从各自为战到规范有序,旅游标准化正推动着景区实现质的飞跃。标准是景区服务的尺度,量出了景区发展的短板,也标出了提升的方向。只有当标准化思维深入每个环节、融入每个细节,景区才能真正实现品质提升,成为游客心中值得一来再来的“诗和远方”,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作者单位: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兰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作者:牟 琳 钱庆江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